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藥王孫思邈的疑惑(1 / 1)

推荐阅读:

與此同時長安城,太極殿內,氣氛壓抑得幾乎凝固。

那份寫著秦王兵敗、身染重疾的軍報,如同萬鈞巨石,狠狠砸在李淵的心頭。

龍椅上的天子,臉色鐵青,胸膛劇烈起伏,狂怒與驚駭幾乎將他吞噬。

長孫無忌、李道宗、裴寂等一眾重臣噤若寒蟬,連呼吸都小心翼翼。

西線慘敗,三員大將殉國,兩萬將士埋骨他鄉,連他最引以為傲的秦王李世民也病倒在軍中!

奇恥大辱!

李淵的拳頭攥得咯吱作響,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就在這怒火與憂懼交織的時刻,他眼角的餘光瞥見了散落在地上的另一份軍報。

那是丘行恭先前八百裡加急送來的,關於左將軍蕭羽醫道奇功的奏疏。

七成存活率……

這個數字,此刻在他腦海中顯得異常刺眼。

若西線將士也能有此神藥……

李淵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翻騰的情緒,目光落在內侍總管張恭身上。

“傳朕旨意,立刻宣太醫署孫思邈,即刻入宮,不得有誤!”

他的聲音沙啞,卻帶著不容抗拒的威嚴。

孫思邈?

眾臣皆是一愣。

孫思邈乃當世醫道大家,一手針灸出神入化,湯藥濟世活人無數,被民間尊為“藥王”,深得李淵敬重。

此刻宣他,莫非與秦王殿下的病情有關?

不多時,一位鶴發童顏,精神矍鑠的老者,身著素色道袍,背著藥箱,步履穩健地走入大殿。

正是禦醫孫思邈。

“臣孫思邈,參見陛下。”孫思邈稽首行禮,聲音平和。

“孫愛卿平身。”李淵的聲音略顯疲憊,“今日宣你前來,是有一樁奇事,需你親自驗證。”

他示意張恭將那份丘行恭的奏報撿起,遞給孫思邈。

“此乃北線行軍總管丘行恭的奏報,言其軍中有一名為‘青黴液’的傷藥,能大幅提升傷兵存活率。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孫思邈接過奏報,仔細閱讀。

當他看到“傷兵存活率從不足三成,一舉暴增至七成以上”的字句時,饒是他行醫一生,見多識廣,也不由得眉頭一挑,臉上露出訝異的神情。

“陛下,軍中傷患,多為金創,極易潰爛發熱,十難活二三。若真有此等神藥,實乃我大唐將士之幸,國之大幸!”孫思邈鄭重道。

李淵微微頷首:“朕已命人取來了那‘青黴液’的樣本,你且看看。”

張恭小心翼翼地捧上一個貼著封條的小瓷瓶。

孫思邈接過瓷瓶,拔開木塞,一股淡淡的、奇特的黴味混合著些微草藥的氣息飄散出來。

他將瓷瓶湊到鼻尖輕嗅,閉目凝思片刻,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陛下,此藥氣味獨特,確非凡品。從氣味判斷,其中或有抑腐生肌之效。然藥效究竟如何,還需一試方知。”

“如何試?”李淵問道。

孫思邈沉吟道:“陛下,可否取活兔一隻?臣需親手驗證其止血愈創之能。”

李淵立刻道:“張恭,速去準備。”

很快,一名小黃門提著一隻關在籠中的健碩灰兔進來。

孫思邈從藥箱中取出一柄鋒利的小巧銀刀,在燭火上略作燒灼,又用烈酒擦拭。

他一手按住兔子,銀刀在其腹部輕輕一劃,一道寸許長的傷口出現,鮮血頓時湧出。

在眾人緊張的注視下,孫思邈打開那瓷瓶,用一根細小的藥簽蘸取了少許青綠色的藥液,小心翼翼地塗抹在兔子的傷口上。

奇跡發生了!

