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隋唐:我娶隋公主,李秀寧你哭啥 > 第156章 秦昇不解風情,裴公舉薦故友

第156章 秦昇不解風情,裴公舉薦故友(1 / 1)

推荐阅读:

久彆勝新婚,雖說秦昇很想在家多陪陪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兒,但他這次回江都的時間太短,要辦的事又太多,因此不得不一大早就戀戀不舍告彆妻子出門,打算去一趟裴府見一見裴世矩這隻老狐狸。

好在丹陽公主楊翎對此很是理解,不僅也跟著起床,還要親自為自己夫君洗臉和更衣。

秦昇拗不過她,隻能由著她去了。

不過楊翎畢竟貴為公主,第一次做這種伺候人的事難免笨手笨腳,手忙腳亂弄了好久,才算是勉強幫秦昇弄好,隻是衣服有不少褶皺,發髻也微微有點歪。

但秦昇卻並一點也不介意,畢竟之前帶兵打仗在外,經常也是一個月洗不了幾次澡,尊容不會比現在好多了。

再說了,自己妻子放下公主之尊伺候他洗臉更衣,他心中除了感動還是感動,怎麼還可能再去挑三揀四。

梳洗打扮好之後,楊翎又堅持送秦昇出到大門,癡癡目送著自己夫君騎馬離去。

但她不知道,她身後的十幾名侍女此刻同樣一個個用幽怨的目光看著漸漸遠去的秦昇……

之前蕭皇後在送她們出宮之時,特意將她們叫到一起,叮囑她們說她們此去齊國公府,不僅要照顧好懷孕的丹陽公主,更要伺候好齊國公。

身為女子,她們當然明白蕭皇後所說的“伺候”是什麼意思……

她們自己心中對此也是一千個一萬個願意,畢竟秦昇年少俊朗,身居高位,威名響徹天下,又深得當今天子寵信,不知是天下多少待字閨中少女的夢中情郎。

也就是李秀寧這種腦子有坑的女人,放著這麼好的夫婿不要,偏要去選一個相貌、才能、名聲和地位都不如他的柴紹。

況且,秦昇貴為齊國公,一旦她們自薦枕席成功,便可由一名身份卑微隨意任人使喚的侍女,一躍成為身份尊貴前呼後擁的齊國公府側夫人,地位可謂是雲泥之彆。

隻不過蕭皇後話說得很明白,她隻是將她們送去齊國公府,至於她們要如何吸引到秦昇的注意,爬上他的床成為他的妾室,可就全看她們自己的本事和魅力了。

這些侍女自然很清楚這是她們能夠逆天改命的唯一機會,一個個都鉚足了勁想要入秦昇的法眼。

有人特意花大價錢買了不少昂貴的胭脂水粉,日日精心打扮,隻想見麵之時驚豔到齊國公……

有人特意花錢去鬨市找胡姬學了不少曼妙的歌舞,隻想有機會在齊國公麵前載歌載舞,吸引到齊國公的注意……

有人特意跑去青樓找到她們最紅的花魁,花錢請花魁指點起了房中術,想著總能派得上用場……

甚至有一個侍女不知是中了什麼邪,竟到處去打聽李秀寧平日裡用的什麼胭脂水粉,梳的什麼妝容,穿的什麼衣裙,走路的步態又是如何……

可最終讓她們失望的是,齊國公秦昇從昨天回府到今天出門,根本就沒有正眼看過她們幾人一眼,讓她們之前的苦心準備根本沒有任何用武之地,她們心中自然又是失望又是幽怨。

……

對於秦昇的登門拜訪,裴世矩似乎並不意外。

畢竟秦昇昨日是假扮裴世清的隨從跟裴世清一起回江都的,想來裴世清早就將秦昇回到江都的消息告知了裴世矩。

裴世矩也猜到秦昇來見自己是有大事要談,因此並沒有在府中設宴款待秦昇,而是直接親自出大門將秦昇請到了自己的書房。

秦昇見裴世矩如此上道,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明了自己的來意,說自己打算在剛光複的河北道舉辦一次與大業二年完全不同的科舉考試,以此來選拔出一批有才之士,充任河北道各個郡縣的官吏。

