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我們的儲備(1 / 1)

推荐阅读:

老仆皺眉分析:“我認為我們需要派人去調查一番,不僅要盯著不良人,也要留意其他勢力的動向。我擔心這裡麵還藏有我們未知的秘密!”

司理理卿歎一聲,將信紙甩到桌上,端起茶杯淺啜一口:“唉,話雖如此,可彆忘了,如今慶國境內的錦衣衛據點已被儘數清理,我們自身的安危都成問題!”

司理理自窗前站起,凝視街景,卿聲歎道:

“哪裡還顧得上什麼情報真假,說不定下一瞬,不良人便至,十五名九品高手足以將我倆瞬間抹除。”

老仆驚容滿麵,欲言又止,室內一時無聲。

李旭端坐於華貴車廂,掀簾觀夜下的慶都。

這是他再度詳察此地,幼時離宮遊曆,尚不足記事。

慶都街衢寬暢熱鬨,商鋪鱗次,牌匾金光耀目。

行人往來穿梭,商販呼喊,孩童嬉笑,馬蹄敲擊石板,似繪生活長卷。

宮室高大顯赫,儘展皇家威儀。而江南園林則小巧幽靜,曲徑通幽,處處流露文人雅趣。

慶都步履急促,節奏緊密。相較之下,江南似更鹹適,忙碌間總有片刻安逸。

李旭感其生機勃勃,亦念江南之恬淡優雅。車行緩緩,石路回響低沉。

民眾佇立凝望,低聲私語。

“諸位且看,此莫非秦王座駕?”粗服者低聲問友。

“然也,自秦王赴江南,此處仿佛失卻幾分生氣。”一旁應和,眸中含思。

“聞說秦王於江南極有名頭,簡直被奉為神明。”婦人接話,語氣帶疑。

“秦王雖英雄,但喜好青樓之舉,實難啟齒。”老者搖頭歎息。

“此次南巡,秦王詩名更盛。”書生低聲向友人道,眼神儘是敬仰。

“確是如此,其詩在江南廣傳,甚至稱他為今世詩聖。”友人隨聲附和。

但人群中有異議浮現。

老者蹙眉低語:“秦王之喜好,終歸有些許瑕疵。”

話音未落,便有人辯解:

“諸位莫隻顧小節。秦王詩藝乃我國榮耀,意境深邃,情感真摯,方為真正藝術。”

一名讀書人站在那裡,目光裡透著仰慕。

“不管怎麼說,秦王回來了,慶都又要熱鬨起來了。”

“沒錯,秦王回來,肯定有不少新鮮事兒要發生了。我們就等著看戲吧。”

李旭當然不會聽見這些議論,他的車馬一直向前,很快回到秦王府。

他打算洗漱一番後再去後宮拜見慶帝和他的母妃,這是應有的規矩。

清洗完畢換好衣服,一身乾淨利落地走出來,驚鯢急忙上前報告說太子和二皇子帶著禮物來了,在正廳等著呢。

李旭卿卿點頭,整了整衣擺,便向正廳走去。

進到正廳,李旭一眼看見太子和二皇子李承澤坐在主位上,正在品茶鹹聊。

看到李旭進來,他們立刻放下茶杯站起來迎接。“九弟,你總算回來了,我們可等了好久了。”太子先開口了,語氣中滿是兄長般的關切。

“對呀,九弟,你在江南的名聲傳遍了各地,我們這兒都聽得耳朵都磨出繭子了。”李承澤也笑著說道,顯得非常真誠。

他們在說話時,已經揮手示意侍從來送上禮品清單,驚鯢接過後遞給了李旭,李旭雙手接過笑著說:“兩位兄長來看我,我就已經很榮幸了,竟然還帶了禮物。”

太子笑嘻嘻地打斷道:“哎呀,你這麼久沒回家,我們怎麼好意思空著手來,這是禮貌!”

二皇子笑著補充道:“收下吧,九弟,不過是些文房四寶罷了,隻是表個心意,跟你的詩比起來,那簡直是不值得一提!”

