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族會議散去之後,薛姨媽就回到了梨香院。
“母親?”
薛寶釵正把玩著趙鎮送她的禮物呢,當時趙鎮班師回朝的時候,給賈家的姑娘們都帶了禮物,哪怕是薛家的富裕,這些禮物都顯得極其珍貴。
隻是看到薛姨媽臉色難看頓時嚇了一跳,難道是在榮禧堂受了什麼委屈?
這讓薛寶釵心中一酸,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彆說薛蟠沒本事了,就算是當初薛父在的時候,薛家其實也是被欺負的對象。
畢竟四大家族裡麵,賈家一門雙國公,聲勢恐怖。
王家祖上伯爵,史家老太爺也就是賈母的父親,當初可是朝中尚書令。
如今尚書省的左右仆射稱之為左右丞相,尚書令卻已經多年不立了,就猶如之前的五軍都督府大都督一般。
至於薛家呢?隻是區區皇商,所謂紫薇舍人更隻是一個榮譽封號。
若不是太祖皇帝起兵的時候,薛家一直給予錢財的支持,那薛家還真的沒有資格位列四大家族之一。
之所以薛家可以與四大家族成為老親,那還不是大周建立之前,薛家錢多讓其他幾家多有仰仗。
可在國朝建立之後,沒有爵位實權的薛家,在四大家族裡麵的地位可不就反轉了嗎?
所以就算是薛家巔峰期的時候,其餘三家都不將薛家放在眼中,更何況是現在呢?
薛姨媽看到乖巧的女兒,當下一把將其抱住。
“嗚嗚嗚,我苦命的女兒啊!”
薛寶釵嚇了一跳。
然後薛姨媽一邊哭一邊說道。
“方才在榮禧堂,他們都欺負我薛家無權無勢,居然要將你嫁給秦國公做小妾。”
“你可是我薛家嫡女,就算我薛家隻是商賈,可也不能這般欺辱吧?”
薛寶釵愣住了,她沒想到居然是這件事。
頓時明白為何母親這般生氣了,因為這確實就是在欺負他們薛家。
因為各家都是要臉麵的,若是讓家中的嫡女去做妾,那對於家族的臉麵影響就大了。
可他們又想加深與秦國公的關係,因此就選中了薛家。
這擺明了就是欺負薛家,也吃定了薛家不敢反抗,否則的話沒有三大家族的支持,薛家必然會被吃的渣都不剩。
薛寶釵心中悲戚,卻不是因為要嫁給趙鎮,而是因為薛家這般下去哪裡還有未來。
至於說嫁給趙鎮作為妾室這件事,出乎意料的是薛寶釵心中居然並無多少抗拒。
雖然這妾室的身份說出去有些許的丟人,但若是趙鎮這樣的大英雄,那似乎也不是無法接受的事情。
隻是苦澀還是有一些的,畢竟她高低也是薛家的嫡女。
作為趙鎮的正妻,按照規矩納妾肯定是要通過賈探春的同意。
所以在各家主事人離去之後,賈母就讓鴛鴦將賈探春喊來單獨聊了一下。
主要還是開導賈探春,生怕賈探春因為吃醋而影響計劃。
而讓賈母欣慰的是,賈探春居然沒有多少抗拒,隻是有些驚奇這個人選會是薛寶釵。
畢竟薛寶釵的身份,才情等等怎麼看都不至於淪落成為妾室。
可見對於勳貴人家來說,一切都是利益至上。
這還隻是有賈探春了,如果賈探春不是趙鎮的正妻,那讓四大家族送出一個嫡女去做妾,他們都不會猶豫的。
“老祖宗放心,我會好好與寶姐姐相處的。”
賈探春如此說道,心中跟明鏡一般。
她多少猜測出了趙鎮的身世,對於這樣的事情早就有所準備。
雖然不知道自己未來是否可以成為皇後,但以她對表哥的了解,表哥必然不會是那種無情無義之人。
所以未來的時候,表哥的後宮必然會有很多姐妹,甚至為了維持朝堂平衡,還會納一些臣子的女兒或者孫女。
寶姐姐畢竟與她相熟,甚至一起住了幾年,如果連寶姐姐都無法接受的話,那日後還如何在皇宮生活?
賈母倒是滿意的不行。
“嗯,不愧是我賈家的女兒,這般大氣便是秦國公也挑不出理。”
與賈母說了幾句之後,賈探春就離開了榮禧堂。
回去的路上,賈探春的兩位丫鬟侍書以及翠墨臉上帶著些許的不滿。
“小姐,老祖宗這麼做是不是太過分了一些?”
隻能說這身份地位會引起質變,若是以往的話侍書以及翠墨哪裡敢說賈母的壞話,就算是背著說都不敢。
可今時不同往日,賈探春現在可是縣主,而且還是未來的秦國公夫人。
侍書以及翠墨將來是要跟著賈探春嫁過去秦國公府的,那就算是秦國公府的人了,自然不需要怕賈母。
瞪了兩個丫鬟一眼,賈探春對著她們說道。
“祖母他們的做法無可厚非,畢竟對於開國勳貴來說,秦國公便是最大的仰仗。”
“而開國勳貴裡麵各自的利益又不是相同的,四大家族想增加自家在表哥心中的分量,自然要付出更多。”
“這世上聯姻是最快捷以及最有效的結盟方式。”
賈探春看得很明白,當然她沒說的還有趙鎮的身份,隻是一個薛寶釵不算什麼。
如果趙鎮的身份恢複,那全天下的人家都巴不得可以將女兒送給趙鎮。
第二天一早,賈探春就直接去了梨香院。
見到賈探春的時候薛姨媽的臉色是有些複雜的。
因為賈探春乃是趙鎮的未婚妻,日後自己的女兒就要看她的臉色生活了。
在這古代,妾室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
甚至可以說隻要主人家願意,妾室完全可以拿來送人。
寵妾滅妻在這個時代是極其少見的情況,尤其是大家族當中。
你可以寵愛小妾,可絕對不會讓小妾的地位超過正妻,哪怕是你很討厭自己的正妻。
否則的話甚至違反律法,除爵罷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身為未來的秦國公夫人,賈探春是有資格處置薛寶釵這個妾室的。
因此薛姨媽見到賈探春的時候,才會有些複雜,但還是不得不換上笑臉,畢竟日後自家女兒就要指望著人家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