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寧宮內,孝莊正憂心忡忡地翻看著一本《童蒙須知》,時不時抬頭看看在暖炕上玩耍的胤礽。
"保成啊,"孝莊輕歎一聲,"烏庫瑪嬤在想,是不是該給你請個師傅了"
胤礽正擺弄著孝莊給他的一串珊瑚珠子,聞言抬起頭來。
他當然知道孝莊在擔心什麼——尋常皇子三歲啟蒙,而他因康熙的溺愛,至今還未正經開始讀書習字。
"瑪嬤不擔心"胤礽放下珠子,搖搖晃晃地站起來,邁著小短腿走到孝莊身邊,"保成會"
孝莊驚訝地看著他:"保成會什麼?"
胤礽深吸一口氣,開始掰著肉乎乎的小手指數:"三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
孝莊手中的書啪嗒一聲掉在地上:"保成,你從哪學來的這些?"
"阿瑪念"胤礽眨巴著大眼睛,一臉天真。
這當然是謊話——前世這些東西他早就倒背如流,但總不能說是重生帶來的記憶吧?
【叮!演技派上線!】係統在意識海中豎起大拇指,【宿主這裝嫩技巧,奧斯卡都欠你個小金人!】
孝莊連忙喚來蘇麻喇姑:"快!去請皇上過來!就說太子太子會背《三字經》了!"
蘇麻喇姑驚得手中的茶盞差點打翻:"太子殿下才多大?這"
"快去!"
不到一刻鐘,康熙就匆匆趕來了:"皇瑪嬤!保成真的"
"人之初,性本善"胤礽奶聲奶氣地背了起來,雖然故意背得磕磕絆絆,但一字不差。
康熙震驚得說不出話來,直接跪坐在胤礽麵前,雙手顫抖著扶住兒子的小肩膀:"保成再背一段給阿瑪聽聽"
"昔孟母,擇鄰處"
胤礽繼續表演,還故意把"子不學,斷機杼"背成了"子不學,吃吃果果",逗得康熙又驚又喜。
"天才!朕的保成是天才!"康熙一把將胤礽抱起來轉了個圈,"皇瑪嬤您看!太子不用啟蒙都會背《三字經》了!"
孝莊也笑得合不攏嘴,但還是謹慎地問:"保成,這些是誰教你的呀?"
"阿瑪"胤礽故技重施,小手指向康熙,"念保成記住"
康熙一愣:"朕?朕什麼時候"
突然,他恍然大悟,"啊!是了!朕有時批奏折時會念出聲,保成竟都記下了!"
孝莊將信將疑,但看著胤礽天真無邪的小臉,又覺得這孩子不可能說謊。
她試探性地問:"保成知道'性相近,習相遠'是什麼意思嗎?"
胤礽心裡暗笑——這問題對一個真正兩歲多的孩子來說太難了,但他可是重生者!
不過表麵上,他還是裝作思考的樣子,歪著小腦袋:"嗯好人壞人學"
這含糊其辭的回答恰到好處,既展現了超常的記憶力,又不至於太過驚世駭俗。
"了不得!"孝莊終於信了,笑著對康熙道,"皇帝,看來咱們保成是過耳不忘啊!"
康熙驕傲得胸膛都挺起來了:"那當然!朕的太子,能是一般人嗎?鳳凰轉世,自然與眾不同!"
胤礽在心裡鬆了口氣。
這樣一來,既不用擔心啟蒙太晚被比下去,又能繼續享受無憂無慮的童年——反正有"過耳不忘"這個借口,隨時可以展現"學習成果"。
"阿瑪"胤礽趁機撒嬌,"玩"
"好好好,玩!"康熙現在是有求必應,"保成想玩什麼?阿瑪陪你!"
孝莊笑著搖頭:"皇帝,你奏折批完了?"
"那些不急。"康熙大手一揮,"陪保成才最重要!"
於是,本該處理朝政的下午,康熙全用來陪胤礽玩九連環了。
令人驚訝的是,胤礽竟然三兩下就解開了這個難倒不少成年人的玩具。
"這"康熙再次震驚,"保成,你怎麼會的?"
胤礽眨巴著無辜的大眼睛:"看阿瑪"
康熙仔細回想,自己似乎確實在太子麵前解過幾次九連環
"過目不忘!絕對是過目不忘!"
康熙激動地對孝莊說,"皇瑪嬤,咱們保成這是文曲星下凡啊!"
孝莊也嘖嘖稱奇,但到底年紀大見識廣,提醒道:"皇帝,太子聰慧是好事,但也彆太過張揚。木秀於林"
"朕明白。"康熙點點頭,隨即又驕傲地補充,"但保成這不是'木秀',是鳳凰棲梧!"
胤礽被誇得有些不好意思,小臉埋在康熙懷裡蹭了蹭。
前世的他早早被冠以"神童"之名,三歲能詩,五歲能文,結果換來的是更加嚴苛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
這一世,他終於可以在"偶爾展現聰慧"和"享受童年樂趣"之間找到平衡了。
晚膳時分,康熙特意讓人做了胤礽最愛的蛋羹,親自一勺一勺喂他。
"保成啊,"康熙眼中滿是期待,"明日阿瑪念《千字文》給你聽好不好?"
胤礽乖巧地點頭:"好~"
孝莊見狀,忍不住提醒:"皇帝,太子還小,彆累著他。"
"皇瑪嬤放心,"康熙信誓旦旦,"朕有分寸!"
然而第二天,乾清宮的案幾上就堆滿了《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康熙甚至命人連夜趕製了一套迷你文房四寶,說是給太子"玩"。
【宿主,你好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係統看著那堆書,同情地說,【康麻子這是要把你培養成超級神童啊!】
胤礽看著興奮過度的康熙,既無奈又暖心。
這一世的皇阿瑪,是真心以他為榮,而不是將他當作炫耀的資本。
"阿瑪"胤礽拿起一支小毛筆,在紙上胡亂畫了幾道,"寫"
康熙立刻湊過來:"保成寫什麼了?讓阿瑪看看!"
紙上隻是一團墨跡,但康熙硬是看出了"天地玄黃"的架勢:"好!寫得好!阿瑪這就讓人裱起來!"
梁九功:"" 皇上,那不就是一團黑嗎?
就這樣,在康熙的過度解讀和胤礽的刻意表演下,"太子天賦異稟"的消息不脛而走。
等到胤礽三歲生辰時,他已經"會背"《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會解"九連環、七巧板,甚至還能"認"幾十個大字了。
當然,這些都是胤礽精心控製的表現——既足夠驚豔,又不至於太過離譜。
每當康熙或孝莊問起,他就一臉天真地說"阿瑪教的"或"烏庫瑪嬤念過"。
這一日,孝莊抱著胤礽在禦花園曬太陽,突然問道:"保成啊,你告訴瑪嬤實話這些真是你自己學的?"
胤礽心裡一緊,但麵上不顯,隻是歪著頭反問:"瑪嬤不信?"
孝莊深深看了他一眼,突然笑了:"信,怎麼不信。我們保成是鳳凰轉世,自然與眾不同。"
她輕輕撫摸著胤礽的發頂,眼中滿是慈愛:"不管你有多特彆,瑪嬤都會護著你。這一世,定讓你平安喜樂"
胤礽心頭一熱,撲進孝莊懷裡:"瑪嬤最好"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這一老一少身上,勾勒出一幅溫馨至極的畫麵。
遠處,康熙匆匆趕來,手中還拿著本《聲律啟蒙》——顯然又是來"教"太子新知識的。
胤礽看著越來越近的康熙,嘴角不自覺地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