天牢之中。
“父親,救我啊。”
房遺愛在看到進來的人竟然是自己老爹的時候,激動的他直接扒在了牢房門上,朝房玄齡大喊著。
“閉嘴,你個逆子,在這裡待著好好反省吧。”
房玄齡怒罵一聲。
隨後直接讓牢頭打開了杜荷的牢房。
“房大人,您這是?”
看到房玄齡竟然沒去房遺愛那邊,而是來了自己這邊,杜荷驚訝的問道。
房玄齡看著杜荷那有恃無恐的樣子,無奈的笑了起來。
“杜荷,還在做夢太子能把你救出去呢?”
聽到房玄齡的話,杜荷都愣住了。
“房大人,您這話是什麼意思?”
杜荷的心中突然有了一種不好的感覺。
房玄齡憐憫的目光投向了杜荷。
“昨日夜晚,長安城中三處地方被屠戮,雞犬不留。”
“昨日夜晚,長安城外一處莊園上千人被屠戮一空。”
“經金吾衛查證,這些地方都在你杜荷的名下。”
房玄齡每說一句話,杜荷的臉色就白上一分。
到最後,杜荷直接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房大人,救我,您一定要救救我,我爹可是隻有我和我哥兩個兒子。”
杜荷此刻終於知道害怕了。
豢養私兵!
而且還是上千的私兵。
要知道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也才用了八百之數。
這是什麼樣的罪過,杜荷心中比誰都清楚。
當初他敢這麼乾那是因為上麵有太子頂著。
可是現在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了泡影。
依著李泰那性子,這件事百分百不會承認的。
最後背鍋的隻能是杜荷。
“就是因為和你父親同朝為官的份上,今天我才來這天牢之中,如果不是這樣,我管你我都是驢!”
房玄齡被這個蠢貨給氣的此時七竅生煙的。
自己的老友杜如晦那是多麼英明之人,怎麼會生出如此蠢笨的兒子?
杜荷可憐兮兮的看著房玄齡。
他知道現在能救他的隻有房玄齡了。
“跟我如實的說說,這些宅子和城外的私兵到底怎麼回事?”
房玄齡臉色發黑的看著杜荷問道。
杜荷也不愧是杜如晦的兒子。
當斷則斷。
立馬煮水倒豆子,一股腦的全部跟房玄齡交代了。
原來,長安城內被屠滅的那三處宅子都是李泰養在外麵的外室。
而且全部都是杜荷給牽的線。
據杜荷所說,其中有個女人已經生下了李泰的一個兒子。
而城外那一千私兵,以及裡麵的教頭。
全部都是杜荷奉李泰的命令召集的。
目的是為了有朝一日在對付李承乾的時候,可以作為一支奇兵出現。
當房玄齡聽到杜荷的這句話的時候,臉上全是嘲諷的表情。
奇兵?全長安都知道那支私兵的存在了,能奇到哪裡?
這件事如果說和李承乾沒關係,打死房玄齡他都不信。
自己前腳剛去幽州宣旨,後腳李泰在長安城的勢力就被一掃而空。
這明顯就是李承乾在警告李泰。
再招惹他,他有能力直接將李泰的人頭帶走。
換句話說,這是李承乾在給李世民施壓。
你再管不好你兒子,那就對不起了。
“在這裡好好待著,這些事情不要跟任何人說。”
說完之後,房玄齡就黑著臉離開了天牢。
當他路過房遺愛牢房的時候,連看都沒看自己兒子一眼。
房玄齡在來到太極殿偏殿的時候,李世民已經開始批改奏章了。
“查出來了?”
李世民頭都沒抬的問道。
“查出來了!”
房玄齡隻能應道。
結果李世民等了半天,發現房玄齡竟然不說話了。
疑惑的抬起了頭。
映入眼簾的竟然是房玄齡那一副為難的表情。
這個樣子的房玄齡李世民隻看到過兩次。
一次就是當初在自己等人被敵軍包圍的時候,房玄齡不知自己的計謀是否好,露出了這個表情。
還有一次則是玄武門之變,房玄齡不知自己的計謀是否能成功,露出過這樣的表情。
“這件事情跟青雀有關係?”
李世民愣了一下後,立馬就猜出了房玄齡為難的原委。
“不錯,長安城中死去的那三戶人家是太子的外室,而長安城外”
房玄齡不敢說了。
“說,朕倒要看看,朕的好兒子這些年到底都乾了什麼。”
李世民的怒氣現在已經在積蓄當中了。
“陛下,長安城外的那一千私兵確實是太子殿下召集的,其目的是為了有朝一日和大殿下起衝突的時候充當一支奇兵用的。”
李世民聽到房玄齡的這句話後,直接大笑了起來。
“哈哈哈,奇兵?好一個奇兵,玄齡,你說朕是不是對青雀疏於管教了?還是朕給青雀找的老師不行?他怎麼能蠢笨成這樣?”
李世民怒極反笑,此時的他對李泰真的失望透頂。
“這個陛下,也許是太子殿下沒有接觸過什麼事情,所以才會天真的以為這一千人可以拿捏住大殿下吧。”
房玄齡能說什麼?
也隻能隨便的編一個理由了。
總不能真的告訴李世民,你兒子確實蠢的連豬都不如。
“現在青雀的老師是王圭吧?”
李世民突然開口問道。
“不錯,現在是王圭和孔穎達在教授太子殿下。”
房玄齡連忙點了點頭說道。
“玄齡,如果讓你去教導太子,你”
李世民的話都沒說完,就見房玄齡直接開口打斷了他下麵的話。
“陛下,微臣每日事務繁忙,已經無法分身了,實在無法教導太子。”
房玄齡才不想摻和到這場皇子之爭去。
自己如果當了太子的老師,那這場皇子之爭自己可就隻能下注到太子這連豬都不如的玩意身上了。
房玄齡怎麼可能乾呢?
看著房玄齡反應竟然這麼大,李世民隻能放棄了這個想法。
“玄齡,那你覺得何人可以成為太子的老師?好好的給朕教導太子?”
李世民看著房玄齡詢問道。
房玄齡想了半天,發現滿朝文武還真沒有太合適的。
不過秉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想法,房玄齡還是推薦了一個他認為很適合的人。
“陛下,還真有一人可擔此重任!”
“誰?”
“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