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將軍,不知道這一仗你打算怎麼打?”
當問出這句話的時候,薛萬徹的語氣多少帶著幾分戲謔和懷疑。
此次攻打臨渝關,秦昇力排眾議用了身為夏軍將領的蘇烈,還命薛萬徹率五千幽州鐵騎供他聽用和驅策。
薛萬徹不敢違抗秦昇的命令,可心中卻還是忍不住對蘇烈一陣敵視和輕視。
敵視的原因自然是因為蘇烈是竇建德的人,雖說經過之前之事,他和兄長薛萬鈞已經不再執著殺竇建德為父報仇,可不代表他們兄弟二人可以就此一笑泯恩仇,從此不再仇恨竇建德。
蘇烈是竇建德的部將,薛萬鈞對他自然不會有什麼好感。
而輕視的原因則是因為蘇烈投靠竇建德這麼多年,但卻在夏軍之中一直籍籍無名,想來也沒什麼真本事,薛萬徹自然是瞧不上他。
隻是不知道這小子到底跟大將軍有什麼淵源,竟能讓大將軍當著這麼多能征善戰功勳卓著的大將不用,非要用他一個籍籍無名的夏軍將領。
但這並不代表他薛萬徹就必須得買蘇烈的賬,畢竟在戰場上,一切都要憑真本事說話。
因此,他之所以問出這句話,多少也有考問蘇烈本事的意思。
此時蘇烈遠遠看著臨渝關的方向,略一沉吟,便緩緩開口道:
“薛將軍,臨渝關乃是河北第一雄關,易守難攻,關上又駐紮有五千高句麗兵馬。
我軍同樣隻有五千人,還都是騎兵,因此強攻臨渝關絕非上策。”
薛萬徹並沒有說話,隻是靜靜看著蘇烈,等待他說下去,心中卻在冷笑不止。
他們兄弟跟隨父親久在幽州為將,自然比誰都要了解臨渝關的情況,也很清楚想要攻下臨渝關的難度。
但他想要聽的是蘇烈說說如何攻下臨渝關,而不是想聽蘇烈說攻打臨渝關的難處。
可蘇烈接下來的一句話卻讓薛萬徹忍不住怔住了:
“既然強攻不行,那我就引蛇出洞,讓關內的高句麗人自己殺出來,乖乖進入我軍的埋伏圈。”
薛萬徹看著蘇烈,一時間有些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因為高句麗人就是再蠢,也不可能放著好好的臨渝關不守,非要出關跟他們決戰呀。
蘇烈也不多做解釋,隻是淡淡一笑,讓薛萬徹準備看場好戲。
……
高句麗人雖然同樣聚居在長城以北,但卻與匈奴鮮卑柔然突厥這些遊牧民族有很大的不同。
匈奴這些遊牧民族都是逐水草而居,以放牧為生,打仗時都是戰士們隨身自帶肉乾和奶製品,同時帶上大量牲畜隨行作為軍糧,同時不斷劫掠沿途的城池和百姓作為補充,以此來解決糧草問題。
而高句麗人不同,他們在漢朝時就跟中原來的漢人有廣泛的接觸,從漢人那裡學會了耕種糧食,加上遼東一帶土地肥沃,種出來的糧食很是高產。
因此,高句麗人跟中原的漢人一樣,軍糧都是以粟米為主,打仗時同樣要隨軍帶上大量的糧草輜重。
之前淵蓋蘇文在率軍離開臨渝關時,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儘快趕到漁陽,不得不將大量的糧草輜重留在了臨渝關,將臨渝關作為高句麗大軍的後勤重地。
此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有運送糧草的車隊從臨渝關出發,給前線的高句麗大軍送去糧草。
淵淨土考慮到如今河北畢竟還是隋軍的地盤,擔心運糧車隊沿途會遭到隋軍的襲擊,還特意分出一千兵馬隨行護衛,跟隨糧隊南下。
這日黃昏,眼見天色漸晚,糧隊便進入一片小樹林中歇息。
護送他們的一千高句麗士兵也稍稍鬆了鬆有些緊繃的神經,在幾百輛裝著糧食的牛車附近各自找棵樹休息去了。
不過出於謹慎,他們還是安排人在附近值夜和巡哨,一有什麼風吹草動便立即給他們示警。
後半夜,當所有人都沉睡在夢鄉之時,一名在外圍巡哨的斥候卻突然騎著快馬飛奔而來,遠遠便高聲喊道:
“不好了,有敵襲——”
話音未落,便有一支利箭從他的身後疾射而來,正中他的後心,整個人當場就從馬背上栽落下來,就此氣絕身亡。
本來還在熟睡中的高句麗士兵聽到動靜,一個個頓時都從睡夢中驚醒,經過短暫的慌亂之後紛紛拿起兵器倉促應戰。
那些運糧的高句麗民夫也被嚇醒了,全都找地方躲起來,身體不住瑟瑟發抖,生怕待會混戰起來刀劍無眼傷到自己。
很快,偷襲的隋軍便殺到糧隊跟前,好在人數並不多,隻有區區三百多人,讓本來很是緊張的高句麗士兵多多少少鬆了一口氣。
不管怎麼說,一千對三百,優勢在我。
可是很快,他們便發現自己還是高興得太早了。
這些偷襲的隋軍並不跟他們纏鬥在一起,而是故意繞過他們,直衝他們身後那幾百輛裝著軍糧的牛車而去。
他們不斷用火矢去射那些牛車,致使很多牛車都著了火。
在陣陣灼熱氣浪的刺激下,那些拉車的牛開始變得發狂,拉著著了火的兩車到處狂奔,左衝右突,場麵一時變得混亂不堪。
那些高句麗士兵眼見糧車著了火,紛紛想要去救火,可此時隋軍騎兵卻突然對他們發起了攻擊,將這些高句麗士兵殺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隻能抱著頭四散奔逃,哪裡還顧得上再去救火。
眼看大火越燒越旺,這些偷襲的隋軍騎兵也不戀戰,不知是誰吹了一聲口哨,其他人紛紛跟在他後麵如一陣風一般離去……
雖說敵軍已經退卻,但這些高句麗士兵和民夫看著一頭頭發狂的牛拖著一輛輛著火的糧車到處狂奔,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去救火……
最終,他們隻能眼睜睜看著一車車糧食在熊熊大火中化為了灰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