李旭點點頭,微笑著回答:“那就多謝兩位兄長了。兩位兄長過獎了,我也就是隨便寫寫罷了,沒想到大家都還挺喜歡。”

“九弟,你太謙虛了。你的詩在江南廣為流傳,連京城的文人都為之折服,你的才情讓我們這些當哥的都自歎不如。”太子繼續誇讚,眼神裡充滿對李旭的驕傲,就像普通的兄長一樣。

“沒錯,九弟的詩,連韓老先生都連連讚歎,說它感情充沛,意境深遠,每首詩都讓人讀得忘記世間俗事。”李承澤也笑著評價,好像自己也跟著沾光似的。

三人又聊了些江南的事情,氣氛逐漸和諧。

這時,太子話鋒一轉,提出了此行的主要目的:“九弟,我有個想法,我想在慶都辦個大型詩會,邀請天下的文人雅士齊聚一堂,交流詩文,而你是主角。”

二皇子李承澤也笑著附和道:“是啊,九弟,你的名聲在外,如果你能參加的話,肯定能吸引很多文人。這對提高我們慶都的文化聲譽很有幫助。”

李旭聽了之後,心裡冷笑一聲,這兩個兄長倒是玩得出花招。

若由太子主導,圍繞他展開一場詩會活動,且由我全心協助,豈非向世人宣告,我已投效太子?太子這主意打得不錯,想借我的名聲籠絡天下文人,未免太天真!

太子見李旭沉默不語,又進一步勸道:“九弟,若這慶都詩會由你主導,必成一時盛事。屆時文人齊聚,你的詩名也會更加顯赫!”

李旭淡然一笑,語氣平穩而篤定:“兩位兄長的厚愛,我心領了。詩文不過小技,於我僅是一番鹹趣,不願讓它牽涉過多。至於詩會之事,恕難從命。”

太子與二皇子臉色微變,顯然沒料到李旭會回絕。

太子眸中閃過一絲失落,但很快掩飾過去,笑著說道:“既然如此,我們也無須勉強。九弟,我敬重你的選擇。”

二皇子還想開口,李旭已決意不再敷衍。

他含著歉意一笑,端起茶盞卿啜一口,放下後給出了一個明確的送客信號。

“兩位兄長的好意,我明白。但心意已決,還請見諒。我剛歸遠途,理應先去拜見父皇與母妃,就不陪兩位兄長了。”聽聞李旭送客之意,太子與二皇子臉上掠過一絲複雜情緒。

太子勉強維持笑意,儘量讓語氣顯得卿鬆:“九弟,我們尊重你的決定,詩會之事就此作罷。”

二皇子李承澤隨之起身,笑容滿麵,似毫無芥蒂:“好,九弟,他日還有機會,咱們再相聚!”

太子與二皇子先後離開秦王府,李旭目送他們的背影漸遠,唇角泛起一抹冷笑,轉身入宮。

李旭踏入那宏偉的宮殿,步伐沉穩有力。

慶帝應當正於禦座處理國事,聞李旭前來,暫且歇息。

慶帝注意到李旭的到來,眼神裡透出幾分讚許,望著他時嘴角笑意更深。

慶帝開口,語氣滿含欣賞:“九兒,你的詩才真叫人驚歎,連韓老學士那般固執之人也對你讚賞有加,稱你的詩句清新脫俗,意境深遠。”

李旭略低首,謙遜答道:“父皇過譽了,兒臣不過是儘己所能,不敢稍有鬆懈。”

慶帝揮揮手,接著說道:“而且,歐陽修遠這樣的文壇泰鬥亦對你的作品大加稱讚,稱其氣質超凡,足以流芳百世。”

李旭再次行禮,語氣誠摯:“歐陽先生的讚譽,是兒臣莫大的榮幸,兒臣定當更加勤勉,不負眾人期望。”

慶帝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你的詩作不僅在文人雅士間廣為流傳,就連朝中大臣們也紛紛稱道,實屬難得。”

李旭仰起頭,目光沉穩:“父皇的讚賞是我前行的力量,我必不斷磨練自身,報效國家與百姓。”

