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央宮寢宮裡燭火通明。
“陛下,你為什麼要下旨召集全國境內技藝最為高超的大夫、醫師呢?”
曹靈躺在劉啟的大腿,聲音滿是疑惑道。
聽見了曹靈的詢問,不遠處輕撫古箏的阮玉為慢慢的放輕了力道,躺在阮玉為身旁軟榻上打著哈欠的楊雪也是猛地打起了精神。
“朕有事情要他們做,這是隻有他們才能夠做到的事情。”
已經習慣了處理政務的劉啟一邊在麵前的奏折上勾畫,一邊開口回道。
“唔~,聽不懂。”
曹靈轉身仰麵注視著劉啟,聲音軟糯道。
“聽不懂沒事,等到後麵成果出現的時候,你就知道朕為什麼要召集那些醫師、大夫了。”
邊說這句話,劉啟邊收起了奏折,然後重新拿出一張乾淨的紙張在開頭寫下了幾個大字——十六級軍功製!
兩天後的大朝會上。
待到眾人行禮問安結束後,劉啟便直接開口道:“孫知許,關於我大漢百姓戶籍,你們戶部現在重新錄入、審查完成了嗎?”
聽到了劉啟的詢問後,戶部尚書孫知許從隊伍中走出,手拿玉板站在禦道上躬身行禮道:“回陛下,已經統查結束了。”
“說說看。”
“青州有60萬戶,350萬人;豫州有91萬戶517萬人。”
“我大漢共有151萬戶,867萬人;在三十年前我大漢共有196萬戶,1124萬人…………”
聽完了孫知許的話語後,劉啟直接忍不住輕笑出聲,“所以在不久前我大漢有108萬百姓,根本就不算是大漢百姓?根本就不能算是人?”
在劉啟的話音落下後,滿朝文武都是雙膝下跪齊聲開口道:“陛下息怒!”
其實讓劉啟震驚的不僅僅是那108萬名沒有身份的大漢百姓,讓他震驚的還有一點是,他沒有想到在青州、豫州這兩個這麼大的區域中生活的人口總數量竟然還沒有現代一個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多!
如果按照這樣算下去的話,現在整個九州之地的人口數量是不是才僅有三千萬到五千萬之間?
“都起來吧,朕沒有生氣。”劉啟擺了擺手道。
待到眾人都重新站起來後,劉啟才重新將目光放在了孫知許的身上,“安逸,朕希望鼓勵百姓生育,朕希望看見我大漢的人口重回千萬之列,你說你要多久得時間才能夠做到?”
聽完了劉啟的話後,整個德陽正殿一時間都安靜了下來,隻有孫知許的大腦此刻在飛速的運算著,密密麻麻的汗珠自他的額頭滑下,終於孫知許開口道:“回陛下!兩年!隻要給臣兩年的時間!臣有把握讓我大漢人口重回千萬!”
“好,朕就給你兩年的時間。”
在孫知許回到了隊列中後,劉啟向著禮部眾人開口詢問道:“關於學堂一事,你們禮部現在的進展如何?”
禮部左侍郎從隊列中走出,站在了禦道上躬身行禮道:“回陛下,在各個都城中學堂都已經建起,第一批學子已經入校。”
“什麼時候才能將學堂鋪設全國?”
聽見了劉啟的這一句詢問後,禮部左侍郎沉默片刻後搖了搖道:“微臣不知,但是微臣會竭儘全力。”
聞言,劉啟微微頷首,“朕知道了,此事還要你們禮部多多費心。”
“吾等必不負陛下所托!!!”禮部眾人齊聲拱手道。
在又聽了一些其餘官員的啟奏後,劉啟最後將目光放在了穀靜嶽等一眾武官、武將的身上。
“穀澤,現在我大漢有多少兵士?”
原本還在摸魚神遊天外的穀靜嶽在聽到了劉啟的問話後,瞬間就驚醒了過來,隨後立刻拱手按照預演好的那樣子開口道:“我大漢現在有兵士二十萬!其中披甲者十之占九,更有精騎一萬五千名!”
“二十萬…………”
劉啟的手指在龍椅的扶手上輕點,最後低聲開口道:“二十萬不夠,最少也要三十萬兵馬才可以。”
雖然劉啟的聲音很輕,但是朝中吃下了一象丹、伏虎丹的數人都可以清楚的聽見劉啟剛剛說的話。
楊奇節從隊列中站出,躬身拱手道:“啟稟陛下,因為剛剛結束了戰亂,並且在陛下的政策下可以安居樂業的緣故,現如今我大漢百姓對於參軍有些許的抵觸。”
“如若我朝強製征兵的話,可能還會適得其反。”
“是軍餉、薪俸給的太少嗎?”
聽見了劉啟的詢問後,華武王林宇站出來拱手道:“回陛下,現在一名士卒的每月薪俸足以和一畝薄田的百姓一季收入相仿,甚至一名百戰之兵的每月薪俸足以養活一家老小,而且還有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