那原本不斷滲出鮮血的傷口,在接觸到青黴液的瞬間,血液的流出速度明顯減緩,不過十數息的功夫,竟完全止住了!

瓷瓶中的藥液不多,孫思邈塗抹得極為節省。

“這……”饒是李淵見慣了大場麵,此刻也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孫思邈更是雙目圓睜,湊近仔細觀察那兔子的傷口,又輕輕按壓傷口周圍,確認不再有鮮血滲出。

他臉上的表情,從最初的審慎,到中途的驚訝,最終化為難以置信的震撼!

“神藥!陛下!此乃神藥啊!”孫思邈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其止血之速,愈創之能,遠勝老臣所研製的任何一種金創藥!何止百倍!”

他抬起頭,眼神灼灼地望向李淵:“陛下,此藥若是能在軍中廣為推行,我大唐將士,何懼傷患!每年因此而活命者,何止萬千!”

聽到孫思邈如此斷言,李淵心中那塊因西線慘敗而懸著的巨石,似乎稍稍鬆動了一絲。

他示意內侍將另一份更為詳儘,記載了蕭羽醫道改革、傷兵營救治流程以及存活率詳細數據的軍報遞給孫思邈。

“孫愛卿再看看這個。這是那創製‘青黴液’之人,在軍中推行的一整套傷兵救治章程。”

孫思邈接過軍報,逐字逐句細細研讀。

他越看越是心驚,越看越是激動。

軍報中提及的清創、消毒、縫合、以及對“青黴液”使用時可能出現不良反應的觀察與應對之法,許多見解聞所未聞,卻又合乎醫理,甚至遠超他當前的認知!

尤其是那“外科手術”的雛形理念,以及對不同傷情分類處理的細致,簡直讓他歎為觀止!

“奇才!陛下,此人乃醫道奇才啊!”孫思邈猛地抬頭,須發微張,激動地說道:“軍報中所述,此人不僅創製神藥,更精通一套係統的救治之法!若能將大唐軍中傷兵存活率穩定在七八成,此等功績,足以彪炳史冊!陛下,當重賞!必須重賞此等神醫大才,以彰其功,以勵天下醫者!”

李淵看著孫思邈激動的模樣,緩緩道:“創製此藥,推行此法之人,名為蕭羽,乃是朕新擢升的左將軍。”

“蕭羽?”

孫思邈聽到這個名字,身體猛地一震,臉上的激動瞬間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複雜難明的神色,有驚愕,有迷茫,更有深深的追憶。

十七年了……

他腦海中,驟然閃過一個巧笑嫣然的女子身影,那是他失蹤了十七年的女兒,霜華。

女兒曾經嬌憨地對他說:“爹,將來若我與陛下有了孩兒,若是男孩,便叫‘羽’,可好?李羽,翱翔九天之羽。”

李淵見他神色有異,問道:“孫愛卿,莫非認得此人?”

孫思邈深吸一口氣,緩緩搖頭,將腦海中紛亂的思緒強行壓下,聲音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乾澀:“臣……不曾聽聞。隻是乍聞如此年輕便有此成就的將軍,又兼神醫之才,一時心神激蕩罷了。”

李淵並未察覺到孫思邈刹那間的失神,他將那份寫有青黴液粗略配製之法的絹帛遞了過去。

“孫愛卿,你再看看此物,此青黴液,是否能夠大批量製備?”

孫思邈定了定神,強壓下心頭的驚濤駭浪,接過絹帛。

他仔細審閱著上麵的每一個字,從選材到提煉,步驟並不繁複,甚至有些匪夷所思的簡單。

“陛下,此法……當真是大道至簡!”孫思邈的語調透著由衷的欽佩,“若依此法,批量製備並不困難,相較老臣以往所用諸多名貴草藥,此法取材更為尋常,耗費也更低廉!”

李淵緊繃的麵容終於有了一絲鬆動:“如此便好!朕命你即刻主理此事,太醫院上下,乃至國庫財帛,皆由你調配,務必以最快速度,將此藥普及全軍!”

