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的日子,小院裡還算風平浪靜——表麵上看。
至少沒再出現大抄檢、大批量的處置更換宮人等外人一看就知道不對勁的事,風波掩藏在水麵下,看不出痕跡。
張氏初入門,樣貌性子都不錯,又是德妃賜下的,四阿哥看起來待她也不錯,李氏那邊暫時還沒有消息,看著像是消停了。
宋氏則安靜地閉門安胎。
四福晉曆數院裡這幾個人,雖然明知道李氏現在的安靜不過是暴雨雷霆前短暫的假象,也仍油然感到一種滿足——如果能一直維持這種狀態就好了。
對李氏複寵,她想儘辦法打壓,甚至自己也跌了一跤,都無辦法,再狠厲的法子,是不可能在宮裡用出來的,四阿哥還記著李氏的好處,李氏就能翻身,她無可奈何,隻能認了,看看懷著孕的宋滿和新進門的張氏,安慰自己,至少從前李氏一家獨大的日子不會再有了。
失了個孩子,鬼門關裡走了一遭,宋氏倒是開竅了,這是福嬤嬤的評價。
她雖不知李氏、宋氏二人從前是何模樣,但聞此言,再度今日之境況,心中多少也明白一下,開竅好啊,她開竅了與李氏平分春色,總好過李氏一家獨大。
至於張氏……四福晉沒抱太大希望,她看得出,四阿哥對張氏淡淡的,這種平淡代表他並不反感張氏,隻是沒興趣。
正如對待秀巧一樣。
蘇嬤嬤細看了幾日,蹙著眉對四福晉說:“阿哥大約是不喜歡這樣性情的女子。”
想到李氏那爆炭性子,四福晉眉心一跳,她有些理解不了這些男人。
蘇嬤嬤看出四福晉的意思,搖搖頭,慢慢說:“其實您應該留神看看,李氏和宋氏,都是如何與爺相處的,性格與性情,並不完全一樣。”
她注視著四福晉,心裡有些憂愁,四福晉歎了口氣,“罷了,本也沒指望張氏怎樣,總歸是額娘指來的,她樣子人品也不差,爺也不會太冷待她。”
而且張氏性格柔順天真,或者說並不精明,她初來乍到,並無根基,便下意識地依附起四福晉。
對四福晉來說,這算是個好消息,宋氏雖然依附過來,且人品性格都不錯,說話也很好聽,對她親近恭順,但好像不太好用。
四福晉尋思兩日,覺得還是得招兵買馬。
被四福晉評價為“不太好用”的宋滿正在屋裡安胎,她倒是沒有被嚴格要求一直躺著,但春柳想到年初的經曆,心有餘悸,成日一步不離地守著宋滿,也不願她多走路,她多在廊下站一會,春柳便會立刻催促她回屋,叫她十分無奈。
好在宋滿是很悶得住的人,既然要減少出門,在房中也有消遣。
房中原有的兩本詩集都已讀完,她提筆一首首謄抄起來,午後沏茶坐在窗邊靜靜品讀,隻覺唇齒留香,落下多年,如今開始演初學者重新揀起的毛筆字也愈有長進。
至於其他將要過季的花朵,她趕著花敗前,采摘下不少小花,夾在書冊中留存,茉莉的最後一茬花苞被全部采下曬乾,算著搬家後要在南薰殿住的年頭,她琢磨著明年要弄一顆金銀花並幾盆胎菊來養。
廊下菊花見多,一簇簇鮮花擠在窗前怒放著,大盞大盞的如小球,格外喜人,一片淺黃朱紫之中,零星點綴著兩盆白菊,也彆有清雅之氣。
庭中有新桂,是花房新進送來的盆景,上房、東西兩邊廂房廊前台磯下各擺兩盆,是清宮慣例的時令陳設,宋滿也很喜歡,叫冬雪采回來鮮花,醃了兩瓶桂花蜜留下。
她的性格安寧平和,這種平和漸漸感染了春柳,安撫住了春柳緊張不安的情緒,春柳逐漸鬆開緊繃的弦,開始如常針線,隻是仍然時刻不離地守在宋滿身邊,但大體上,西廂房恢複了往日的安寧。
佟嬤嬤冷眼旁觀,愈看,心裡愈佩服,耐得住性子已經是一樣好處,還能在宮廷枯燥乏味的生活裡發掘出趣味,每日都興致勃勃,不自怨自艾,這樣的人,阿哥當然會喜歡。
隻要這份性子不改,青春韶華間,恩寵不成問題,這位宋主子又能生育,或早或晚,總會有一子傍身,春柳冬雪這兩個小丫頭,算是跟對了主子。
她……也算吧。
張氏入門後數日,便是中秋佳節,宮中節禮早早賞下來,宋滿她們這些皇子妾室得的少些,每人也有兩匹緞子、兩盒月餅、一簍鮮果。
十四這日一早,四福晉未到德妃處去,而是喚了宋滿和張氏過去,命人取出三支鎏金鑲玉嵌珠釵,均是時令花樣,有玉兔搗藥、玉兔望月還有嫦娥玉兔,樣式所差不多,均是鑲嵌的白玉小兔,再鏨出整幅紋樣,頂頭嵌一顆圓潤瑩白的合浦珠,一看就是整套做出來的。
宋滿注意到她發間還有一支所差不多的嵌珠金鑲玉,卻是玉瓶金桂的圖紋,與她們一式的玉兔不同。
宋滿若有所思,張氏已驚喜地說:“好精美的發釵,福晉這樣疼我們,卻叫妾都不知怎樣感激才好了。”
四福晉微微含笑:“這其實是爺的意思,開庫房取了金銀珠玉,叫造辦處造的,我不過借花獻佛罷了。爺與我商定了,中秋原是大節,明日宮中賜宴,咱們不能團圓,便在今夜飲宴,先熱鬨團聚一回,恰逢勝芳進了好螃蟹,肉肥膏厚,正合時令,再將好惠泉酒熱熱地篩一壇吃,也算一全佳節之意。”
她今日格外衣飾嶄新,氣色紅潤,格外光彩照人,說起話時眼中也含著笑意,宋滿收回目光,確定他們夫妻倆已經暫時達成默契了。
她笑道:“如此雅興,真是叫人期待萬分。”
張氏連忙附和,二人各挑選了喜歡的珠釵,餘下一支,四福晉吩咐:“和節賞一起,送到李格格屋裡,並將今夜團圓宴的時間、地點告訴李格格。”
話中含義清楚,張氏正高高興興打量珠釵的神情一變,宋滿看在眼中,知道這小姑娘與李氏處得應該不怎樣。
不過,李氏終於要出來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