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考慮過乾脆以需要收集證據為由,暫時把這事敷衍過去。
但馬上就想起了那個老農,如果他說沒有證據,李暄多半會直接把那老農帶來對質。
他總不能讓錦衣衛偷偷把那老農弄死吧?
於是朱元璋暗暗歎了口氣,決定還是采納蔣瓛的建議。
“老二那個混賬東西!還在應天之時就淩弱暴寡,咱沒少因為那些破事教訓他!本以為他會改過,不曾想他就藩之後竟是變本加厲!李暄說的不錯,必須嚴懲!”
李暄聞言微愣。這是不是有些太順利了?他下意識感覺有點不對勁,果不其然,朱元璋馬上就暴露出了真正目的:
“來人,去西安府傳咱旨意,革秦王冠帶、減祿米三分之二,降為郡王,其子嗣暫停襲封!”
暫停襲封也就是不允許秦王子嗣繼承秦王的爵位。
這一連串的處罰可以說是相當的嚴厲。
不過……
在李暄眼中,卻與沒罰差不了太多。
革冠帶,減祿米也好,降爵,停襲封也罷。
都不過是在降低秦王的政治地位罷了。
取消這些處罰隻需要朱元璋的一句話便可。
“臣有異議!”李暄立刻站出來反對:“秦王作惡多端,為禍一方!甚至私下自稱為帝!有不軌之心!如此處置實在太輕,這根本就算不得懲戒,而是縱容,隻會讓秦王今後變本加厲!”
朱元璋非常的頭疼,他就知道李暄沒那麼好糊弄,於是暗暗歎了口氣,改口道:
“傳咱旨意,秦王為禍一方,屢教不改,降為郡王,發配鳳陽高牆!”
鳳陽高牆,說白了也就是皇室監獄。
這懲罰明顯比之前那一套要實際的多。
不過。
什麼時候放出來,依然是朱元璋一句話的。
說白了就是剝奪政治權利一段時間的有期徒刑。
在古人眼中這懲罰無疑是極為嚴重。
幾乎是頂格的處罰。
但對於帶著紅領巾長大了李暄來說就有些招笑了。
虐殺了數不清的人就判個幾年監禁,開什麼玩笑?
李暄高聲道:
“臣有異議!”
朱元璋惱了:“咱都已經這樣做了,你還有什麼意見?”
黃子澄立刻開口:“按照大明律,陛下如此懲處秦王並無不妥,李暄,你莫要無理取鬨!”
李暄擲地有聲:
“按照大明律!發配高牆對於那些濫殺無辜,殘暴不堪的藩王而言,根本就算不得最嚴厲的處罰!秦王之罪罄竹難書?這樣的處罰,能讓西安府的百姓滿意嗎?能平息那些被秦王殘害之人的怨氣嗎?不能!哪怕是將他貶為庶民也不能!故臣死諫!請陛下下旨賜死秦王!懸其頭顱於西安府城樓之上示眾!”
話音一落滿堂嘩然。
朱元璋用力一拍桌子,怒道:
“李暄!你放肆!”
李暄麵不改色:
“臣再放肆也沒秦王放肆!秦王就是一個禍害,活著對大明百害無一利!若做了那些事情的不是秦王而是其他人,陛下還會覺得臣放肆嗎?陛下若是不賜死秦王,便是有心包庇!恕臣直言,此乃昏庸之舉也!”
“你!”
朱元璋給氣的不輕,想殺李暄卻又舍不得,想保秦王卻又沒辦法。
他堂堂洪武大帝,何時像今日這般憋屈過?
此時,黃子澄給了朱允炆一個眼神。
朱允炆立刻會意,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討朱元璋歡心的機會!
“李暄,你放肆!”朱允炆當即嗬斥道:“秦王雖說有過,但也為我大明立下過赫赫戰功!皇爺爺削其爵位,將其發配鳳陽高牆並無任何不妥!你怎敢在此借題發揮,咄咄逼人?皇祖父!孫兒懇請治李暄大不敬之罪!”
朱元璋聞言心情稍微好了一些,立刻順著朱允炆的話借坡下驢:
“允炆說的沒錯,老二雖說做了不少混賬事,但對我大明也有赫赫功勞,若是咱直接將他賜死,豈非要寒了其他功臣的心?”
李暄道:“殺秦王,會寒了功臣的心,可不殺秦王,會寒了百姓的心!臣以為,當以百姓為重!至於說那些功臣,宗室……心寒一寒也挺好的,其實殺秦王,是為了他們好,不殺,那才是害了他們。”
“歪理邪說!”朱允炆不滿的說:“哪有這種道理?”
朱元璋也看著李暄,有些沒懂他這話是什麼意思。
李暄馬上補充解釋:
“宗室也好,功臣勳貴也罷,做的壞事雖比不上秦王,卻也好不了太多,就比如藍玉,在民間風評可沒比秦王好到哪裡去,晉王亦是如此。”
話音未落。
武官那邊,藍玉的就唰的一下黑了下去,“你放肆!”
李暄淡淡掃了藍玉一眼,略顯冷漠的開口說:
“涼國公,你自己做了什麼,自己還能不清楚嗎?”
“你真覺得繼續這樣下去,陛下能饒的了你?”
藍玉一臉的不屑。
不過還沒來得及說話,李暄的聲音又冷不丁的響了起來:
“我猜你肯定是在想,你是大明的功臣,打了一輩子仗享受一下怎麼了,對吧?你還在想,這麼多年自己都是這樣過來的,皇上也沒拿你怎樣,對吧?好好用一用你那塊生鏽的腦子去想一想,皇上一直對你做的那些混賬事視而不見,是因為你對大明有功,還是因為懿文太子的關係。”
話音一落。
藍玉臉上的表情立刻僵住。
李暄沒再理會他。
抬起頭,質問朱元璋:
“殺了秦王,正好能給他們一個警告,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身份並非免死金牌!如若不然,他們便會有恃無恐,變本加厲的去做違法之事,然後成為第二個,第三個秦王!屆時陛下該如何?陛下覺得,是殺一個秦王,保住其他藩王以及功臣好,還是保秦王,讓其他功臣,藩王肆無忌憚的去禍害百姓,然後全部發配去鳳陽高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