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司司姐,昨晚在鹿鳴城裡睡不著,我就修煉了一會,好像有點長進,這是怎麼回事?”
“氣海氣海,不僅僅是靈能的轉化器,而且也是人體容納靈氣的地方。每一次的修煉,歸根結底,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吸納靈氣的過程,而其中隻有一小部分靈氣,才能在氣海裡同步地生成靈能,其餘大部分的靈氣都會儲存在氣海裡。
“當然氣海所能容納的靈氣是有限的,我們在修煉後常常會有鼓脹感,這就意味著氣海裡的靈氣趨於飽和,如果沒有新的補充,靈氣就會逐漸消耗掉,氣海才會停止製造靈能。”
“就跟餓了要吃飯一模一樣,餓幾頓並不能壞事,但是餓得久了,肯定會影響身體的機能。”
“因此在我們的氣海裡,必須得留存有一個最低限量的靈氣,才能保證氣海的正常運行。好比你的生物能量,大多數以糖、蛋白質、脂肪等等的形式儲存在身體內,也不可能完全參與靈能的生成一樣。”
“鼓脹感。。。我沒有過啊。”
“廢話,這是末法之星,你脹個錘子。”
“司司姐,還有什麼是你不知道的嗎?”
司文君笑吟吟地說道,
“有啊,比如靈魂是什麼,我就不知道,你知道嗎?要不你跟我說說靈魂吧。”
吳陌哼哼唧唧地支吾了幾句,顧左右而言他,司司小娘皮,又來套瓷。。。
腦中傳來庫魯不屑地奚落,
“甚麼男人,一點兒擔當也沒有,你就告訴她又能怎麼著?”
“問題是我也不知道啊。”
於是又傳來了庫魯的歡快之語,
“司司姐,你問了他也是白問,那家夥就是個啥也不懂的白癡。”
“不著急,這個白癡總有一天能開了竅,或許那時就該輪到我向他請教了。”
哼哼,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本仙子這叫投資,將來連本帶利都能收得回來。
第(1/3)頁
第(2/3)頁
吳陌聽得有點糊塗,‘開竅’這個詞所代表的意義,不就是成為靈者嗎?
“司司姐,我不是已經開竅了嗎?”
司文君側著腦袋,笑嗬嗬地很有耐心,又給吳陌上了一課,
“在母星地球的古中國時期,‘開竅’通常被譽為靈智已開,達到了可以獨立思維的思想境界!此後能夠通過知識和閱曆的積累,對事對人有著極高的理解程度!”
“那時候相當多的人,抱著自以為是當個寶,一輩子也走不出自己的偏見,不曉事理,妄言人生。我們就會說,那種人是榆木疙瘩,死不開竅。用一句古語來概括:一把年齡,都活在了狗的身上!”
“到了靈者時代,也就是靈元取代公元,成為銀河人類的通用紀年之後,‘開竅’這個詞彙被賦予了一個特定的定義:打開人體內靈能世界的大門!這更成了每一個普通人夢寐以求的境界!”
“但是拋開這個特定的意義,當今‘開竅’這個詞的涵義引申開來,與古中國時期的語境依然非常類似。”
司文君點著自己的腦袋,眼神定定地看著吳陌,
“我的意思就是,當以後的某一天,你通過知識和閱曆的積累,在自己的腦袋裡融會貫通之後,你會發現,世界為你打開了一個新的門戶。”
“那時的你,才算是真正的開了竅。”
司文君沒敢說的是,不能開竅的平民,哪怕活得再是通透明白,其實也跟遠古時代的那些個渾人一樣,這一輩子基本上等於白活!
社會階級的存在、人類惰性的存在、先天智能和後天環境的天差地彆,使得獲取的資源不敷分配。因而即使到了今天,能夠開竅成為靈者的人們,仍然隻占了極少數。
這些言外之意,都得靠吳陌以後自己去領會了。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所謂的自行悟道,對於一個少年來說,那就是扯談。
就算是生而知之的庫魯,倘沒有尋木老祖的諄諄教誨,沒有光腦的言傳身教,隻會泯然於眾熊之中,了不起能多活些年罷了。
至於尋木老祖,那是個特例,因為這個生命存活的時間足夠的長,然而尋木老祖也是最悲催的智慧生命,因為它也孤單得足夠的久。
一汪蠢水,隻會遺臭萬年。交流和碰撞,才是智慧生命存在和發展的動力源。
第(2/3)頁
第(3/3)頁
凡此種種修煉上的細微之處,是司家十幾代祖宗們的遺產,換一個人,司文君斷無可能傾囊相授。
也就是吳陌有這個待遇,司文君簡直是掰開了揉碎了的講,生怕這個土包子聽不懂。
亦師亦友的司文君,對於吳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沒有司文君,吳陌很是嚴重地懷疑,自己是否能夠順利的修煉下去?或者是自己能否在莉娜星站穩腳跟?
吳陌當然知道,人生之路,假若隻靠自己摸索的話,最終還是可以走下去的。然而司文君就好比是一盞指路的明燈,使得自己少繞了無數個圈圈,事半而功倍。
他已經注意到了,每逢自己向司文君請教之時,聶雲霏也在一旁默默地凝神傾聽,顯見那也是一個不甚了了的妹子,搞不好她就是稀裡糊塗地升上的二星。
一聲鳴笛,布倫特緩緩地開動了。
渾渾噩噩的吳陌,虛度了十七載的光陰,而今從美濟這個旮旯裡走了出來,沿著紫緞江順流東下,經由鹿鳴城,搭上了開往林森島的布倫特。
原本遙不可及的鹿鳴城,此時在吳陌的旅途中,隻成了一個毫不起眼的站牌。
隨著布倫特駛出鹿鳴城的港口,靠在船舷邊上的吳陌,視野裡驟然開闊,四周茫茫的海天一色,目力所及,無邊無際,他腦中突地蹦出了一段話。
“人生是一張草稿,如何塗鴉,不一而足。但是最可怕的,就是不能成圖,因為生命僅此一次。”
他已經忘了,這是在哪本書上看到的?
,
出處並不重要,格言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吳陌在這些天裡,經此曆程,終於看到了自己成圖的途徑和可能。
吳陌的心中格愣一聲,仿佛打開了一個閥門,眼神清澈而決絕,
“開弓沒有回頭箭,我這算是開竅了嗎?”
此去,當是鵬程萬裡。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古人誠不欺我也。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