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起,咚咚響。
咚起咚起,咚咚響。
一陣陣有節奏的鑼鼓聲,由遠而近。
山林中來了一支隊伍,前麵是一麵鮮豔的紅旗,後麵是長長的隊伍。
他們是軍隊嗎?
不是的。
因為隊伍裡大部分是小孩子。
他們雖然小,但個個精神飽滿,興高采烈。
他們是來歡慶六一兒童節的。
這是客家人期盼已久的節日。
他們的到來,讓整個山寨成了歡樂的海洋。
在我們山寨,有兩件事可以歡樂。
一件事就是看電影。
每年差不多可以看一次。
看的是八大戲,年年看。
我最討厭電影的人不斷唱,沒完沒了地唱,一點也不好聽,但他就是不停地唱。
唱得我怒火攻心,口鼻流血。
但我還是喜歡,不是說好看,而是喜歡氛圍。
大家聚在一起的氛圍。
大家平時不在一起,是你乾你的,我乾我的,基本不來往。
大街上基本不見人影,從街頭走到街尾,都沒有。
而我特彆喜歡人多的地方,很是熱鬨。
現在我可以像打了雞血一樣,上躥下跳,嬉嬉打鬨,大喊大叫。
這樣子很好玩。
另一個就是六一兒童節了。
那時候,不搞計劃生育,可以放心生,家家戶戶都有五、六個小孩。
每個村寨都有大量的小孩。
有小孩就有學堂,村村寨寨都辦有學堂。
到了六一兒童節這一天,所有學堂就會派一支代表隊去鎮上參加比賽。
這時所有參賽隊員都會穿上新衣服。
客家山寨的孩子隻有過年才能穿新衣服,但他們不同。
他們是來慶祝節日的,所以必須穿新衣服。
當然,學堂不掏錢,而是家長們掏。
家長們非常願意,因為很有麵子。
學堂裡有一百多個學生,去參加比賽的隻有十多個人,可謂是優中選優,能去比賽,隻能說明這個學生很優秀。
家長們最盼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優秀,所以再困難的家庭也願意掏錢。
當時統一的衣服是白襯衫、黑褲子。
做襯衫布料有的確涼和白粗布二種。
的確涼耐用,但貴。
白粗布便宜,所以大家選的都是白粗布。
儘管是白粗布,但一樣白,穿在身上一樣光彩照人。
六一節的前夕,所有山寨學堂就列隊向山鎮上出發。
快到鎮上,鑼鼓響起來了。
大家知道一支代表隊來了,都會走出家門,十分興奮看著這支隊伍。
客家人的鑼鼓聲是非常好聽,聲音宏亮,富有節奏,在空曠的山峰裡回蕩起來,會產生奇妙的音樂感,不亞於一場音樂會。
我們從小就特彆喜歡聽,尤其是從小孩子手上敲打出來,彆有一番風味。
小鎮上沒有旅店,所有代表隊全部住在私人家裡。
肯定沒有這麼多床鋪,於是大家都睡地鋪,十幾個人擠在一個大廳裡睡。
一個小小的家頓時有了人山人海的感覺,但大家都很高興,尤其是主家最高興。
代表隊能進他家,說明他家條件好,地位高,對主家來說,是一件非常有麵子的事。
麵子,當今社會重要,客家人群中也是通用。
有麵子的人,往往是備受人尊敬。
很快各山寨來的十幾支代表隊來齊了。
大街上增加了幾百人,人來人往,熱鬨非凡。
頓時有點過年的味道了。
大家都很興奮,有的人家暗中做好第二天的飯菜,目的就是看第二天的比賽。
比賽地點在桃坑中學。
它遠離坑口街,建在一個山腳下,分上下兩個操坪。
之所以有二個。
一個是原學校建成,後來擴建,在山坡上新建了一棟新校舍,前麵又建了一個操坪。
老學校則成了禮堂和飯堂。
比賽地點就設在老學校操坪上。
6月1日清晨,各代表隊起來了。
吃完早飯後,他們在街上列隊,這時,周圍站滿了人群。
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笑。
這樣的場麵畢竟每年隻有一次,很刺激,很過癮,很激動啊!
鑼鼓響起來了,他們出發了。
他們是排著隊,一隊隊向前出發。
他們的後麵也跟了一大群人。
有大人,也有小孩。
一個學堂隻能去十幾人,大部分小孩是不能參加的。
這些參加不了的小孩,就跟在隊伍後麵。
我是其中之一,自然成了後麵隨行的一員。
各代表隊列隊站在操場上聽校長講話,我們就站在旁邊聽。
其實校長的講話一點也不好聽,其他老師的講話也是。
我們隻關心比賽,看誰跑得最快,跳得最高。
比賽的時候是我們最興奮的時候。
每個人都在幫是自己山寨的人,加油呐喊,希望他拿第一。
如果沒有拿到,心裡會有小小的失落,明明可以的,為什麼沒拿到呢?
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
當然,隻是心裡想想,一閃而過,閃了之後,就忘了,開始盯著下一場比賽。
其實,最精彩的部分還是在晩上。
在中學舞台上,各代表隊表演文藝節日。
這是大人們最向往的時候。
客家人是沒有文藝節日的,現在突然有了,怎麼不讓人激動?!
入場的時候,各代表隊先入場,然後是大人們入場。
但小孩子往往被攔在門外。
原因是人太多,禮堂擠不下。
我們自然不乾。
幾十號人拚命地往日擠,秩序大亂,最終成功地進去了。
可憐的是,我們站在後麵,始終看不到舞台,聽不到說話聲。
我們又開始擠。
我身材瘦小,還是能擠進去。
真正目睹節目之後,心裡是異常的震撼,覺得太好看了。
從頭到尾,我都是目不轉睛,牢牢地盯著一個又一個節目。
可惜時間很短,一個晚上之後,第二天就散去了,山寨又恢複了往日的寧靜。
但有一年讓我很興奮,因為我代表坑口隊,參加了乒乓球比賽。
為了讓我奪冠,黃老師放了我三天假,專門安排我與另一個同學朱開劍練球。
平時打球時,大家十分渴望,都是排隊等候,真正天天打球時,才發現打球是如此的累。
主要是心累,覺得沒有意思。
因為沒有對手,就是是兩個人沒完沒了地打,開始半個小時很認真,一個小時之後,無所謂了,半天之後,索然無味,動都不想動。
後來,為了尋求刺激,倆人坐在乒乓球桌上,把球丟來丟去,算是練球了。
其實,打乒乓球還是需要競爭機製,有淘汰才有激情。
毫無激情地練球,在比賽中,我和朱開劍都敗北了,一個獎項毛都沒有撈到。
事後,黃老師氣得臉色發青,把我大罵了一頓,聲勢類似,八格牙路,你的良心大大的壞了的喲!
嗬嗬,的確是丟了黃老師的臉。
後來在單位工會組織的一次乒乓球比賽中,我竟然拿了第一名,頓時有點風水輪流轉,胡漢山又回來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