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離鄉(1 / 1)

推荐阅读:

鐵柱跽坐於裡巷之偏隅,背倚蒼苔斑駁之石,雙目凝睇於浩渺蒼穹。

其麵容枯槁若老木,神情惘然若失。

其本名曰王林。

王氏望於周遭諸裡,族大丁繁。

其先世以髹匠為業,尤善斫木構器。

鐵柱雖居村落,然承父業,精擅梓匠之術。

其製器精巧絕倫,遠近爭購,家業漸豐。

雖無朱門之華,而衣食豐足,鄰舍鹹敬重之。

鐵柱自幼穎慧絕倫,耽嗜典籍,思致紛紜,為閭裡所共推為神童。

每聞鄉人譽之,乃父欣然色喜。

其母鐘愛殊深,自齠齔以迄弱冠,鐵柱恒承椿萱嗬護之澤。

觀裡中同齡,率皆荷鋤南畝,惟鐵柱獨安硯席,晨誦夕誦,墨痕未乾。

顧其雙親期許綦切,曉諭諄諄:“汝當破壁騰蛟,毋甘芸鋤之役。“

積卷既久,神思遐騖。每念及山外浩蕩之世,輒心馳神往,不能自已。

是日,鐵柱支頤坐簷下,展卷良久。忽抬頭望陌頭儘頭,峰巒隱隱處,唯見蒼茫一片。

乃微歎一聲:“大丈夫當遊曆四方,安能困守此隅?“遂掩卷徐起,足音橐橐,緩步歸舍。

其父正踞坐庭中,指間夾煙袋徐吸,青煙嫋嫋盤桓。瞥見鐵柱推門而入,以煙杆輕叩石階,沉聲問道:“汝讀書可有進益否?“

鐵柱隨口應答數語。

其父磕煙袋於石階,煙灰簌簌而落,緩緩起身,撫須歎曰:“鐵柱,吾當勤勉於學。明歲縣試在即,汝一生榮辱,儘係於此。切莫效乃父,老死畎畝之間,空負韶華,徒留喟歎耳。“

其母輕置竹箸於案,笑語曰:“休得絮聒,依吾之見,我鐵柱必登科無疑。“

遂以柔荑引父子至庭間,擺下熱騰騰飯菜,清煙嫋嫋而升。

鐵柱諾諾應聲,頷首落座,拈箸囫圇數口。

其母目含慈愛,見鐵柱碗中肉少,遂揀盤中僅餘數塊,輕夾予之。

“阿爹,四叔快至矣?“鐵柱仰首而言。

“屈指算來,當在旬日之內。“其父聞言,眸中隱現悵然,歎息道,“汝四叔較吾有誌,實堪嘉許。“

言罷顧其妻,“給老四準備的山菜,可備齊否?“

其母頷首,撫鐵柱之頂而歎曰:“汝四叔乃仁厚之人。數載以來,若非渠從中斡旋,汝父所雕器物恐難售善價。汝他日若成名立業,萬莫忘恩。“

忽聞戶外馬嘶,繼以轔轔車轍之聲。俄而爽朗語調破空傳來:“兄嫂可在?“

鐵柱聞聲喜甚,遽啟院扉,疾趨而出。

但見一魁梧丈夫,立於門外,雙目如炬。

其人見鐵柱,朗聲笑道:“鐵柱啊,這才半載未見,吾觀汝身形又拔,竟高了許多。“言訖,伸手輕拍鐵柱頂顱,笑容甚是開懷。

其父喜而笑曰:“賢弟果然如期而至。“複囑鐵柱,“速為汝四叔拿凳子。“

鐵柱聞言,雀躍應諾,疾趨入室。

少頃,捧一板凳出,小心翼翼置於膳幾之側,複以袖反複拂拭,目光灼灼望向門外。

那漢子挑眉含笑,向鐵柱眨目戲言:“鐵柱何其殷勤若此?憶昔吾來,汝可未曾如此。“語中頗帶調侃。

其父聞言,佯怒瞪鐵柱一眼,叱曰:“豎子!適才便在此絮絮叨叨,詢四叔至否。“

漢子見鐵柱麵頰微暈,開懷笑道:“吾怎會忘卻與汝之約?“言罷,自懷中取二冊線裝書,置於案上。

鐵柱喜不自勝,歡呼叫嚷,即取書翻閱,眉眼含喜。

其母慈愛望之,轉而對漢子道:“夫君素常念汝不已,今番務必多留些時日。“

