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同誌,你的成分太複雜了 > 第三十七章 噴氣式攻擊機,還能俯衝嗎?

第三十七章 噴氣式攻擊機,還能俯衝嗎?(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900公裡每小時,也許很多人對這個俯衝速度沒什麼概念。

但對於日軍第二十三師團的防空小隊們來說,那架通體漆黑的陌生戰機簡直如同死神揮舞的鐮刀一般,僅僅隻是看上一眼就會讓他們毛骨竦然。

“防空炮組全麵戒備!”

“快開火,不能讓那架俯衝轟炸機靠近咱們的運輸火車!一定要把它攔下來!”

有一說一,來自關東軍的精銳部隊真心是有兩把刷子。無論是執行力還是戰術水平,他們的表現都遠非華北方麵軍能比。

麵對剛剛探出雲層的暴風戰鬥機,各個炮組的小隊長們均在第一時間發現目標,並且立即開始指揮手下的士兵阻敵。

如此逆天的視力,頗有幾分海軍魚油仙人的風采。

當然了,最勇的人還屬列車防空總指揮木本太朗。作戰正式開始後,這名大佐完全不在乎自身的安危,他毫不猶豫便從裝甲車廂裡跑了出來。

老鬼子盯著正在極速俯衝的敵機,直接拿著大喇叭站在製高點上協調調度。

這種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的強硬態度,一時之間還真鼓舞了基層的鬼子們。

“轟!轟!轟!”

事實證明,仿自瑞典的九八式20毫米高射機關炮的確很強力。它的火力密度和持續作戰能力遠超九六神炮,天空中很快便鋪滿了一層黑雲。

一式37毫米高炮的表現也不錯,二者在中、近距離的配合甚至有種博福斯加厄力孔的即視感。

如果赤城、加賀與蒼龍有機會換裝這兩款防空武器,本子海軍在中途島海戰說不定還真能少沉一兩艘航母。

“呦西!乾得漂亮。”

“以現在的火力,咱們就算無法擊落八路軍空軍的俯衝轟炸機,也能乾擾敵人投彈或是提前完成驅離。”

“諸君,再加把勁!我們一定要用實際行動證明,敵人並非不可戰勝!”

雖然防空炮不能搶回製空權,甚至中、小口徑的它們不一定能對舔地機造成直接傷害。

但地麵部隊可以憑借密集的彈幕乾擾敵飛行員的視野,或者迫使進攻方在更高的位置投彈,從而起到保護運載目標的效果,這就是木本太朗敢於放出狠話的底氣。

聽到自家大佐的激情動員,所有鬼子隻覺一股熱血湧上心頭。就連戰前對未知的恐懼,也被現場昭和味十足的嘶吼聲衝淡了幾分。

可好景不長,他們很快就發現了一個致命問題。

貌似己方高炮打出的彈幕,完全沒有籠罩在敵方轟炸機的正前方。仔細一看,那些密密麻麻的黑雲居然總是慢半拍,全部淪為了殺傷效果零的氣氛組。

“馬薩卡!這到底是為什麼?”

“難道是觀測儀和射擊計算裝置出了問題?”

“傳我命令,所有人都給我放棄機械設備。接下來,咱們憑借日積月累的經驗作戰!”

代差,又見代差,赤裸裸的科技代差。

今年年中,阿醜的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炸沉了聯合艦隊三艘航母。

這款艦載機最大馬力不到1000,極限俯衝速度更是隻有500公裡每小時。但凡超出一點,飛行員都要麵臨生命威脅。

再看看方子翼駕駛的暴風k6,其最大馬力足足是sbd的三倍有餘,現在的俯衝速度更是達到了冷戰初期的標準。

你本子連1940年首飛的轟炸機都攔不住,難不成還想在1946年的飛機麵前創造奇跡?

