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頂級帶貨,朱元璋樂瘋了 > 第58章 什麼珍妮紡織機,這叫洪武紡織機!

第58章 什麼珍妮紡織機,這叫洪武紡織機!(1 / 1)

推荐阅读:

一連幾日,朱元璋除了帶人去黃軒那裡搬了幾次貨以外,其餘時間全部泡在禦書房裡麵。

朱標也跟老朱一樣。

除了重要的事情以外,其餘的一律丟給胡惟庸處理。

搞得胡惟庸受寵若驚,以為自己的權勢又回來了。

如此信任自己的太子,若是現在就登基,那該多好啊!

“爹,都擬好了!”

朱標放下筆,看著密密麻麻滿滿一頁紙張。

忙活了好幾天,終於把商業方麵的事情給敲定了。

剩下的,便是在朝會上宣布,以及一步一步按照上麵的執行下去。

“陛下,人帶來了!”

門外響起吳吉祥的聲音,朱元璋聞言,放下手中的書籍,道:“帶進來。”

隻見吳吉祥身後跟著一個穿著五品官員服飾的中年人,唯唯諾諾的走了進來。

“臣方寧致,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說話。”

朱元璋看了一眼此人,這人他認識,是內織染局大使。

隻是,此人現在神色慌亂,顯然緊張得不得了。

“彆緊張,咱找你,是想讓你幫忙製作一台織布機。”

方寧致聽聞一愣,陛下找自己來就是為了這個?

內織染局裡的織布機並不少啊,平日裡後宮中的嬪妃偶爾也會借上一台,拿去紡線。

就連皇後娘娘也會來取紡織機。

所以,內織染局都會常備幾台,就是給各位娘娘準備的。

“咱說的織布機,不是你們現在用的那種。”

朱元璋見方寧致不明所以,解釋道:“這織布機叫珍妮……,洪武織布機!”

“洪武織布機?”

朱標嘴角都不由得抽了抽。

老朱真的是,不管是啥東西,隻要好用的,都要冠上“洪武”兩個字。

那飛梭織布機,明明是一個叫什麼英國的人弄出來,以他女兒的名字命名的。

方寧致不明所以,出聲問道:“陛下,不知道這洪武織布機跟咱們內織染局的有何區彆?”

老朱跟朱標都不會織布,他倆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不過,早在一日前,老朱就讓畫師把書本上的織布機給畫了出來。

其實這織布機跟平常大家用的差不多。

唯一的區彆裡麵加了一個“飛梭”,以及紗錠增加,還有就是走線不一樣。

方寧致祖傳三代都是以紡紗織布為生,所以,當他拿起圖紙,一眼就看出,紙上畫的是一種新型的織布機。

不過,這機器,側重於紡紗,而不是織布。

“陛下,這……,洪武織布機,樣式雖然怪異,但製作並不困難,有這畫紙,臣敢保證五日之內必定能製作出一台來。”

聽到方寧致的保證,老朱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行吧,你先做一台出來,要保證能正常紡紗。”

“臣遵命!”

看著退出門外的方寧致,朱元璋開口道:“等內織染局造成洪武織布機後,用花樓機織布看看一日能提高多少織布的速度。”

“若是真的像書上說的,能提高七八倍的速度,並且布匹質量不錯,咱們先在京城建一個織布局出來。”

這事,昨晚老朱跟他商量過,所以朱標頷首表示同意。

先弄一個織布局,織出來的布匹,以高於成本兩成的價格進行售賣。

儘量降低百姓購衣成本。

當然,書上也說了。

每當有革命性的東西出現,對同行會造成毀滅性打擊。

很多人會因此丟掉飯碗。

這一點,兩人也商量好了。

在紡織局十二個時辰不停織布的同時,會讓官府大肆宣揚洪武織布機。

把它的優點告知大家。

另外會讓工匠十二個時辰不停的生產這織布機。

然後對外售賣。

那些織布作坊有錢,買幾十上百台完全沒問題。

對於以家庭織布的,他們或許沒有那麼多錢來購買這洪武織布機。

老朱也想出了辦法。

那黃小子每次點外賣,都是先下單,然後等吃的東西送到後,才點確認付錢。

咱這織布機也可以這樣搞嘛!

想要購買的百姓,可以先去登記。

織布機先拿給百姓使用。

等他們賺到錢了,在收回織布機的錢。

就連萬一百姓沒賺到錢又提前領了織布機的情況,兩人都想好了。

一次拿不出那麼多錢,可以月月付,或者半年付,都行。

而且,對於百姓手中零散的布匹,朝廷可以直接回收。

按照甲乙丙等不同品質來結算。

甚至,朝廷可以直接發布織布的任務,百姓隻需領取任務跟材料,每月定點交付就成。

朝廷這一套方案下來。

不說完全杜絕洪武織布機對紡織行業帶來的衝擊。

至少可以把百姓的損失減少到最低。

最重要的是,老朱打算用織布機來驗證心中的想法。

以布匹行業來帶動大明商業的發展,到底可不可行。

至於什麼全民織布,布匹多了後根本沒人買什麼的,那是不知多少年後的事情了。

現在大明的一匹布的價格在800文左右,而一個五口之家的家庭,一年收入也才45兩銀子。

等百姓人人都有幾套換洗衣衫以後,才來說什麼“市場飽和”的話題。

還有,哪怕大明的布匹真的多得賣不掉,周邊不是還有附屬國嘛。

到時候把布匹賣給他們不就行了?

現在老朱也想明白了。

自己的臉麵不重要,宗主國的形象也不重要,讓大明百姓過上好日子,那才是真的。

想起黃小子說後世人口高達13億。

咱大明不說能有那麼多人口,但至少要達到後世人口的三成,才能叫做盛世吧。

對於黃小子說的,後世朝廷為了鼓勵生育開始發錢,朱元璋表示一點都不能理解。

百姓注重香火傳承,注重宗族家族。

哪個世家不是幾百上千甚至幾千的人口?

大明的百姓不是舍不得生孩子,而是沒能力生。

他們自己都填不飽肚子,生孩子乾什麼?難道跟自己一樣,餓肚子?

所以,隻要讓百姓能吃飽穿暖,生孩子的事情,完全不用朝廷來考慮。

到時候,大明的人口自然就會增長。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