漢子斂衽搖頭,歎曰:“二嫂有所不知,族中諸事繁冗,明晨便要啟程。煩請二哥明日為弟備妥貨資,族務攸關,他日再續聚。“

王父聞言,長歎一聲:“老四言重。汝且速速裝載貨物,家族之事要緊,他日再聚不遲。“

漢子轉眸望向王父,緩緩問道:“二哥,鐵柱今歲幾何?十五歲否?“

鐵柱之父頷首,喟然歎曰:“歲序更迭,此子逾年將及冠,轉瞬間已長成弱冠之年,光陰荏苒,誠堪唏噓。“言訖,愛憐目光如縷不絕,凝望鐵柱。

未幾,漢子斂眉沉思少頃,須臾正色而言:“二哥、二嫂且聽吾一言。恒嶽派本年廣納門徒,族中得三個名額,吾分得其一。“

王父聞言,驚色乍現,倉皇失措道:“恒嶽派?莫非乃是乃是那全是仙人的門派?“話未竟而色變,目光灼灼然難掩驚異。

漢子拊掌而笑,頷首道:“二哥,正是。此乃昆侖恒嶽一脈,修真大派也。我王氏一族雖稱望族,然僅得一薦名額。觀汝家小子雖不擅武藝,卻天資穎悟,嗜讀詩書,或可一試。“

其母聞言,喜極而踟躕,連聲道:“老四,這……這……“

漢子輕撫鐵柱發頂,朗聲道:“二哥二嫂無憂。依我之見,此事當允。倘天意垂青,得入仙門,此乃鐵柱造化;即便無緣,亦不損其誌。“

鐵柱惶惑望向父母與四叔,眸中困惑難掩,呐呐道:“仙人?真的有可淩虛而行的仙人?“

漢子斂容正色,指天而言:“汝且觀之。所謂仙人者,禦風乘雲,瞬息千裡,呼風喚雨,顛倒乾坤。其神通之妙,非凡夫俗子所能測度。“

鐵柱聞言,雙目圓睜,雖未能全然領悟,然心神已為之一蕩,暗自揣摩:“果有此事?“方寸之間,已種下向道之念。

王父霍然離席,疾趨數步執妻手,欲向漢子伏地長揖。漢子大驚,急趨前攙扶,雙手托住其臂,正色道:“二哥且住!何須如此?吾幼孤失恃,全賴二嫂垂憐乳哺。今侄兒天資不凡,吾薦之恒嶽,不過報當年一飯之恩耳,此乃分內之事,斷不敢受此大禮!“言罷執二人之手,力勸再三,神色誠摯。

王父擲淚撫漢子肩,厲聲叱子:“記住!汝當銘骨刻心,縱萬死亦不可忘汝四叔再造之德!倘有二心,縱天雷殛汝,老父亦不相顧!“

鐵柱震怖稽顙,再拜四叔:“兒雖愚鈍,然不敢忘叔父再造之恩!“言罷五體投地,以額觸地者凡三,砰然有聲。

漢子扶鐵柱起身,拊其背讚曰:“好兒!他日若得道成真,勿負天地祖宗。此去須謹記,半月之後,叔自攜文書來迎汝!“

是夕,鐵柱早眠,然庭中父叔笑語盈耳,猶依稀可聞。其父素來酒不沾唇,今夕竟強邀漢子共飲,推杯換盞,歡聲笑語,徹夜不絕。

鐵柱輾轉反側,腦海中“仙人“二字盤旋不去。雖不解其詳,然隱覺此乃天賜良機。

幼小心靈怦然悸動,如春芽初萌,知此或為破壁而出之始。

窗外月光如水,映照少年憧憬目光,輾轉難寐。

翌日平明,四叔彆去。

王父挈其妻與鐵柱,送至村口老槐下。回途間,鐵柱忽睹其父容光煥發,須眉間隱有華彩。且顧盼之間,目光炯炯,若春溪初融,滿是冀望之色。

自此目光灼灼,較之縣試時尤甚數倍。

村中無密,雖犬彘孳尾之事,轉瞬遍傳閭裡。俄而鄰曲鹹知,接踵踵門,爭相造訪。或睥睨而慕,或側目而妒,眸色不一,然皆注於鐵柱一身。

“王家生了個好娃,人家被恒嶽派收為弟子了。”

“鐵柱這孩子我從小看他長大,這孩子打小就聰明,這次又成為恒嶽派弟子,以後定有大出息。”

“鐵柱有本事,以後出息了可彆忘記咱們村,多回來看看啊。”

