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那段時間,我也是相當難熬的。我知道班上那三名調皮的男生是參與了草樹燃火事件的。我經過了解與分析,分彆是夏某某、李某某和覃某某三位參與其中。好在他們並沒有去坦白,對我是件好事,一陣竊喜。
老覃來找過我,問我班上有沒有人參與事故,我想了一下說:暫時還沒有得到相關的證據證明,我班上的同學參與其中。他點了點頭:那就好,那就好。我在細細的回味老覃的表情,覺得這個事件是老桂負責處理的,他怎麼還來主動關心我呢?這裡麵有文章,所以我便多了一個心眼。
我為了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家,在班上也象桂校長講的一樣,幾乎是複製他的話語,可同學們也沒有那麼聽話,居然沒有一個人承認這件事與自己有關。
我後來才想到了一個道理:很多事最好的結果就是模糊。這個草樹事件,要是那些同學中隻要有一名同學“自首”了,其餘還有那一名能夠輕鬆過關?這樣就牽涉很多個家庭,多少個班級,多少名老師。還不把事情越鬨越大,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嗎?那個年代,動不動就把被處分的學生整到台上亮相,傷了麵子後,還會開除學籍,讓學生滾蛋,這不就讓學生一輩子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嗎?
固然,我了解的那三名調皮學生成績一般,但並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前途。多年後,我班上那參與了燒火的三名學生中,都有好的去處。姓夏的,初中畢業後來到縣城跟他哥哥學理發,還到全國各地學習先進的技術,以過硬的本領,自個兒開了一家星期天發廊,招攬了大量的工薪族顧客,還有部分是當官兒的。到後來,要想得到他親手理發,必須先預約,否則辦不到。他看到這樣難以滿足顧客,就教了幾名徒弟,在縣城東西南北個區位分彆開了分店,生意紅紅火火。他從小老板做成了大老板,還回老家修建了一棟彆墅。
還有一位姓李的,初中畢業到廣東打工,學得一些經營技術,經濟上也有一定積蓄,便回鄉經商辦企業,不僅解決了大量就業,還幫助一大批人致富。他是縣城第一家沃爾沃超市的老板,還開了建材、餐館等實體,把生意也做大做強。
還有一位姓覃的同學,他初中畢業後讀了職高,學的是農經專業,被介紹去新疆建設兵團某農場承包土地,成為合同工,從農場排級做到連級、營級,現在團級乾部。他多次邀請我去新疆玩,可一直因工作忙,沒有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成行。去不去都無所謂,有他當學生的那份心意就讓我心滿意足。
我也常常在思考,特彆是看到或想到那三位調皮的學生時,就會深層次的分析,要是我當時憑自己年輕氣盛,再加感情用事的話,把以上夏李覃三位肇事者推上風口浪尖,那結果會是怎樣的呢?
所以,對青少年的教育與培養過程中,沒有一個絕對的方式。不能以對或錯兩個結論來簡單地認定是好是差。
我這次回馬伏村得知了一個讓我得知一個好消息。大哥意外收到一封來自山城的書信。寫信的是原來下鄉駐村在本隊本院子的黃美女。大哥多年沒有收到黃美女的消息了,實話說,十分想念她,牽掛她。大哥與大嫂結婚後的女兒現在都幾歲,幾年後將要讀小學了,不知美女回重慶後過得怎麼樣。記得小時候,有兩個美女姐姐就住在我家的隔壁,其中最漂亮的那位就是黃美女。她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喜歡唱歌跳舞活潑可愛。她個子高而苗條,歌聲動聽,愛笑,還有一對迷人的小酒窩。
我當時隻有五六歲,還沒有讀小學。誰擁有珍貴的像章,誰就特彆時髦地彆在胸前,時不時地臉朝下看看,多麼神氣的樣子。跟我刻骨銘心的記憶就是她送給我一枚大大的像章,那是第一次擁有,色彩鮮豔,紅得發亮。彆說我有多開心。因為她沒有送給另一戶隔壁鄰居二爺之女,我該叫堂姑的長輩子,而讓她嫉妒我這位幾歲的小孩,一去就是好多年,直到堂姑出嫁,也許這個圪塔才解除。