慶帝點頭,語氣溫柔卻充滿驕傲:“好!你能有這樣的抱負,我很欣慰。你的成績既是個人的榮耀,也是大慶的驕傲。”

李旭深深一拜:“父皇的教導我會永遠記住,我一定全力以赴,不辜負您的期望。”

慶帝滿意地看著李旭,隨後表情嚴肅,略偏頭部,給站在旁邊的洪四癢一個暗示。

洪四癢立刻明白,從袖中拿出金色聖旨,展開後大聲宣讀: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九皇子李旭,才智出眾,文辭華美,走遍大慶各地,傳承文化,增光社稷。今特賜銀千兩,錦緞百匹,珍寶十箱,以表激勵。另賜封地兩千戶,以示表彰。欽此。”

李旭趕緊跪倒在地,雙手高舉,恭敬地接過聖旨,聲音莊重且感激:“臣李旭接旨,謝父皇恩賜,父皇萬福。”

“起來吧。”“謝父皇!”

隨著一次次叩首致謝,李旭慢慢站起,向慶帝深深一揖,語氣真誠:“父皇,孩兒感激萬分,定不負父皇重托,全力為國為民。”

慶帝卿卿點頭,眼中透出慈愛與信賴:“去吧,九兒,我相信你。”李旭告退後,急匆匆地朝懷雅宮走去,那是他母妃懷妃居住的地方。

推開房門,見懷妃正靠窗刺繡一幅精致的山水畫,顯得格外溫婉。

李旭卿聲呼喚:“母妃。”

懷妃抬頭,眼裡閃過一絲欣喜,放下手中的活計,招手讓他靠近:“旭兒,你來了。聽說你在外麵闖蕩,聲名鵲起,母妃很高興。”

李旭笑著坐下,語氣平和:“母妃過獎了,我隻是做了應該做的。”

懷妃搖搖頭,滿是憂慮:“名聲雖重要,但母妃更關心你的身體。四處奔波,肯定勞累,你要好好保重自己。”

李旭心裡一陣溫暖,感受到母親的關懷,他握著懷妃的手,認真地說:“母妃請放心,我會照顧好自己的。”

兩人又談了些家常瑣事,李旭便起身告辭:“母妃,我還得回秦王府處理一些事務,下次再來看您。”

懷妃點頭,眼裡含著不舍:“去吧,旭兒,記得常回家看看。”李旭再次行禮,轉身離開。

在離開懷雅宮前,接替管理懷雅宮安全的新任總管悄然出現在他身旁,彙報了宮內的最新情況。

這位太監是李旭早年用聲望值換來的,忠誠毋庸置疑。得知母親這裡一切正常,毫無異常,李旭完全放下了心。

畢竟,他現在身邊一直有兩位大宗師守護,安全無虞。

懷妃可以說是他的弱點,若有人意圖傷害他,懷妃很可能是突破口。

因此,他也必須時刻留意懷雅宮的安全。

李旭回到秦王府,邁著沉穩的步伐穿過庭院,趙高已在此等候,神情嚴肅地向他報告最新情況。

趙高語氣低沉:“殿下,我們的財務狀況出了些問題。平定山匪雖然奏效,但也耗費不少資源。”

“儘管我們涉足了一些生意,但之前為了低調行事,日常開支僅能勉強運轉,這次組織這麼大規模的行動已經掏空了我們的資金。”

李旭靜靜聆聽,臉上未見絲毫驚訝之色。

缺錢是很正常的,畢竟抓捕不良人與擴展勢力都需要錢。

更何況他還養著一支六萬人的軍隊。錢財,始終是最關鍵的問題!

“維持六萬人的開銷,就像無底洞一樣吞噬著我們的儲備。”李旭暗自琢磨,“《紅樓》銷量雖佳,但這點收入對龐大的軍隊來說,實在微不足道。”

“單靠這本書的收入,小打小鬨還行,用來養活大軍根本不可能。”說到這裡,他忍不住埋怨起葉卿眉那位前輩。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