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正光五年,北方六鎮起義爆發,關隴一帶的百姓認為擺脫胡人統治的時機已到,便積極起兵響應。
當時掌控北魏朝政大權的權臣爾朱榮派其堂侄爾朱天光、賀拔嶽、侯莫陳悅帶兵前往關隴平亂。
可就在他們三人平定關隴叛亂之後不久,權臣爾朱榮便被孝莊帝元子攸所殺,大權儘落入爾朱榮舊部高歡之手,就連爾朱天光也在兩年後被高歡的大將斛斯椿抓獲,送往洛陽跟其他爾朱榮的兄弟子侄一起處斬。
身為關中大行台的賀拔嶽為了對抗高歡,便拉攏了一批武川籍將領和關隴本地的大姓,據關隴之地與高歡分庭抗禮。
可沒過幾年,賀拔嶽便被親高歡的侯莫陳悅所殺,他的大將宇文泰收攏其他舊部,繼續據關隴之地跟高歡對抗。
當時宇文泰的實力不僅遠遠比不上高歡,甚至還不如南方的蕭梁。
宇文泰深知自己和一眾將領都是六鎮鮮卑之後,與關隴之地的漢人有著很深的的隔閡。
而自秦漢以來,關隴一帶便是漢人的淵藪之地,要想在關隴之地有所作為,他們就必須進一步得到關隴那些大姓的認可和支持。
於是,宇文泰便創立了府兵製,由十二大將軍和八柱國統之。
這十二大將軍和八柱國手握軍政大權,顯赫一時,他們跟關中的幾大漢人士族通過聯姻等方式結盟到一起,最終便形成了關隴集團。
【注:十二大將軍是元育、元讚、元廓、宇文導、宇文貴、李遠、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楊堅之父)、豆盧寧、賀蘭祥和王雄。
八柱國是宇文泰、趙貴、元欣、李虎(李淵之祖父)、李弼(李密之曾祖)、於謹、侯莫陳崇和獨孤信。】
關隴集團的形成是鮮卑貴族和漢人世家之間的一次完美融合,使得宇文泰一方實力大增,也為之後北周滅北齊和隋滅陳奠定了基礎。
可關隴集團的存在也對皇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尤其是他們的子弟還掌控著天下各個軍府的府兵,因此在隋代周之後,楊堅和楊廣父子一直在用各種方式打壓和削弱關隴集團,使得關隴集團實力大不如前,甚至內部該出現了分化,關中六姓韋裴柳薛楊杜就開始以關中士族自居,不再承認自己是關隴集團的一員。
而關隴集團之所以要集體背叛楊廣,轉而去扶持李淵,與其說是對楊廣和大隋的報複,倒不如說是他們的一種自救。
他們希望通過扶持李淵取大隋而代之,重新掌控新王朝的軍政大權,重現關隴集團昔日的輝煌。
可不管關隴貴族有著怎樣雄心壯誌,如今關隴集團的衰落卻是個不爭的事實。
隨著關中士族的競相脫離,現在關隴集團隻剩下獨孤氏元氏這些鮮卑貴族之後,而扶風竇氏之所以留在關隴集團,是因為他們同樣是以軍功起家,很難融入韋裴柳薛楊杜這些關中士族,唯有繼續與關隴貴族繼續為伍了。
因此,李世民便想到以竇家為突破口,進而說服整個關隴集團同意和支持他們李家在關中舉行科舉考試,以跟秦昇爭奪天下士人之心。
對於李世民的到來,竇府上下自然是不敢怠慢,身為家主的竇抗雖說沒有親出大門相迎,但還是派自己的長子竇衍出來迎接李世民。
因為母親竇氏的緣故,李世民自幼便與竇家幾個同輩表兄弟玩得很好,此刻見出來迎接自己的人是竇衍,一見麵便是好一陣寒暄,之後便跟竇衍兩個人有說有笑走進了竇府。
本來竇衍出門前竇抗特意叮囑過他,要他找機會好好試探一下李世民的來意,好讓他這個家主有所準備。
可李世民是什麼人,說話滴水不漏,根本不給竇衍半點試探的機會,以至於竇衍都將李世民領到父親竇抗的書房門口了,依舊還搞不清楚他的來意。
竇抗也沒怪罪自己兒子的意思,畢竟他也很清楚自己這個外甥雖然年少,但說話做事向來是滴水不漏,自己兒子玩心眼怎麼可能玩得過他。
竇抗命人上過香茶,又與李世民寒暄客套一番之後,才不緊不慢問起了他的來意。
李世民並沒有直接說明自己的來意,反而像是不經意笑著問道:
“不知舅父可曾聽說河北科舉之事?”
聽李世民說起河北科舉,竇抗眉頭不由微微皺了皺,卻還是點了點頭道:
“這消息如今在長安城中傳得到處都是,我怎會不知。”
李世民端起熱茶輕抿了一口,而後不急不慢繼續問道:
“不知舅父對此事怎麼看?”
竇抗見李世民一直在跟自己談科舉之事,心中已然猜到了什麼,卻依舊不動聲色沉聲道:
“二郎如此關心河北科舉之事,不會也打算效仿秦昇,在關中搞什麼科舉考試吧。”
見竇抗將話挑破,李世民也不再拐彎抹角,當即點了點頭,沉聲說道:
“沒錯,我父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已經決定今年冬天在長安城中舉行一場冬闈,搶在秦昇之前吸引天下士子來趕考。”
雖說心中早有準備,但當真的聽到李淵要在關中舉行科舉考試,心中還是湧起一股遭到背叛的憤怒。
之前楊堅和楊廣父子也是如此,借助他們關隴貴族奪取大周江山,便開始卸磨殺驢,不遺餘力去打壓和對付他們,意圖對他們趕儘殺絕,逼得他們為了自保和自救,不得不選擇拋棄和背叛大隋,轉而去支持同為關隴貴族的李淵。
可如今李淵還沒坐上江山呢?也要學楊堅和楊廣父子過河拆橋,利用完他們關隴貴族奪取關中便棄之如敝履嗎?
但竇抗很快想到了什麼,不由一臉狐疑看向麵前的外甥李世民。
因為以他對李淵的了解,知道他這個妹夫是出了名的小心謹慎,應該很清楚如今天下未定,李家還離不開他們關隴貴族的支持,也必然會知道若是此時在關中舉行科舉考試,很有可能會引發他們關隴貴族的不滿和反製。
可李淵最終還是沒有跟他們關隴貴族商量過便做出了這個決定,很可能是受了什麼人的挑唆。
而眼前這個李世民很有可能就是這個挑唆之人。
因為以他對李淵父子幾人的了解,也隻有眼前這個李世民敢冒著得罪他們關隴貴族的風險去勸李淵舉行什麼科舉考試。
雖說心中對李世民生出了懷疑,但竇抗畢竟是一家之主,又是李世民的長輩,自然好在李世民這個晚輩麵前失了身份,因此他並沒有發作,隻是冷冷對李世民道:
“二郎,既然你叫我一聲舅父,那你就老實告訴我,要在關中舉行科舉考試,到底是你的意思,還是你父王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