未及十日,此語竟成鐵柱定評。

每聞鄉鄰稱述,其父母喜不自勝,眉間皺紋似熨鬥熨過,竟隱大半。

鐵柱獨行村中,舉目所及,無不相問。

或執手寒暄,或倚老賣少,更有甚者當街訓子曰:“汝且看鐵柱表兄,他日必成仙道!汝若不勤,當效牛馬!“童稚掩麵而遁。

甫及半月,“鐵柱入恒嶽“之說竟成裡巷美談。

遠近十裡八鄉,皆扶老攜幼,攜果脯酒醴,登門道賀。

其意雖在稱觴,然目光灼灼,十之八九欲一睹鐵柱真容。

凡來賀者,皆有所齎。或攜雞豚,或持果醴,紛至遝來,絡繹於途。王父雖頻辭,奈眾意難卻,終納之。

然客去時,必以倍蓰之禮回贈。

王父拊掌曰:“吾家小子他日位列仙班,豈可負此許多人情?凡來賀者,皆當厚報。“

時王氏族老亦聞四郎讓額之事,接踵而至,或持錦緞,或捧玉玦。族中長老捋須歎曰:“老四此舉,可謂仁至義儘。鐵柱他日得道,必當光耀我王氏門楣!“

族中姻親鹹來道賀。其人數之眾,竟逾千餘,王父遂擇村中廣場,張筵數百席以宴賓客。

村人皆欣然相助,老幼婦孺,奔走執役。或執壺漿,或布茵席,閒談間莫不稱譽鐵柱,嘖嘖歎賞,以為村中千載未有之盛事。

王父乃躬自率妻子,立村口迎迓。見一親至,必詳告其稱謂尊卑;遇一戚來,必躬身以引薦。

雖往來絡繹,而神色從容,無倦容慍色,一村之人,皆感其殷勤好客。

王父挽一白發老者,指謂鐵柱曰:“此汝三祖父也。昔吾遭黜,潛居草野,多蒙三祖父暗中周濟,汝其識之,他日必圖厚報。“

鐵柱斂衽而諾。老者凝睇良久,喟然歎曰:“老二,光陰似箭!汝今已抱孫矣。此子骨相不凡,他日成就必逾於汝。“

王父聞言,麵浮喜色,撫須笑曰:“三祖父明鑒!此子幼而穎悟,他日必成大器。娘子且扶三祖父入席。“

鐵柱之母聞言,即趨前攙扶老者,緩步向廣場行去,一路上村人皆避道相讓,竊語:“此必是王家那有福氣的娃娃!“

老者去後,王父鼻息微哂,牽鐵柱近前,語帶酸澀道:“彼老匹夫,曩昔阻吾歸宗,今見汝驟貴,複來攀附。親戚之情,不過如是爾!“

鐵柱懵然頷首,忽仰首問道:“阿爹,四叔今天會不會來?“

王父搖頭歎曰:“汝四叔有書至,言客途羈絆,月末方得脫身來迎汝。“

話音未落,村口蹄聲驟起。

頃刻,一青帷馬車戛然而止。車中緩步踱出一老者,約五十許,鬢邊霜色隱現。

老者凝睇王父良久,長歎一聲:“二弟,可喜可賀。“

王父聞言,麵目驟然凝重,半晌方澀然喚道:“……大哥。“

老者眸光落向鐵柱,頷首微笑道:“老二,此即汝家小子鐵柱?觀之,當有幾分靈慧。此次入得恒嶽,未為無望。“

王父聞之,眉間微蹙,旋又舒展,傲然應道:“小兒賦性敏慧,夙好詩書,此次恒嶽擇徒,必當入選無疑。“

“未必也。“一清朗傲慢之聲飄來,卻見一錦衣少年,年約二八,自車中款步而下,麵含不屑。

“仙門擇徒,首重仙緣。觀此子形貌舉止,未免木訥愚鈍,恐入不得仙門半步。“

少年生得麵如冠玉,劍眉星目,眸中卻隱含輕蔑。

鐵柱父怒目而視,鐵柱則默默凝睇對方,不發一言。

老者麵容驟肅,厲聲道:“王卓,安得如此無狀!此乃汝二叔與阿弟。速速見禮!“

語畢,複轉身對王父拱手,“犬子出言無狀,老二莫怪。然“忽而語鋒一轉,“仙門擇徒,講究機緣造化,非同兒戲。今恒嶽道虛上仙垂青犬子,故特允王氏三席,亦是對老夫幾分薄麵。“

王父冷哼一聲,斷然道:“彼子既入得,吾兒亦當入得!“言罷掌中緊握,指節幾近發白。

少年嗤然冷笑,全然不將老者訓斥放在眼中,倨傲道:“二叔莫不是昏聵了?修仙一途,須得仙骨天成。就憑這木訥愚鈍的蠢貨,也妄想入我恒嶽?本少早被道虛上仙內定為親傳弟子,他也配?“

