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明兄,難道此事就沒有一點回旋的餘地嗎?”
不知過了多久,房玄齡長歎一口氣,嘗試著進行最後一次努力。
可杜如晦依舊是毅然決然搖了搖頭:
“我知李世民與其父李淵大不相同,若是如今李家是他做主,我願為他竭忠儘智,鞍前馬後。
可如今李家是李淵說了算,李淵其人出爾反爾,恩將仇報,難成大事,因而我寧可閒賦在家讀書,也不願意為其效力。”
眼看杜如晦已經將話挑明到這個地步,房玄齡自知再無說服他為李世民效力的理由,隻能重重歎了一口氣,語氣有些無奈道:
“既然如此,人各有誌,我也不好再勉強。
若是他日克明兄改變了主意,隨時可來找我。”
見好友如此落寞,杜如晦也不好說什麼,隻能輕輕點了點頭,輕聲道:
“若是哪一天我當真改變了心意,一定去找玄齡兄。”
隨後,兩人繼續推杯換盞喝了起來,房玄齡絕口不再提勸杜如晦去投奔李世民之事,隻是與杜如晦暢談風月,似乎早就忘了方才的不快。
之事沒喝幾杯,一名秦王府的親兵便匆匆趕來,說秦王李世民有要事要找房玄齡,要房玄齡立即去秦王府書房見他。
聽到李世民有要事要見自己,房玄齡隻能無奈看了杜如晦一眼。
好在杜如晦隻是哈哈一笑,說自己今日已經酒足飯飽,差不多也該打道回府了。
房玄齡見狀,隻得再次對杜如晦表達了歉意,隨後便跟親衛匆匆往秦王府的方向趕去。
隻是當他走到雅間門口時,又忍不住回頭看了杜如晦一眼,心中暗暗道:
“看來自己有必要勸秦王殿下親自出馬,效仿劉玄德三顧茅廬,興許說說動克明兄。”
待房玄齡走後,杜如晦看著眼前所剩無幾的菜品,也打算起身離去了。
隻是他剛要起身,門口再次傳來一陣腳步聲,他以為是房玄齡去而複返,不由笑了笑道:
“玄齡兄,你怎麼回……”
杜如晦話說到一半便戛然而止。
因為他發現進來之人並不是房玄齡,而是酒樓的陳掌櫃,也就是之前那個老掌櫃的侄子。
看到陳掌櫃進來,杜如晦雖說心中有些奇怪,卻也沒有多想,隻是笑了笑道:
“如今酒樓生意正好,陳掌櫃不去樓下招呼客人,怎麼跑這裡來了。”
可此時的陳掌櫃臉上哪裡還看得到半點作為酒樓掌櫃的市儈之氣,反而露出了一抹奇怪的笑容:
“杜先生,其實我並不姓陳,也不是老掌櫃的侄兒,我真正的身份是秦大將軍安插在長安城的細作,真名盧劍星。”
聽到對麵之人竟然主動說出自己秦昇安插在長安城的細作,杜如晦麵色不由微微一變。
但他很快又恢複如初,而後看著眼前的盧劍星,語氣很是意味深長道:
“你不知費了多少心思才在長安城潛伏下來,如今卻主動向我表明身份,就不怕我轉頭就去跟朝廷告發你,讓你最終功虧一簣嗎?”
聽到杜如晦說完告發自己,盧劍星不僅絲毫不怕,反而哈哈一笑道:
“若是杜先生願意為這個所謂的朝廷效力,恐怕早就是秦王府的座上賓了,又怎會讓房參軍落寞離去。”
聽盧劍星提到房玄齡,杜如晦麵色不由微微一變,隨後冷聲道:
“看來我和房參軍在雅間內說的每一句話,都被你聽了去。”
盧劍星點了點頭,絲毫沒有否認的意思:
“杜先生切莫見怪,其實我隻是奉秦大將軍之命行事罷了。”
聽到這一切都是秦昇的意思,杜如晦不由微微皺了皺眉頭。
因為他記得自己和秦昇之間並沒有任何交集,甚至可以說是素昧平生,他不明白為何秦昇會如此關注他一介白身。
盧劍星似乎是看出了杜如晦心中的困惑,什麼也沒說,隻是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遞給杜如晦,沉聲說道:
“這是前些日子秦大將軍派人秘密送來長安的信,杜先生看過便知。”
杜如晦懷著滿心困惑接過信,低頭看了一眼,很快便怔住了。
因為信封上赫然寫著“杜克明 親啟”的字樣,竟是秦昇寫給自己的親筆信。
隨後,杜如晦拆開信,展開一看,很快便再次怔住了。
因為秦昇在信中坦白,當初自己剛進長安之時,無意中與杜如晦有一麵之緣,見他談吐不凡,便認定杜如晦乃是宰相之才,便有意要將他引見給李淵的次子李世民,還特意給在前線的李世民去了一封信。
可還沒等到李世民凱旋還朝,他就因為李淵悔婚甚至要殺人滅口,不得不離開了長安,向李世民推薦杜如晦之事便就此擱置下來。
但他知道李世民必然會將信中的內容記在心上,哪怕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自己推薦的這個人。
為了不讓李世民盯上杜如晦,他一直不敢派人去聯絡和招攬杜如晦。
如今他執掌河北道,正是用人之際,問杜如晦是否願意去河北道助他,他願以河北道大行台尚書左仆射之位候之。
看過秦昇的親筆信後,杜如晦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他雖說絞儘腦汁也想不起自己何時與秦昇有過一麵之緣,但他從未想過天下間竟有人如此器重他,甚至不惜委他以僅次於河北道大行台尚書令的左仆射一職。
要知道,雖說當年高孝基對他評價頗高,但也認為他尚且需要磨礪,因此隻任命他做了一個小小的滏陽縣尉。
當時的他年少氣盛,這個滏陽縣尉沒做多久便覺得對於自己而言乃是大材小用,一怒之下辭官跑回了關中,名義上是躲在家中讀書,實際上是等待著自己的伯樂出現。
因為這件事,不少人都暗中笑話他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他卻不以為然。
之前他不是沒想到接受房玄齡的勸說,去為李家父子效力,隻是一想到秦昇和劉文靜的境遇,他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寧可繼續閒賦在家。
可他從未想到過,如今秦昇雄踞河北,如日中天,卻對當年有過一麵之緣的自己念念不忘,甚至為了拉攏和招攬自己,不惜暴露了他潛伏已久的細作,絲毫不擔心自己會不會向李淵告發。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這一刻,杜如晦心中堅定了信念。
他將信收好,而後抬頭對盧劍星道:
“兄台,麻煩你派人去跟秦大將軍複命,就說我杜如晦願意去河北追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