那時的住房就是一間土坯房,好在地板不是泥土,而是石板砌成。這房子五十年代是大隊修建的公豬圈,這個公不是表性彆的,而是指公家而不是私人。多年不養豬,這一排約有七八間的閒置房就當成了安置房,誰需要就臨時住一住,周轉一下。我家和二爺家就是因為房子遭火災,便臨時住進來。一住就是好多年。不要說以前是豬圈,可它比一般農戶的房子都要氣派與結實,特彆是地板是石板鑲嵌而成,打掃乾淨後,屋裡象裝修了一樣。兩位知青美女特彆愛美,還從大隊收來新報紙,讓大哥幫忙,用米湯敷在用蔑條乾成的壁子上,那報紙貼上牆,就成為有文化氣息的壁紙。這個經驗,大哥二哥在後來都發揚推廣了,讓我在農村住房中,享受了好多年,直到房子垮塌後,沒有辦法住人為止。我很留戀那時的報紙敷壁子的小房子。
美女來院子時聽說隻有十六七歲,是大哥不折不扣的小妹子。因為她們對農村生活不熟悉,生產生活能力不怎麼樣,就難免有依賴性,大哥就是他們的後盾。大哥天生心眼好,人也長得白白淨淨的,一副小白臉,加之樂於助人,所以黃美女和熊美女都喜歡找他幫忙。
我們大院子,與龍王台老井有一裡路的距離,挑水是費力的活兒。兩位美女挑大木桶是不能勝任的,就以兩位美女抬著大半桶的辦法進行,為什麼不能裝滿一桶呢?因為道路不平,還有上下坡,一簸一蕩的,總是把衣服打濕。大哥有力氣,也有時間,快速地跟美女挑一兩擔,比他們的效率要高五倍以上。這還隻是一個的方麵。
我們這裡是幾百年的老院子,周圍的墳墓較多,有土堆堆,也有石山,周圍隨處可見。就說去龍王台老井的路上,就有三處必經之路,處在墳墓前的樹蔭下,陰森恐怖。彆說來自大城市的美女害怕,就連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小家夥也是不敢隨便獨自一人經過墳墓前的。這就是她們在農村最大的軟肋,需要加強鍛煉,才能度過這一坎的。
我們院子十多戶人家,生活用水基本上都是依賴龍王台水井和小河溝。洗衣服一般也要到小河溝水潭裡浣洗。寒冬裡有怕冷的,比如我就是這樣,洗衣服僵手,就在老井裡舀取冒熱氣的泉水出來洗衣服,乾淨而不受寒。黃美女和熊美女兩位也是這樣做的,她們在大哥的帶領下,獲取一個洗衣服的好辦法,一個冬天都是這樣用井水洗衣服。不要說這是奢侈,在我們這裡有著豐富的泉水資源,就是得天獨厚的條件,有些姑娘從其它缺水的地方嫁到這裡,就是羨慕這股泉水。這股泉水常年累月流淌著,從沒有乾枯過。水多了,大部分都是流入小河溝,需要灌溉時導入農田。拿兩位美女姐姐的話說,這簡直就是冬天裡的享受,在大城市裡也沒有這麼好的溫熱水而且是泉水洗衣服。我有空時也跟在她們後麵去老井邊玩耍,欣賞她們洗衣服時喜笑顏開的場麵。
還有一個需要說明的特色,就是龍王台因有一尊龍王菩薩而得名。在水井背靠的高高的石坎上方。是我大哥承包的水田,田外有一小塊草地,長著上百年的刺藤,最粗的刺乾足有三寸直徑。縱橫交錯,仿佛虯龍,加上細小枝蔓和葉子,為老井搭上了一頂天然的棚子,冬天會落些小黃頁,可夏天那就是納涼的好去處。趕場的經過這裡不僅要喝涼水解渴,還必須乘涼歇息,它刺棚下的涼氣簡直比空調裡還涼快,舒服極了,我們有時去打涼水,不得不稍作歇息,好好享受這天然美景。
起初,黃熊兩位總是一起活動,後來黃美女與大哥混熟了,就可以一男一女做一些事情。城裡人就是敏感懂事,估計熊美女看出了一點苗頭,覺得一城一鄉兩位年青人很合得來,有談情說愛的趨勢,就有意讓出一些空間讓他們單獨相處。
由於是隔壁子,出入方便,作了幾十年家庭主婦的母親愛弄些好吃的,一些小吃之類,總忘不了給兩個美女端一碗去,讓城市姑娘分享到山區裡的特色小吃。黃姑娘每一次回城也忘不了帶回一些糖果、餅乾等農村沒有的零食,分享給大家。一來二往,加深了感情。尤其是大哥學會了縫紉製衣技術後,輪到他跟黃熊二美女幫忙的機會就多了去。縫縫補補的,小打小鬨的,能夠幫助美女做點事情,也是樂意的。
有一回趕場,熊姑娘因奶奶去世回了重慶,黃姑娘認為自己一人趕場不方便,便請大哥一起上街。這第一次同美女遠行,有些不好意思。可黃姑娘覺得,這是多平常的事兒。在街上,大哥請美女吃水煮肉包,就是把蒸熟的包子再放在帶油的平鍋小煎,直到有鍋巴了,就認為可以吃了。這是本場鎮一特色小吃。黃姑娘第一次吃,覺得好香脆,太美味了。她一次就吃了好幾個。她也說了,這是她來大巴山裡第一次吃進這麼多的食物。可這包子有特點就是鹹,吃了後就發渴。大哥又把她帶到街東麵區公所後山的那眼泉井喝水。這個景觀讓她更感到神奇,那半夜岩石洞裡噴薄而出的水柱,形成一把水槍射向下方的人工水潭,嘩嘩水聲形成回音,還有一絲絲水霧漫遊,把這本該寧靜的一隅變得神妙起來。她喝了水還不想離開,幾乎陶醉其中。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