······

進入俯衝狀態後,方子翼駕駛的暴風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有效乾擾。那些看似氣勢洶洶的高炮彈幕,完全跟不上他和僚機的進攻節奏。

“嘖,這就是目力防空嗎?真是一點壓力都沒有。”

“以前駕駛台風,突防的時候還要扭一扭,一不小心甚至還有可能陰溝裡翻船。現在開暴風,單憑速度一項就可以拉爆鬼子們的高炮。”

第(1/3)頁

第(2/3)頁

“這還僅僅隻是末日螺旋槳,真想知道所謂的噴氣式戰鬥機到底有多凶殘。”

此話一出,僚機飛行員立馬在通訊頻道中給予回應。

駕駛暴風作戰,可不單純隻是依靠科技代差虐殺敵人。它更強的動力,更優秀的操縱係統,使得菜鳥飛行員都能在戰場上大殺四方

如此一來,空二師經驗豐富的老飛隻會越來越多,部隊從此就能走上越打越富裕的康莊大道,這才是新戰機最寶貴的優勢。

“方隊,我聽王隊他們說,下一代的近距離支援機就是傳說中的噴氣式。”

“也許換了發動機以後,部隊的作戰方式會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知道在未來,咱們還能不能肆無忌憚地向敵人發起俯衝。”

跟活塞式戰鬥機不同,黃河並沒有過多透露噴氣式戰機的原理和信息,所以空軍的戰士們經常在私下猜測與討論。

就在方子翼與僚機飛行員交換駕駛心得之際,第二十三師團乘坐的裝甲運輸火車在二人的視線中越來越近。

他們都是空二師的精英,所以兩架暴風一邊俯衝一邊用西炮掃射,直到極限安全高度才開啟投彈裝置。

感受到機身的震動後,兩位王牌迅速拉起操縱杆開始重新爬升。

現在是俯衝轟炸最危險的階段,敵人很有可能利用戰機速度變慢的間隙,操縱防空炮發起拚死一搏。

現實可不是戰爭雷霆,戰雷裡飛機炸了大不了換一架繼續玩。可戰場上,駕駛飛機的戰士都是真人,沒人會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果不其然,平板車上的防空小組,在大佐木本太朗的指揮下奮起反擊。

可奈何冷戰初期的爬升速度,早已不是目力防空能碰瓷的數據。再多的炮彈,也跟送行的禮炮沒什麼區彆。

“轟!轟!轟!”

四枚250公斤的高爆航彈輕易砸穿運輸車廂的頂蓋,一連串的大火球徹底染紅了黎明前的天空。

劇烈的爆炸掀飛了數節車皮,它們高高飛起又重重砸了下去,連帶著身下的鐵軌一起四散飛濺。

負責防空的日軍小隊,同樣在空襲中損失慘重。雖然鬼子們並不是主目標,但肉體凡胎可承受不住爆炸的威力。

那門珍貴的八八式75毫米高炮,更是失去了繼續作戰的能力。不過木本太朗可沒時間傷心,因為老鬼子自己也陷入了昏迷。

“爬升,繼續爬升!”

“撤退前,完成投彈的機組保持高度,在任務空域負責警戒。”

“一旦發現鬼子陸航的蹤跡,必須在第一時間向我彙報。空戰可以,但是誰也不許單打獨鬥!”

剛剛那幾節車廂隻是一個開胃菜,當方子翼爬升到足夠安全的高度時,剩餘的暴風戰鬥機魚貫進入俯衝。

第一架被防空炮乾擾,投彈過早。航彈落在運輸火車東側二十米處,爆炸的衝擊勉強波及到了鬼子們的陣地。

第二架在空中畫出一個漂亮的u型,伴隨著刺耳的尖嘯聲,兩枚250公斤的高爆航彈砸在了鬼子的防空機槍陣地上。

“轟!轟!”

幾挺13.2毫米的高射機槍當場被炸成了碎片,陣地內一個分隊的鬼子直接融為一體,方圓幾十米的區域幾乎沒有完整的活物。

原文在六#9@書/吧看!

