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帝李承乾:在李世民麵前殺李泰 > 第10章 李承乾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第10章 李承乾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1 / 1)

推荐阅读:

城外,李承乾盤坐在石頭上,默默的看著長安城牆。

某一刻,城牆上因為防備他點起的火把下,那些士卒漸漸消失在牆頭,不知道做什麼去了。

行軍打仗,情報非常的重要,不知道對手要做什麼,正在做什麼,大多數時候非常致命。

但,李承乾不需要管情報的事情。

反正他的人,就像是不死之身一樣。

無論什麼陰謀詭計,一路橫推就行。

除非遇到百萬大軍圍攻,否則什麼都不用怕。

哪怕戰到最後一兵一卒,也不會有士卒退縮。

活人就不一樣了。

在整個大範圍的古代,如果是烏合之眾,損失超過一成就會潰散。

如果是常規軍隊的士卒,超過三成也肯定潰散。

哪怕是精銳中的精銳,超過一半也會潰散。

究其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信仰。

當兵要麼是為了一口吃的,要麼是為了翻身做主人,怎麼都不是為了找死。

終於,零點到了。

如同場景重組一樣,所有已經犧牲的士卒,屍體裝備全部消失不見。

但是下一秒,他們又整齊的出現在隊伍中。

隊伍沒有一絲騷動,就像本該如此。

這次李承乾沒有一馬當先,而是落在了隊伍最後。

他最多隻是莽,又不是傻。

城牆上的士兵消失,他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自然不敢以身犯險。

雖然在曆史上,李世民沒有殺他。

但李承乾清楚,那是因為那次造反,簡直如同兒戲一樣。

甚至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

隻因為李祐先謀反,自己這邊居然有個兩麵三刀的紇乾承基。

也正是在一夢千年中知道這個事情,李承乾準備和李世民打擂台時,才沒有通知自己人。

他那東宮之中,也不知道有多少兩麵三刀的人,或者各種有心人的探子。

身為太子,他本就是他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士卒們把周圍的城牆以及附近,全都搜索了一遍,沒有發現任何人,甚至連備戰物資都搬走了。

李承乾登上城牆,遠遠的看著內城方向,那邊有大麵積的火光在閃耀。

李承乾明白了,原來是在內城等著自己。

長安城總體分為三層,也同樣是三城,外城,內城,皇城。

一百零八坊市之中,銷金窩大多都在內城。

總體而言,達官貴人住在內城,皇族住在皇城,每個城都有城牆相隔。

不過並非絕對,也有達官顯貴住在外城,也有皇族住在內城,五品左右的官員也住在外城。

既然知道他們在內城等著自己,李承乾二話不說,帶著大軍行走在朱雀大道上,朝著內城行軍。

周圍的坊市中,所有人都龜縮在家裡,大氣都不敢喘。

雖然十萬大軍沒有發出聲音,但那沉悶的腳步聲,依然讓大地震動,依然響亮異常。

整齊劃一的腳步聲,就像要讓所有人的心跳都跟著同步。

每個坊市都有比較矮的圍牆阻隔,他們看不到,也不敢看。

所有人都知道要變天了,但他們也清楚,這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不是外敵入侵。

十幾年前也有一次,隻不過那次動靜更小一些,長安城的原住民已經習慣了。

反正不是外敵入侵,不管換不換皇帝,他們日子還是一樣的過。

李承乾在外喊的那番話也起了作用,隻有少數唐人和番邦商隊等,從彆的城門離去,留下來的並沒有發生任何騷亂。

廣百步,也就是差不多一百五十米寬的朱雀大街上,黑壓壓的軍隊整齊挺進。

明明沒有照明,但卻走得整齊劃一。

李承乾依舊坐在自己的戰馬上,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有這樣劃時代的軍隊,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奪取皇位。

九世輪回,經曆過多種身份,多種苦難的他,心態以及目光,早已超越了時代的高度。

皇位,不過是他達成目標的工具罷了。

“嗚~~~嗚~~~”

遇敵的號角吹響,在長安城中回蕩,今夜長安無眠。

終於,李承乾帶著大軍來到了內城的城牆外。

城牆上火把熊熊,把所有一切照得透亮。

宋代之前,打仗基本不會在晚上打,原因非常簡單,由於食物單一問題,很多人都有夜盲症。

李承乾看到了李世民,他那獨特的金色明光鎧,在火把的光芒中非常耀眼。

長安的城牆可以說很有特點,外城城牆高度也就五米左右,部分關鍵節點才會更高。

內城的城牆高度七米左右,部分高度十米。

皇城,也就是宮城,最低也有十米高,最高的地方達到十五米左右。

某些小說中的主角,動不動就把城牆給炸垮,完全是在搞笑。

在絕大多數朝代,城牆除了關鍵部分或者門麵,全部是由夯土壘起來的。

尤其是像皇城這種,基礎厚度甚至比高度還要寬。

就算是最頂上,並排跑三駕馬車都沒問題。

想要把這樣的城牆炸垮,隻怕導彈都得多來兩個。

就在兩人相互對視的時候,李世民喊話了。

“朕,大唐皇帝李世民,布告天下,鹹使聞知。

今,太子李承乾謀反,證據確鑿,剝奪太子之位,皇室玉牒除名!

李承乾為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

李世民大聲的喊話,既是說給守城的士卒聽,讓他們不要顧忌,同時也是說給李承乾聽。

君無戲言,大庭廣眾說出這樣的話,完全喪失了轉圜餘地。

就算同樣上城牆督戰的大臣們,聞言也是萬分驚駭。

之前是在太極殿裡說,沒有寫成聖旨頒布,還可以說是氣話,至少有轉圜餘地。

現在這麼一搞,有些大臣想捂李世民的嘴都來不及。

真心為大唐好的大臣們,心中頓時一片苦澀。

李世民自認為,他隻是放棄了李承乾而已,與彆的無關。

反正在他看來,李泰又孝順又有才,現在自己年富力強,重新打磨也來得及。

在想讓大唐更好的群臣看來,這就是典型的丟了西瓜撿芝麻。

為一時之氣,喪失一個如此完美的儲君,李世民是真的老糊塗了。

不希望李承乾登基的有心人們,心中頓時笑開了花……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