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保衛戰的硝煙散儘之後,迎來了論功行賞的輝煌時刻。
昔日囂張跋扈的藩王大軍,如今已如秋風掃落葉般,被徹底蕩滌一空,兩位藩王更是在倉皇之中逃遁無蹤,仿佛人間蒸發。
京城之內,風雲變幻莫測。那些因一時之念而卷入叛亂漩渦的世家大族,此刻皆已身陷囹圄,詔獄森嚴,隻待趙政的天威降臨,決定他們的命運。
元亨殿內,金碧輝煌,趙政身著一襲威嚴的金色龍袍,端坐於九龍寶座之上,神情凝重而肅穆。他的目光如炬,穿透殿內的重重疊疊,落在九龍台階下恭敬站立的諸位大臣身上。
經曆了張居陽與朝中名士的變故後,大臣們皆心生畏懼,深知朝堂之上,一步之差便萬劫不複。
因此他們更加謹言慎行,不敢再輕易觸怒龍顏,以免步那些叛亂者後塵。
元亨殿,氣氛凝重而莊嚴。
他們的陛下早已褪去往昔沉迷酒色、昏聵無道的影子。
如今他以鐵腕收攏兵權,安邦定國,令天下歸心。
麵對藩王的囂張挑釁與兵臨城下,他威武不屈,智勇雙全,早已不是昔日任人擺布的軟弱君主。
身姿挺拔的高力,立於九龍台階之巔,手中緊握著一卷沉甸甸的聖旨。
他掃視著台階下肅立的群臣,聲音洪亮而莊重地宣讀著。
“陛下聖諭!近來,藩王大軍妄圖侵犯京師,其行徑惡劣,圖謀不軌。然我朝將士,同心協力,誓死守衛每一寸土地,使得城中百姓免於戰火塗炭。對於那些為國捐軀,英勇犧牲的守衛軍將士,朕心甚痛,誓將妥善安置其家人,以告慰英魂。”
“嶽青山挺身而出,引領著京城守衛軍的鐵壁,誓死捍衛著京師每一寸土地,其不屈意誌,猶如磐石堅定不移!朕心甚慰,特此敕封嶽愛卿為上柱國勳爵,賜安陽侯之爵,封號護國大將軍,以彰其赫赫戰功,並賜豪華府邸一座,汗血寶馬十騎,黃金百鎰,綢緞千匹,以表朕深重嘉獎!
聞旨,嶽青山大步流星而出,隨即跪伏於地,聲音鏗鏘有力。
“末將嶽青山,叩謝陛下隆恩浩蕩,誓將餘生獻於國家,肝腦塗地,在所不辭!”
高力公公手持聖旨,聲音再度響起,字字珠璣。
“另有衛飛將軍,親率飛虎營,千裡馳騁,潛行至敵後,一把火燒儘敵軍烏巢糧倉。此等奇謀,為京城守衛軍的最終勝利鋪平了道路。朕心大喜,特賜衛飛將軍右柱國之勳,賜安平伯之爵位,封號虎威將軍!”
“賜予將軍府邸一座,良駒五匹,黃金五十鎰,綢緞五百匹!”
衛飛挺身而出,應聲跪伏於地,聲音中帶著難以抑製的激動。
“末將衛飛,叩謝陛下天恩浩蕩!”
龍椅上,趙政威嚴中帶著幾分溫和,緩緩言道:“四位國公,身為京城守衛軍堅實後盾,慷慨解囊,輸送糧草輜重,於國難之際挺身而出,實為社稷之柱石。更有內亂突起之時,四位國公臨危不亂,力挽狂瀾,平息叛亂,對朕之忠心,日月可鑒!今特賜免死金牌各一枚,以彰其功!”
四位國公年邁體衰,手持拐杖,顫巍巍欲行跪拜大禮,眼中閃爍著感激之光。
“我等老朽,謝陛下隆恩浩蕩!”
趙政見狀,連忙起身,語氣溫和:“四位國公乃國之棟梁,身體抱恙,大禮可免,朕心自知!”
四位國公眼眶微濕,齊聲再拜:“謝陛下體恤之恩!”
“曹猛親率三十萬大軍前來馳援京城,剿滅藩王叛軍,同樣功不可沒!朕授予他勳位左柱國,爵位慶遠伯,封號龍威將軍。賜將軍府邸一座,良駒五匹,黃金五十鎰,綢緞五百匹!”
曹猛聞詔,感激涕零,伏地叩首,聲如洪鐘。
“末將曹猛,叩謝陛下隆恩!”
一番封賞之後,趙政龍顏漸斂,神色轉為凝重。
“朕之朝堂,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有罪必罰!”他的話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京師烽火連天,正當保家衛國之際,竟有宵小之輩,膽敢興風作浪,犯下不可饒恕大罪,此等逆賊,朕誓要將其嚴懲不貸,以正朝綱!”
“此事朕要嚴懲不貸,絕不姑息!凡是參與叛亂的各大家族,一律株連九族,滿門抄斬!諸位愛卿可有何異議?”
眾臣麵麵相覷,眼中閃過一抹難以掩飾的驚懼,心中暗自慶幸自家未曾卷入張居陽那場驚天動地的叛亂,否則家族上下,恐難逃此劫。
趙政緩緩掃視過每一位大臣,再次開口:“既然諸位皆無異議,那詔獄中的那些逆臣賊子,即刻問斬!他們,便是諸位的前車之鑒,誰敢背叛朝廷,這便是下場!”
此言一出,大殿內更添幾分肅殺之氣,每一位大臣都感受到了來自皇權的壓迫。
趙政的話嚇得諸位大臣埋著頭,不敢再多言,生怕引火燒身。
“陛下,如今朝中職位多有空缺,該如何是好?”寧國公不禁詢問道。
趙政朝高力示意了一個眼神。
高力心領神會,微笑著說:“寧國公問的不錯,陛下決定招攬賢才,早已令奴婢在各地張貼皇榜,招賢納士。”
“如今已有上千名寒門學子前來京城,準備參加陛下殿試,凡是通過殿試之人,立刻就能入朝為官。”
“待到科舉製推廣到地方,逐漸完善,今後官員的選拔就都由科舉結果決定。”
趙政道:“諸位愛卿還有何事想要啟奏?”
朝中諸位大臣都默默無言。
“既然諸位愛卿無事啟奏,朕倒是有一事想要與諸位愛卿相商。”
“藩王叛亂給了朕一個警醒,各地藩王兵多將廣,實力非凡!”
“若是他們再來犯京城,朕又該如何抵禦?”
“朕經過幾日思考,終於想到了一個完全之策。”
“今後實行兵將分離軍製,領軍之人若是想要調動軍隊,必須由朕親自決定。”
“朕要對各路藩王進行削藩,讓他們不再雄踞一方,對京城造成巨大威脅。”
寧國公說出了擔憂:“陛下三思!如此一來,大貞邊疆又該命何人守衛?那些蠻夷異族若是屢屢犯我大貞邊疆,又該如何應對?”
“朕自有安排,寧國公不必多慮。諸位隻需要將朕的旨意傳達下去,務必要讓各地藩王知道朕削藩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