還是那句話,這依舊隻是一個開始而已。

當越來越多的暴風戰鬥機選定目標進入俯衝,第二十三師團的鬼子能有多少順利抵達濟南,已經變成了未知數。

······

眼瞅著同行的機組依次開始進攻,方子翼和自己的僚機便收回了觀察的目光。

同誌們大多都是41年加入空軍的老兵,是飛過颶風、台風和暴風這霍克三風的三朝元老。動都不能動的火車而已,根本產生不了什麼威脅。

就在二人即將爬升到指定高度時,僚機的飛行員突然在通訊頻道內說道:

第(2/3)頁

第(3/3)頁

“方隊,這次任務的戰績怎麼算啊?咱們差不多每人乾掉了一節半車廂,總不能在各自的戰機上畫一個火車吧。”

“有一說一,關於擊毀敵軍列車後的戰功,咱們師真心得好好討論一下。”

“上次在平綏鐵路上炸駐蒙軍和華北方麵軍就稀裡糊塗,這回總得有個政策吧。”

二戰時期,各大主要參戰國的空軍或陸航海航,基本上都存在著宣稱大於實際戰績的現象。

尤其是歐洲東線戰場,關於老毛子伊爾2的實戰表現,在互聯網上基本算是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

當然了,要論逆天程度,那還得是vvs經過幾個小時的作戰,最終暴打德國佬,乾掉第17裝甲師240輛坦克這種。

嘛呢,這種戰報都不是注水的問題,簡直就是往水裡加戰績啊。

庫爾斯克會戰期間,17裝甲師幾乎是東線最窮的部隊。就算把坦克、突擊炮、黃鼠狼、半履帶裝甲車和裝甲偵查車加起來,那數量也才剛剛過百。

哪有這麼多坦克,真以為是在打陸戰街機?還是德三後勤人均鋼4維修連。

要論大本營戰報的水平,咱還是得看老毛子。

為了避免被後世的網友吐槽,也是為了軍紀嚴明。早在空二師組建的初期,戰鬥英雄們就製定了嚴絲合縫的戰報記錄體係,這就是僚機飛行員被困擾的原因。

聽到同僚的詢問,方子翼也陷入了深思,列車的確是個之前沒有考慮到的盲區。

“行,那等改天有空,我把王隊拉過來開個會。到時候咱們好好商量商量,爭取把最近暴露出的問題.。”

話還沒說完,通訊頻道內突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報告聲。

意識到有敵人即將來襲,二人趕忙停止閒聊,並且聚精會神等待對方說出最新敵情。

“方隊,咱們的東北方發現敵陸航。根據觀察,鬼子的增援部隊大約有兩個中隊,以九七式戰鬥機為主,目前還沒有發現一式戰隼和二式戰鐘馗。”

“是否可以主動出擊,大家夥已經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此話一出,方子翼立即朝下方的戰場望去。目前大部分機組已經爬升到了空戰高度,但極個彆人還在奮力爬升中。

雖然憑借著出色的性能,二師的同誌們完全可以跟敵人們在中、低空繞著狗鬥。

但合理利用空戰能量學說,依舊是目前對付鬼子陸航的最優解。

經過短暫的思考,方子翼拿起通訊器下令道:

“咱們這次主動出擊,一定要把敵人的陸航攔在戰場外圍,給戰友們爭取爬升高度的時間。切記,萬一沒拚過就趕緊利用戰機的優勢脫戰。”

“空二師是近距離支援部隊,空戰打不過不丟人。”

“收到!”

話畢,十二架暴風戰鬥機結束盤旋,結成空戰編隊朝著戰場的東北方飛去。就當同誌們抵達足以目視本子陸航的交戰距離時,敵方的陣型莫名其妙地亂了起來。

僅僅幾秒後,四架九七式戰鬥機突然開始半反轉,隨後逐漸下墜。

“轟!”

在敵我雙方目瞪口呆的注視下,那些戰鬥機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毅然決然地撞向地麵。

“額,這什麼意思?難道剛剛就是海軍同誌們說的自殺式攻擊?可是地麵上有什麼東西啊,我怎麼什麼也沒看到?”

“方隊,剛剛那四架敵機能算戰績嗎?年輕的戰士們渴望立功啊。”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