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雲城,軍營!
夜幕落下。
軍營裡已經是分發番飯食,讓每一個將士都吃飽。
傷兵營。
哀嚎聲連連。
一戰下來。
這種白刃戰自然是極為的殘酷的。
斷手斷腳。
還有箭矢貫穿,各種傷兵不斷。
在這時代沒有麻藥,就算那種麻沸散一樣的藥物,也並不常見,所以在軍中療傷是以烈酒灌醉,以此來免於疼痛,但哪怕是這種,慘叫聲也是不斷。
畢竟大多傷兵可都是深入骨髓的痛。
而在傷兵營外。
朱正右手拿著餅吃著,而身邊還有著一個軍醫正在給朱正上藥,纏繞繃帶。
此刻,朱正的兩個手臂都帶著傷,但上身有著軟甲保護,所以並沒有傷。
“小兄弟。”
“你這定力還真是了得。”
“箭矢貫穿,刀傷劍傷。”
“你竟然還能麵不改色。”
一個給朱正上藥的老軍醫看著朱正還能鎮定的吃著餅,不由得感慨道。
“有可能我比較耐痛吧。”朱正笑著回道。
一會後。
“好了。”
“藥都已經上好了。”
“以小兄弟你的體質,應該過幾日就能夠完全愈合了。”老軍醫笑著道。
“有勞了。”
朱正道謝了一聲。
這時!
“朱大哥。”
“張將軍傳見。”
朱高煦快步跑了過來,對著朱正說道。
“有什麼事嗎?”朱正笑著問道。
“肯定是朱大哥你斬將之功落下來了。”
“這一戰多虧了你的悍勇,這才能夠如此順利的破城啊。”朱高煦一臉興奮的說道,而他眼中也是湧現了對朱正的敬佩。
傳見朱正,肯定是好消息。
朱高煦也是發自真心的為朱正高興。
甚至一聲朱大哥都是真心實意,根本沒有所謂燕王之子的架子。
畢竟。
朱高煦是真心敬佩和感激朱正。
當初在通州的救命之恩,今天攻城之戰,朱正更是救了他多次,如果不是朱正,朱高煦已經死了很多次了。
“你小子今天也很不錯,殺了幾個敵軍。”
“好像還有一個敵軍的千戶吧。”朱正笑著道。
“嘿嘿。”
“這都是朱大哥帶著我的。”
“如果不是跟著你,我根本不可能殺敵。”朱高煦也是高興直笑。
看著眼前的朱高煦,朱正心底暗暗想著:“在曆史上,在朱棣死了後,朱高煦可是與朱高熾去爭奪皇位,隻是輸了。”
“也正是如此。”
“五龍同朝。”
“讓大明國運耗儘。”
“雖然朱瞻基的能力不俗,但他們父子都因為身體原因沒有活得太長。”
“然後就出了一個大明留學戰神朱祁鎮,葬送了數十萬大明精銳,這些可都是屬於我漢家王朝的精銳,被他給坑死了。”
“如若以後真的有那種爭奪,讓朱高煦奪了也不錯,至少不會出現那大明戰神了。”
對於曆史的走向。
朱正自然是很清楚的。
為了自己的未來,乃至於未來立國,依仗大明的國力也是可行的。
當然。
這一切也還隻是朱正如今的想法罷了,隨著他實力增強,未來的一切都不會有阻礙。
今天一戰下來,朱正屬性大提升。
又經過了摸屍後,朱正已經將全屬性提升到了600點之上了。
回過神來。
朱正也沒有多想什麼。
“走。”
朱正也不猶豫,升官發財,他可不會拒絕。
看著眼前的朱高煦。
不一會。
密雲城內,府衙大殿!
張玉麾下的眾多軍官齊聚。
凡千戶之上都已經到了。
“拜見張將軍。”
當張玉來到,眾軍官紛紛向著張玉躬身一拜。
而張玉擺了擺手,直接走到了主位前,當即道:“今日一戰,諸位辛苦了。”
“一切為了大明。”
眾人齊聲回道。
“此戰傷亡與戰果已經統計了。”
“我軍傷亡不過千眾,斬敵兩千餘眾,俘獲五千餘眾。”
“此乃大勝。”
“燕王殿下已經傳來了王詔,對我軍大為誇讚。”
張玉眉宇動容的對著眾軍官道。
話音一頓。
張玉目光落在了朱正的身上,當即道:“此戰最大的戰功,毫無疑問,便是朱正。”
眾軍官紛紛看了過去,自然是有驚訝,但沒有任何的嫉妒。
畢竟。
朱正的悍勇可是已經傳開了。
這可是用命博取來的戰功,作為軍中戰將,又豈會有嫉妒之理。
“攻城之際,本將就已經下了破城恩賞之令。”
“率先破城者,依功而賞。”
“今,燕王殿下也有王詔批複。”
張玉表情嚴肅的說著,從桌子上拿起了一封王詔,高高舉起。
見此。
所有將領全部都是躬身一拜:“末將恭聽王詔!”
“攻破密雲城之戰,戰果豐厚,本王已經閱覽。”
“其首功者,第一千戶營副千戶朱正,悍勇破城,斬將殺敵,勞苦功高。”
“經張將軍晉升之令,本王準予副千戶朱正晉【軍侯】之位,統領第一軍侯營。”
“另。”
“朱正自後勤軍轉為主戰軍,雖軍齡不長,卻多次為國殺敵立功,理當重賞。”
“除晉軍侯之位外,加賜爵位,自今日起,賜朱正【世襲縣男】之爵位。”
“另將朱正戰功碩果,全軍宣詔。”
“本王希望朱軍侯能為大明再次建功。”
張玉大聲宣讀著,話音到此,便結束了。
而殿內。
眾多軍官全部都懵了。
晉封軍職。
這是北平軍的軍功賞罰。
但敕封爵位?
這可是需要朝廷,需要當今皇帝才能施展的權柄吧?
“朱棣這倒是有意思。”
“竟然連爵位晉封都出來了。”
“看來他也是懶得理會什麼朝廷了,反正都已經造反了,這爵位朝廷權柄他也不在乎了。”
“索性就用來賜予有功之臣。”
而朱正聞言,心底卻是笑了。
他很明白朱棣的心思。
完全理解。
而張玉看著眾軍官的神情,也是立刻道:“燕王殿下說了,有功之臣不可薄待,爵位封賞雖掌朝廷,但我北平軍起事乃是為了清君側,靖國難,他日鏟除奸佞之後,這些爵位敕封都會一一請示皇上,請皇上敕封。”
“所以諸位無需多想什麼。”
“這爵位本就是有功之臣應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