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獄,牢房之中。
秦王看見朱元璋來找自己,立刻從地上爬起來,雙手扒拉著牢門探出腦袋喊:
“父皇,兒臣知道錯了!”
朱元璋怒不可遏地道:“現在知道錯了?早乾什麼去了?咱警告過你多少次,你可曾有一次聽勸?若非你大哥次次都為你求情,咱早就削了你的爵位,將你丟到鳳陽高牆裡去了!現在看來,咱當初就不應該對你心軟!若是早些年就將你嚴懲,事情也不至於發展成現在這副模樣!”
“這次兒臣一定會改!請父皇原諒兒臣!”
秦王誠惶誠恐。
多少年了,他還是第一次見朱元璋發這麼大的火!
“原諒你?咱倒是想原諒你,可李暄不願意!你知不知道他為了逼咱殺你,險些就一頭撞死在了奉天殿之中!”朱元璋嗬斥道。
“那李暄不過是個七品……”
秦王正欲開口,朱元璋就一巴掌扇在了他本就腫的像是豬頭的臉上,罵道:“你是不是想說,一個七品小官死了就死了?你是不是想問咱,為何那麼在乎李暄的態度?咱今個兒就明白點告訴你好了,你十條命綁在一塊兒,都沒一個李暄重要!咱之所以還護著你,隻不過是念著你大哥和母後的情誼!不想讓他們在九泉之下難過!”
話音落下,秦王心中劇震!他已經隱約猜到了朱元璋很重視李暄,可如何也想不到居然重視到了這種程度!
秦王的身體控製不住地微微發顫,他終於明白了,朱元璋讓自己來應天赴死絕非隻是單純的敲打自己,而是被逼無奈地妥協!現在的他雖然還活著,但一隻腳已經踏入了鬼門關!
朱元璋剛剛說,十個他綁一起也沒李暄重要,潛台詞便是,如果非得在李暄與他之中選一個,朱元璋會選李暄!也就是說,這次的事情若是不能讓李暄無話可說,那麼……他必然小命不保。
“父皇,兒臣真的知道錯了!兒臣還不想死啊!救救兒臣!再給兒臣一次機會吧!”秦王抖的越來越厲害,慌張的跪下喊道。
朱元璋恨鐵不成鋼地說道:“你不是知道錯了,你隻是知道自己要死了罷了!你要不是妹子的親兒子,咱早就一劍把你給砍了!但,哪怕是看在你母後的份上,這也是咱最後一次寬恕於你!”
“多謝父皇!”秦王大喜,“日後兒臣定會改過自新!”
“最好是如此!”
朱元璋冷哼了一聲,命令蔣瓛將周圍所有的人全部屏退,然後說:“你這次若是能活著回西安府,用不著感謝咱,多謝謝你的大侄子允炆吧,救你的法子是他想出來的。”
秦王連連點頭。
“可還記得陳老三?”朱元璋問。
“陳老三?”秦王遲疑了片刻,不太確定地說:“兒臣記得,好像是那舉人葉言的老丈人。”
朱元璋道:“他現在就住在悅來客棧裡頭,咱一會放你出詔獄,你學廉頗,把上衣給脫了,背負荊條去悅來客棧找陳老三認錯,祈求他的原諒。”
話音一落,秦王便驚呼了起來:
“本王要向一個刁民負荊請罪?”
啪!
朱元璋毫不留情又是一巴掌打在了他臉上,罵道:
“你要麵子,還是要活命!”
“要,要活命。”秦王猶豫了一下道。
朱元璋說道:“你給咱記住了!這是唯一一次機會!你若是不情不願,,讓人一眼就覺得是在沐猴而冠,那大羅神仙來了,也救不了你!”
“兒臣記住了!兒臣定會好好表現!”秦王心裡自然是一萬個不願意,可朱元璋都這樣說,他哪還敢有意見,不過也隻是表麵上沒意見罷了,心裡頭已經把朱允炆給罵了個狗血淋頭,他覺得朱允炆出這個餿主意,根本就是看自己不爽,有意要羞辱自己。
“來人,把荊條給秦王送過過去!”
朱元璋和秦王交代清楚事情之後馬上離開詔獄,和蔣瓛說:“你去辦事吧,就按照允炆說的來,此事關乎老二性命,千萬彆出差池。”
“請陛下放心。”
蔣瓛拱手一拜,轉身告退。
“希望,一切順利吧。”
朱元璋輕輕歎了口氣,獨自回到禦書房處理朝臣呈遞上來的奏折。
與此同時。
在蔣瓛的命令之下,錦衣衛兵分多路,偽裝成貧民潛入了應天府的茶樓酒肆之中,與周圍的人搭話。
“誒,兄弟,秦王的事情你聽說了嗎?”
因為古代信息流通效率極低,每當被這樣問,大多人都會搖頭,表示不太清楚,然後八卦的問是怎麼一回事。
隨後錦衣衛的人就會這樣去說:
“現在都在傳,秦王為了得到陳老漢家的獨女,逼死了人家的未婚夫葉言!十惡不赦呢!不過這事兒據我說知是有隱情的!”
好奇是人的天性,聽錦衣衛的人這樣一說,幾乎所有人都會追問:
“快說說,是何隱情?”
並且周圍的其他人也會一並湊過來。
這時候,錦衣衛的人便會壓低聲音,表示是聽西安府的親戚說的,事情的真相其實是這樣的:
秦王為人雖然十分強勢,甚至有些蠻橫,但卻是一個重感情的人,而王妃與秦王關係不和,所以秦王一直都沒有體會過真正愛一個人的感覺,直到遇見了陳家老漢的女兒花兒!
秦王對花兒一見鐘情了!想要納花兒為次妃,可花兒因為已經有了未婚夫,便拒絕了秦王。秦王不願意強迫心上人,故而選擇了放手,但他希望花兒能嫁給一個值得信任的人,於是決定要考驗花兒的未婚夫一番。
那之後秦王找了個借口把葉言抓了起來,他告訴葉言,隻要放棄和花兒的婚約自己就馬上放他離開,並且許諾會讓他前途無量,如果這種情況下葉言還能能堅持要和花兒在一起,那麼秦王就會放葉言離開,並提拔葉言。
可秦王怎麼也沒想到,葉言居然會那麼迂腐,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直接自殺了!更沒想到,花兒也隨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