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季。
中原人口大省,某落後市,小縣城桃縣,二中老校區附近的胡同巷。
每個初中高中附近都有不少胡同巷子,大部分都是附近陪讀的家屬和留守兒童在住。
小縣城大部分人都是靠收租生活,收的是鄉下人的租子。
田二三在幾個初中附近都逛了逛,最後來到了二中這邊。
騎車進入老城區街道裡一個胡同,一個上午和中午,見到的最多的還是旅館、飯館、網吧、按摩店等胡同裡常見生意。
也有一些賣建築裝修材料的,還有澡堂子和小賣鋪。
田二三將車子停在了一個開門的底樓店鋪前麵。
在卷簾門和水泥磚頭建造的三間底樓裡,有不少正在乾活的女工。
這些工人都是女人,屋子裡有六個人,都在縫紉機和擺放著布料的桌子前麵忙著乾活。
年紀大的四五十歲,年輕的也二十多歲,像是剛結婚的小媳婦。
田二三靠近後,這些人沒理他,隻當他是路過的。
附近胡同裡有個網吧,小縣城網吧的主要顧客就是這些十幾歲的留守兒童。
每個人路過這裡也都會看看,平時會關門,但是夏天的時候關門就太熱了。
小作坊的眾人也早就習慣外麵人路過時往這裡看幾眼了。
製衣廠小作坊沒有正式員工,也沒有五險一金,全都是臨時工,活多人就多,活少人就少,沒有正式工自然不會養閒人。
除了各種縫紉機和做衣服的工具外,每天還有人送料拿料,不過看這家店的布料堆積情況就知道生意不太好。
暑假下午的兩三點鐘就這幾個人,生意不可能好。
田二三很快走進去。
正在乾活的李芳看向這個比自己高很多的男生。
“你找誰?”李芳不認識這個年輕人,不過看起來也不像是痞子。
田二三看向這個三十歲出頭的女人,對方長得並不漂亮,和張淑雅比起來有些老態,明顯是那種能乾活的鄉鎮女性。
“我想做一批衣服,你們老板在嗎?”
李芳說:“我們這裡不單獨做衣服,你想買衣服去賣衣服的地方買。”
田二三露出溫和的微笑,“我不是買一件,是打算做五百件一樣款式的衣服,你們這裡能做嗎?不能的話我找彆人了。”
李芳感覺田二三不像是在開玩笑,就詢問說:“你要那麼多衣服做啥?”
田二三拿出手機,“我在網上有店鋪,買賣東西賺錢,打算製定一批衣服放在網上賣,到時候發出去就行了,你們這裡老板在嗎?”
李芳迅速說:“我就是老板,你要什麼衣服?”
田二三指了指自己身上的衣服。
田二三身上穿著一件長袖的棉製白色外衣,上麵有2011的圖案。
“這種短袖衣服,棉的白布料子,圖案不用我身上這個,前麵印上一二三,後麵印上自強不息四個字就行,估計一件多少錢?”
李芳和附近的女工都看著這個年輕人。
二十多歲的方琳琳看著比自己小,但是高不少的田二三,又看著他身上的衣服。
還是第一次見到現場談生意的。
李芳直接說:“你能給多少錢?”
討價還價最重要的是先知道對方能給多少錢。
李芳要知道對方給多少錢,才能繼續壓價。
不管給多少都會講價,除非是一開始就給一個預料之外的價格,不過那樣也會感覺很離譜,不相信。
田二三做了準備工作,跑了也不止一家製衣店。
“一件5塊,五百件就是兩千五。”
李芳仔細看著田二三,“你有錢嗎?”
田二三回答說:“我在老街臨河路有店,店裡二十多人,你要是不信的話自己過去看看就行。”
李芳又詢問說:“是你的生意還是你爸媽的?”
“我自己的。”田二三有些不耐煩了,“印花布的料錢我可以幫你付了,一千塊錢料錢,剩下的錢你自己付人工費,賺多少都是你自己的事情,但是質量要過得去!”
“願意做就做,不願意做我找彆人,縣裡製衣店多的是。”
因為這種脾氣,田二三已經被好幾家老板轟走了。
李芳沒有那樣做,“做!你什麼時候要衣服?”
“越快越好!”田二三繼續說:“我家旁邊還有三間房,你要是嫌送貨費勁可以在那裡乾活,搬過去就行,你這裡也沒多少東西,我不光是要三百件,以後還會要很多。”
李芳不敢賭,“先做著看看再說,這裡房租便宜,也住好幾個月了。”
田二三從懷裡拿出錢,“我給兩千塊訂金。”
方琳琳看到田二三拿出錢了,迅速對著李芳說:“老板,有錢就把俺們工資結一點。”
李芳忙說:“過幾天,先乾活,這不是來生意了嗎!”
“那多少也給一些,有的地方工資還是日結的。”方琳琳以前在電子廠打過工,比彆人更敢說話,更能當小姐妹的大姐大。
附近乾活的辛嬸跟著說:“先把這個月的錢結了,我孫子上學還要交資料費,現在口袋裡一塊錢都沒有,回鄉裡都沒錢坐車。”
“老板彆拖了,就幾百塊,俺賺錢不容易,一個月就拿點錢,俺女兒上學花錢愁死我了。”
李芳感覺麵子上很過不去,“都給你們也不夠工資的,先乾著再說,沒生意了咋發錢?”
田二三繼續說:“我要的不止三百件,你們先把三百件做了,後麵還有好幾百件,足夠你們發工資了。”
有了田二三的話,方琳琳等人就不著急了,心裡稍微踏實了一些。
李芳也鬆了口氣,看著田二三身上的夏季短袖。
“那我讓人印料,等料過來了就乾活,這衣服我一天能做二三十件,我們幾個分工的話一天就做好了。”
田二三放下錢,“我寫個合同,咱們簽了,料子讓廠子按照三千件做,字體要好看一些的,按照我設計的這個字體印。”
三千件夠一個月的活了,李芳雖然不清楚這個年輕人是做什麼生意的,但是給錢就行了。
田二三同樣是打算先做著再說,等銷量上去了,再壓供貨商的價格。
賣衣服比賣罐頭賺的更多。
賣罐頭的肯定也想更賺錢,但是服裝賽道比罐頭賽道更卷!
不論是縣城還是鄉鎮,都有不少家庭製衣作坊在搶活兒。
二十年前批發衣服的賺了大錢,二十年後這條路已經卷的沒多少利潤了,同行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