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十月底的時候,太醫再來請脈,摸宋滿的脈便覺得準了,“恭喜宋格格。”
宋滿笑著叫人看賞,消息傳出去,因大家早有了猜測,倒也沒有太大反應,大張氏心裡有點酸,但想著她本就得寵,又能生,有了是早晚的事。
她私下裡和小張氏嘀咕:“我倒寧願是她有,若是西偏殿那個有,又不知要張狂成什麼樣兒呢。”
小張氏抿唇輕笑,大張氏戳戳她:“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吧,現在爺對她都沒那股熱乎勁了,她還傲得不把咱們放在眼裡呢,若叫她有了,再一把摟住個小阿哥,那真是得了大金娃娃,這院裡人人她都不當回事了。”
她們二人是宿仇,小張氏從前在福晉房裡,對李氏的感觀也不可能太好,聽了這話,輕輕點頭以示讚同,但又很快拉著大張氏商量給東偏殿那邊送什麼禮,把話題撤走了。
正殿中,四福晉聽了回稟,說不上什麼感覺,叫人厚賞了太醫,想了想,叮囑鷓鴣:“一應待遇從重從優,我這陣子身子沉,精神不濟,你們多上心些,寧肯禮遇那邊十分,不可輕慢一點。”
鷓鴣點點頭,“您放心吧,奴才一定安排得妥妥當當,叫人挑不出咱們一點不是。”
四福晉抓住鷓鴣的手,搖搖頭,盯著她問:“你明白嗎?”
鷓鴣愣了一下,好一會,了悟似的慢慢點頭,“奴才明白了,您放心。”
鷓鴣是很有辦事效率的,當天下午,豐厚的賞賜就落在了東偏殿桌上,春柳有些驚奇,“這麼多東西——前年有大格格的時候可沒這樣大的陣仗。”
不誇張地說,這是阿哥所裡福晉們賞有孕妾室舊例的兩倍還多,那些緞子、絲綿也罷,還是尋常之物,可那些上等的野山參、燕窩、阿膠等物,成盒地送來,就太過豐厚了。
四福晉雖然一向大方,但這一次大方得都有點嚇人了,活像是當家的媽倒下了,不知柴米油鹽貴的小女兒把住了大鑰匙,一點不把東西當回事。
那些山參燕窩一類的補品,一看就是前陣子德妃賜下給福晉補養的,內務府分給的斷沒有如此品質。
這賞賜,豐厚得都有些嚇人了。
春柳反複翻看著,嘀咕:“她們屋裡現在是鷓鴣當家,她也不是做事沒譜的人啊。“
佟嬤嬤看了一會,見她臉上沒有喜色,盯著那些東西若有所思的樣子,心裡滿意一點,叫冬雪過來,附耳叮囑幾句,回頭與宋滿對視,宋滿對她微微一點頭。
春柳想了一會,將東西先撂下,回道:“主子,這麼多東西,不是份例內的賞賜,福晉這回真是格外優厚,要不奴才過去磕個頭?”
“我親自去。”宋滿將懷裡的元晞往一邊一放,元晞手裡還抓著支毛筆,在鋪開的宣紙上亂畫著,被宋滿一放下,不滿地哼哼兩聲。
宋滿好笑地親親她的額頭,“等額娘回來再陪你畫畫,你先和嬤嬤們玩。”
乳母們立刻上前來服侍,春柳見宋滿動了,忙來扶宋滿,又有些遲疑,“主子,您這身子沒滿三個月,按理說叫奴才去磕個頭就夠了,這會子閉門養胎要緊呢。”
“福晉待咱們格外優厚,我若隻叫你去磕頭,豈不顯得輕狂傲慢?”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宋滿自認現在給她把刀,她就能去殺豬,當然不會覺得走這兩步累。
但這年頭,宮裡對孕婦是格外優厚,一切以養胎為重,福晉那邊,不就是被德妃親自吩咐,雜事勿擾嗎。
春柳有些放心不下,佟嬤嬤也說:“是得主子親自去,這麼多東西,是福晉和主子多年的情分,福晉如此厚待,咱們也得回以禮數。”
下午鷓鴣這邊將禮物辦妥,剛服侍福晉在炕上躺下,就聽黃鸝進來回:“宋主子來了,說來向福晉謝恩呢。”
“啊……”鷓鴣有些驚訝,但再想想,好像也是預料之中的,她忙道:“宋主子一向多禮——快請進來。”
福晉坐起身來,看著鷓鴣預備茶果,一抬眼,宋滿已經跟在黃鸝身後,扶著宮人的手款款進來。
她雙頰飽滿,肌膚柔嫩,泛著珍珠似的光澤,麵色紅潤,是如桃花似的粉紅,渾身上下透著股蓬勃的生機,做了額娘的人,一雙眼眸還是清亮亮的,兩彎細眉柔婉,眼中永遠含笑,令人見之便覺可親,忍不住放寬心防。
論五官,她好像並不似李氏那般精致豔麗,也談不上嬌媚逼人,可誰也不能否認她是個美人,還是個宮裡難得的,既柔婉又鮮活的美人,像三月枝頭上的鮮花,靈氣逼人。
大張氏與宋氏其實原生得有些像,都是很秀氣溫婉的長相,但兩個人在一起,又叫人生不出半點覺得她們像的心。
不管看了多少次,四福晉都覺得,李氏輸得實在不冤,誰能想到從前資質平平的宋氏忽然就被神仙點化開了竅似的呢。
她其實樂得宋滿常來,這陣子她養胎,悶在屋裡很沒意思,宋滿來了,不管什麼話從她嘴裡說出來,都婉轉好聽,還有個活潑可愛的小元晞,打發時間最舒服。
但這會,她也說不上自己希望怎樣了,看著宋滿進來,隱隱有點希望落空的感覺。
她心裡悶著,臉上露出笑,道:“這點事情,還值得妹妹來一趟?如今正是安胎的要緊時候,下次千萬不要如此客套了。”
“福晉賞下那麼多東西,真是嚇壞妾了。”宋滿真誠地道:“妾思來想去,實在愧受如此厚賜,怎能不親身走一遭來呢?”
四福晉溫聲道:“這原是為咱們兩個的情分。”
宋滿忙道:“正因明白福晉厚待之意,妾才不敢自矜自貴,說句有些放肆的話,這麼多年,妾與福晉朝夕相處,心裡早將福晉視如親人一般,平日常來常往,福晉賞給元晞些吃食衣裳,妾並不推脫,隻覺親近,可這一回,福晉賞賜實在過於豐厚,真叫妾心中不安,以為有生疏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