“陛下!”孫思邈卻躬身一拜,“此青黴液乃蕭將軍所創,活人無數,功蓋當世。若由老臣主理,恐奪其功,傷了功臣之心啊!”

李淵擺了擺手,聲音中帶著一絲複雜的意味:“孫愛卿有所不知,那蕭羽,並非醫者。”

他頓了頓,緩緩道:“他是朕親封的左將軍,如今已是食邑萬戶的十封爵,統領萬軍的大將!”

“什麼?!”孫思邈瞠目結舌,完全沒有料到創製此等神藥之人,竟是一位戎馬倥傯的沙場宿將!

這完全顛覆了他對醫道的認知。

李淵麵色凝重地囑咐道:“孫愛卿,這青黴液的配方,乃軍國重器,事關無數將士性命,絕不可有絲毫外泄,你定要嚴加看管,慎之又慎!”

“老臣遵旨!”孫思邈鄭重應下,心中對那位未曾謀麵的蕭將軍,更多了幾分敬佩與好奇。

李淵轉向階下眾臣,沉聲問道:“諸位愛卿,對此青黴液,有何看法?”

長孫無忌率先出列,朗聲道:“陛下,此藥能將重傷士卒存活率提升至七成以上,堪稱活死人肉白骨之神物!獻藥之人,其功至偉,理當重賞!”

裴寂亦附和道:“陛下聖明,長孫大人所言極是。蕭將軍此功,足以彪炳史冊,封侯拜將,亦不為過!”

其餘大臣紛紛點頭稱是,言辭間皆是對這神藥的讚歎和對蕭羽功績的肯定。

李淵點了點頭,他何嘗不知這青黴液的份量。

“蕭羽獻此神藥,其功不下於開疆拓土,甚至猶有過之。若能因此每年少折損數萬將士,此乃國之大幸,朕心甚慰,確應重封!”

話鋒一轉,李淵的眉頭卻又鎖了起來,顯露出幾分棘手。

“隻是……蕭羽如今已是左將軍,食邑萬戶,再往上,便是國公之位,或是加封更高的軍職。他如此年輕,驟登高位,恐招非議啊。”

這才是李淵真正的為難之處。賞,是必須的,但如何賞得恰到好處,既能彰顯其功,又不至破壞朝堂規製,引來不必要的麻煩,著實考驗帝王心術。

殿內一時有些安靜,眾臣也明白陛下的顧慮。

片刻,長孫無忌眼珠一轉,再次出列:“陛下,臣有一愚見。蕭將軍獻藥之功,確實驚天動地。然西線戰事方敗,秦王殿下又龍體欠安,此刻大肆封賞,或非最佳時機。”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不如暫緩對蕭將軍的封賞,待西秦薛舉伏誅之後,再論功行賞。屆時若蕭將軍再立新功,兩功並舉,陛下再行封賞,則名正言順,亦更能彰顯天恩浩蕩。”

李淵聞言,眉宇間的凝重之色稍減,他仔細權衡著長孫無忌的建議。

這確實是個穩妥的法子,既能安撫功臣,又不至於操之過急。

長孫無忌見李淵意動,又進言道:“陛下,如今西線主帥秦王殿下病重,軍中不可一日無帥。丘行恭將軍麾下左將軍蕭羽,既有此等奇功,可見其智勇非凡,或可委以重任,前往西線穩定軍心,指揮作戰,以解燃眉之急。”

此言一出,殿中數位大臣麵露驚容。

讓一個如此年輕的將領,去收拾西線那樣的爛攤子,還要麵對凶悍的薛舉?

李淵深邃的眼眸中閃過一絲精光,他凝視著長孫無忌,片刻後緩緩開口:“輔機之言,甚合朕意。便依你所言,待西秦戰事了結,朕再一並封賞蕭羽。”

他沉吟著,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

“至於西線……”李淵的目光掃過殿下眾臣,“蕭羽……或許真能給朕帶來更大的驚喜。”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