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跟一眾隋軍大將在帥帳內議事,李靖依舊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如今已經是正五品的大隋鷹揚郎將了。
秦昇的河南道討捕黜陟大使雖說隻比裴仁基之前的河南道討捕大使多了兩個字,但黜陟本身就是升降的意思,意味著他有罷免和提拔五品以下官員的權力。
而他這個權力第一次就給了李靖,足見對他的器重和信任。
更讓李靖為之動容的是,秦昇私下告訴自己,說他知道以李靖的本事做一個小小的鷹揚郎將著實是屈才了,但這已經是他如今能夠給出的最高官職。
他承諾隻要李靖一立下功勞,不論大小他都立即派人呈報江都的天子,奏請天子為他加官進爵。
就是這番話讓李靖徹底為之折服了。
如果說他之前來投奔秦昇,隻是因為相信秦昇能給他一個好前程。
但是現在,他卻隻想死心塌地為秦昇效力。
因為除了秦昇,天下不會再有第二個人如此看重自己。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不外乎如此!
因此,在軍議上當不少將領都讚成直取李密所在的金墉城,與洛陽城中的隋軍裡應外合,聯手夾擊李密率領的三十萬瓦崗軍之時,初來乍到的李靖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洛陽城的隋軍信不過。
麵對其他將領有些不解的目光,李靖麵色平靜說出了一件事。
今年正月的時候,因為李密屯兵北邙山,金紫光祿大夫段達、判左丞郭文懿和民部尚書韋津一起出兵抵抗李密。
可兩軍剛交戰不久,段達見李密的軍隊兵多將廣,因為心生畏懼而率先撤退,導致韋津孤軍奮戰,獨木難支。
而李密趁勢猛攻,最終隋軍潰敗,韋津不幸淪為瓦崗軍的俘虜。
在李靖看來,段達與韋津同在洛陽輔佐越王楊侗,都能狠下心棄韋津於不顧,若是他們與洛陽城中的隋軍聯手對抗瓦崗軍,要是段達這些人再來一次臨陣脫逃,則他們這些北上的隋軍危矣。
聽李靖分析得有理有據,頭頭是道,在場將領無不信服,再無人敢輕視李靖,心中更是暗暗佩服秦昇的識人之明。
之前秦昇破格提拔李靖,他們都隻當是因為他跟秦昇有舊。
如今再看,方知李靖是有真本事的,也難怪秦昇如此看重他。
秦昇自己聽完李靖的分析也不由暗暗點頭。
不愧是未來的大唐軍神,之前一直蝸居在長安也能對洛陽的局勢了如指掌。
不過他之前也沒想過要跟洛陽城中的隋軍一起內外夾擊瓦崗軍。
他不了解洛陽城的局勢,但他了解王世充。
因為不管是在真實的曆史上,還是在後世的小說影視劇中,王世充都是一個做人沒有底線,行事不擇手段之人。
若是自己跟他相約聯手對付李密,他一定會在城中按兵不動,眼睜睜看著他們在城外跟李密殺得兩敗俱傷,直到流乾最後一滴血。
而後,他再率大軍傾巢而出,踏著他們這些北上隋軍的屍骨收割勝利的果實。
這種為他們做嫁衣的蠢事他秦昇才不會去做,李靖的想法可謂是與他不謀而合。
但他還想聽聽李靖有什麼高見,因為他相信李靖既然能提出反對意見,心中必然早就有了自己的主意。
“既然李將軍說不可與洛陽城中的隋軍裡應外合聯手對敵,那依你之見,這一仗該如何打。”
此話一出,在場的將領都將目光投到李靖身上,顯然也想聽聽他有什麼高見。
看著秦昇充滿信任和鼓勵的目光,李靖不由深吸一口氣,隨即拿起一根細杆在作戰地圖上比劃道:
“大隋共有六座大糧倉,分彆是洛口倉、回洛倉、黎陽倉、廣通倉、河陽倉和常平倉。
而李密自從投奔瓦崗軍之後,便率軍先後攻下了洛口倉、回洛倉和黎陽倉,靠著這三大糧倉中的糧食不斷招兵買馬,最終成為天下最大一股造反勢力。
可以說,李密和瓦崗軍是因為這些糧倉而崛起,既然如此,我軍何不從這些糧倉下手,從而徹底打斷瓦崗的根基呢?”
秦昇聽得連連點頭,而後又繼續追問道:
“那依李將軍之見,我軍又該如何對這些糧倉下手呢?”
此時的李靖已經隱隱顯露出了未來一代軍神的潛質,見秦昇向他問計,也不推脫,依舊用手中的細杆在地圖上以洛陽為中心畫出了一個大圈,嘴上沉聲說道:
“洛口倉和回洛倉都在洛陽城附近,距離瓦崗大軍所在的金墉城和北邙山並不遠,若是我軍攻打這兩座糧倉中的任意一座,李密可迅速派大軍來救,到那時我軍情況反而不妙。
因此,我軍能夠攻打的目標就隻剩下一個,那就是此處——黎陽倉!”
說罷,李靖手中的細杆重重敲了敲地圖上黎陽倉的位置。
聽完李靖的話,身為虎牙郎將的錢傑卻不由微微皺了皺眉,隨後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雖說黎陽倉離洛陽城是不近,可他在黃河之北,我軍若是去攻打黎陽倉,就要穿過大片瓦崗軍的地盤,一路上極容易遭到瓦崗軍的騷擾和攔截,給瓦崗軍的回援創造時間。
說不定待我們千辛萬苦率軍殺到黎陽倉下,瓦崗的援軍早就在那裡等著我們自投羅網了,到時候我軍疲於奔命,他們以逸待勞,我軍根本沒有多少勝算。”
其他將領聞言再一次將目光投向了李靖。
因為錢傑的話同樣問出了他們心中的困惑。
此刻李靖卻沒有直接回答錢傑的問題,隻是目光看向秦昇,笑了笑道:
“這就要問大將軍了,因為他手中還有一張王牌沒有用。”
秦昇明白李靖的意思,當即哈哈一笑道:
“李密並不知道我們在北上途中有五千義軍來投,依舊以為我軍隻有不到五千兵馬。
我們正好可以利用他這個錯誤認知兵分兩路,我親自率五千兵馬往東都洛陽的方向而去,讓李密和瓦崗軍誤以為我們是要跟洛陽城中的隋軍內外夾擊他們。
至於另外的五千兵馬,則扮作瓦崗軍秘密北上,出其不意襲取黎陽倉。”
“妙呀!此計神妙!”
眾將領聞言這才恍然大悟,心中對李靖越發佩服得緊。
想不到人家剛來兩天,便將對手和己方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
不過也有將領心中暗暗生出幾分期待。
畢竟奇襲黎陽倉可是大功一件,不知道大將軍會派誰去。
但很快,秦昇就給出了他的答案。
既然奇襲黎陽倉的計策是李靖提出的,那就沒有比他更合適的執行對象。
其他將領雖說有些失望,但也沒有什麼異議。
隻有李靖一個大老爺們覺得鼻子酸得厲害,因為他知道秦昇是在兌現自己的諾言,給自己一個立大功的機會,讓自己不用再屈居小小的鷹揚郎將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