老者聞言,麵上閃過一絲得意,旋即板起麵孔,斥道:“孽障!不得放肆!“

隨即整衣斂容,對王父拱手一禮,假笑道:“犬子狂妄,還望二弟見諒。老夫這便帶他入席。“言罷,引著少年施施然走向宴席中央。

鐵柱之父強捺胸中鬱氣,良久方長舒一息,撫鐵柱之首,緩言曰:“兒勿介懷。倘不得入仙門,來歲縣試亦為良途。“

王林目蘊堅定,低聲應曰:“阿爹勿慮,兒必入選!“

王父乃溫撫其肩,眸中期許之色甚明。

未幾,複迎親眷無數。終攜王林返席時,高朋已滿座,觥籌交錯,賀者如雲,好一派熱鬨景象。

王父離席起立,昂首朗聲道:“吾雖淺陋,不通文墨,然今日吾心大悅。犬子得入恒嶽選試,實乃平生至幸!謝諸位撥冗來賀,吾以此杯為證,一飲而儘!“言訖仰首儘飲,座中賓客皆擊節稱善。

“老二家小子自幼聰慧過人,必能入得仙門,與那王卓比肩。“

“二哥有此麟兒,此生足矣!他日必享清福,我等皆拭目以待。“

“鐵柱當奮勉,必入恒嶽,以顯家門!“眾賓客紛紛附和。

鐵柱父親聞言,目光炯炯,頻頻頷首致謝。

是夕,宴中觥籌交錯,歡聲雷動。然暗處觀之,多有持觀望譏誚之態者。尤以王卓之父為甚,雖強顏歡笑以賀,然眼底鄙夷之色難掩。

彼默視己子,複觀鐵柱,輕蔑之心頓生,暗忖:“仙家慧眼如炬,豈會擇此豎子?“心中冷笑不已。

王父攜鐵柱周旋各席間,殷勤勸酒,逐一介紹親眷。鐵柱雖幼,然察言觀色,心下已明眾人複雜之態。

至夜深,賓客漸散。

臨行時,王卓臨鐵柱身畔,嗤然低語:“豎子愚鈍,此等機緣,豈能落汝?“言畢,仰首冷笑,隨其父而去。鐵柱木然立原地,心海翻騰。

歸宅後,鐵柱獨臥榻上,輾轉難寐。

回思諸人譏誚之態,忽而雙目如炬,暗自起誓:“無論前路幾何,吾必入恒嶽修仙!“言罷,閉目凝神,一夜未眠。

旬日之期忽焉已至。

是日,王父正於田間勞作,遙見遠處塵煙滾滾,驚而四顧,見一馬車翩然而至。

王母聞聲而出,喜而迎之。

漢子躍下車轅,捧水洗麵,急語曰:“二兄二嫂,今番匆促,不得久留。即刻攜鐵柱啟程,明晨恒嶽使者便至。“

王父聞之,麵色驟變,須臾乃鎮定道:“既如此,速速收拾。“語意雖堅,然目中依依不舍之色,難掩於顏。

王母急趨內室,捧出一包袱,拭淚而言:“兒行千裡母擔憂。汝當謹遵四叔訓導,出門在外,當忍則忍。著新衣,攜甘薯,娘親親手所製。倘未得入仙門,萬望歸來,勿使為娘掛心。“言至情深處,淚已濕襟。

鐵柱初聞此訊,心潮翻湧。

雖自幼立願入道,然此彆桑梓,亦難無悲。

王母執手相送,囑咐再三,鐵柱重重頷首,堅定應曰:“兒必謹記母親教誨,不負所望!“

是日,鐵柱負行囊,登馬車。四顧家園,淚眼婆娑,然少年心性,終強抑悲懷。車轍徐行,漸沒於山道,唯見塵煙渺渺,宛若離思綿長。

漢子駐足回望,忽而長歎道:“鐵柱,汝當奮誌爭氣,定要得入仙門,為汝雙親爭光。二哥二嫂且寬心,族中數日後將大宴,我明晨攜汝等同往。至時三子俱見分曉,或有佳音也。“語畢,複顧鐵柱,促其登車。

鞭聲一響,車馬絕塵而去。

王父夫婦立道旁,望之愈遠,乃相顧淚下,嗚咽如雨。

少頃,王母拭淚哽咽曰:“吾兒自幼未曾離吾左右,此番孤身遠行,不知途中可有人照拂?倘遇欺淩“

王父振袖拭須,強作豁達道:“男兒誌在四方,豈可終生拘於桑梓?老四既有此言,當是吾兒福緣。“

王父言雖豪邁,然指間煙袋抖落煙絲滿地,額上皺紋愈顯深壑,分明寫儘憂思。

夕陽斜照下,兩道身影佇立如石,宛若畫中離彆圖。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