他此次登門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希望裴世矩給他推薦一個當世經學大儒出任此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二是希望裴家可以帶個頭,鼓勵自家子弟去參加此次科舉考試。

後世不少人都有一個誤區,認為世家大族都是極力反對科舉考試,認為科舉考試嚴重損害到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但這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畢竟世家大族之間也是有著本質區彆的。

像關隴集團祖上大多是鮮卑貴族和漢人豪強,雖然武功赫赫,但若是他們的子弟去參加科舉考試,跟其他世家子弟公平競爭,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考得過家學淵源的山東士族和南方士族。

同理,雖說科舉考試給了寒門子弟和平民子弟一個以才入仕的機會,但他們的家學不如名門望族深厚,又沒機會得到經學名師的指點,對經義的理解和領悟遠不如世家子弟透徹,因此很難在科舉考試中考得過世家子弟。

同時,科舉考試的主考官大多同樣是世家大族出身的經學大儒,他們在批閱考卷的時候,自然更傾向於去錄取對經義的理解與自己相通的考生,或者就乾脆隻錄取跟自己家族關係有淵源的世家子弟。

因此,像裴家這種家學深厚的名門望族,實際上對科舉考試是持開放態度的,畢竟他們的子弟參加科舉考試可謂是占儘優勢。

而在曆史上,也正是因為唐朝開始推行科舉考試,導致在北周和大隋兩朝呼風喚雨的關隴集團迅速沒落,取而代之的是五姓七望這些家學淵源的名門望族。

到了唐朝中後期,這幾個姓幾乎完全壟斷了朝廷的重要官職,導致之後唐朝的宰相大多不是姓裴姓王,就是姓盧姓崔。

直到黃巢的出現和五代十國那些軍頭的崛起,不斷按照族譜去誅殺這些世家出身的大臣和他們的子弟,才導致這些名門望族的迅速沒落。

到了宋朝的時候,科舉考試開始實行彌封(即糊名,用一張白紙將考卷上的考生姓名和籍貫給封貼起來,防止考官按名錄取)和謄錄(即派專人抄錄考卷給考官批閱,防止考官根據字跡認出某個考生),科舉製至此才算是正式實現了真正的公平取士。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對於秦昇而言,他如今需要的是一批自己親手錄用和提拔起來的新銳官員,至於這些官員是出身名門還是寒門子弟反而沒那麼重要。

而裴世矩也敏銳意識到了這何嘗不是他們河東裴氏的機會,也開始考慮到底要向秦昇推薦何人為主考官。

他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當世經學大儒王通,可偏偏王通出身太原王氏,而王家跟李家交情匪淺,李淵的親妹妹就嫁給了王家的王裕。

李淵在晉陽起兵之時,王家暗中出過不少力,也因此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不少太原王氏子弟都在關中的朝廷擔任要職。

就憑這層關係,即使王通自己願意,這個主考官無論如何都落不到他頭上。

(s:曆史上王通在大業十三年就憂憤而死,年僅三十四歲,現在劇情需要,就跟李玄霸一樣,讓他繼續活著吧。)

不過很快,他又想到了一個不久前剛登門拜訪過他的故友,不由笑了笑道:

“有一人,剛出仕之時做過陳朝的官,官拜尚書殿中侍郎。

隋滅陳後,他又入隋為官,先後做過東宮學士和太常博士,不過之後因為受到楊玄感的牽連,被陛下貶為西海郡司戶。

薛舉起兵稱帝之後,又拜他為黃門侍郎,參與機密。

西秦國滅亡後,他又為李淵效力過一段時間,隻是因為劉文靜之死而心寒,便帶著兒子回了江都,打算向陛下請罪。

如此朝三暮四,反複無常之人,不知齊國公可願用他為河北科舉考試的主考官。”

說到最後,裴世矩眼中分明閃過一絲深意,語氣也多了幾分試探的意味。

秦昇對此則是哈哈一笑:

“就連薛舉都知道此人的才乾,委以重任,我若是不用他,豈不是說明我還不如薛舉?

敢問裴公,此人究竟是誰?”

裴世矩淡淡一笑,隨後緩緩吐出兩個字:

“褚——亮!”

(現在你們應該猜得到第一個狀元花落誰家了吧。)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