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從西漢開始,建立千年世家 > 第50章 後世少年得誌者,當以知年為鑒也!

第50章 後世少年得誌者,當以知年為鑒也!(1 / 1)

推荐阅读:

太子劉莊看到劉知年心力憔悴的模樣,不由感到有些心疼。

冠軍侯霍去病的弟弟霍光,年少時被第三世遼東王舉薦入宮為官,後來一路平步青雲,成為了宣帝在位時的權臣。因為日夜處理軍國大事,最終操勞過度病逝。

而現在劉知年躬秉萬機,日夜操勞,比起當年的霍光有過之而無不及。

但太子也是真怕這個被自己視為血肉兄弟的孩子,與當年的霍光一樣因為過度勞累而死。

奈何對方實在不聽勸,每天醒來便來到皇宮禁中問政,夜半深更時方才休息,每天的睡眠還不到兩個時辰。

他的辛苦,太子是看在眼裡的,著實於心不忍。

“知年,孤明日打算去上林苑狩獵郊遊,你隨孤一同前去如何?”劉莊開口詢問道。

狩獵郊遊隻是個幌子,他隻是想找個借口讓劉知年休息一下,彆累壞了身子。

劉知年望著太子關切的麵容,嘴角扯出淺淡笑意:“殿下的好意臣心領了,隻是隴西郡的屯田改製方略尚未”

“孤會命尚書台來接手此事。”太子不解的問道,“你還年輕,還有大把的時間,為何非要急於一時呢?”

“……”

劉知年長歎道:“臣的先祖們策馬揮戈,以武德安天下。臣自幼便身體瘦弱,騎不了馬,便隻能更用心的去學習理政之道,以手中筆來回報皇恩。”

並非所有人都能像靖祖一樣文武全能,既能提筆治國造福萬民,又能策馬出征定天下。

劉知年官服下的骨節如刀削般嶙峋,他自知沒有先祖們的勇武,便隻能另辟蹊徑,更加努力的去學習權謀之術。

曆代遼東王都是大漢的擎天之柱,他不想到了自己這一代,給先祖們抹黑丟人。

太子長歎道:“你說的話固然有理,但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呢?”

“請太子殿下示下,知年洗耳恭聽。”

“你有媳婦嗎?”

“?”

劉知年麵色漲紅,不解的問道:“臣尚還年幼,未曾娶妻”

“這不就得了!”太子聳了聳肩,一針見血的道,“你連個媳婦都沒有,要是你累死了,遼東王府嫡係香火斷絕,你又該如何麵對先祖呢!”

劉知年愣住了,他在思考太子所說的這個問題。

靖祖後人傳承至今,雖說不及中山靖王的後裔那般泛濫,但兩百年下來也有上千人了。

而每一代遼東王都會從旁係的靖祖後人當中,遴選出天賦出眾之人,納入嫡係培養,最後選擇其中最為優秀的人來成為下一代的遼東王。

後來王莽篡漢,劉沉月帶著遴選出來的靖祖後人隱居在遼東鄉中,他的兒子劉九思是那一代靖祖後人中最為傑出的年輕人。

劉九思孤身一人離開遼東,與劉秀再造大漢,成為了第十世遼東王,是名副其實的靖祖嫡係後人。

至於隱居在遼東的靖祖後人,雖然還與洛陽的遼東王府保持著聯絡,但那也隻能算是旁係了。

劉知年是劉九思唯一的兒子,順理成章成為了第十一世遼東王,但也因為年齡較小的原因,他如今尚未娶妻,就更彆說子嗣了。

嚴格的來說,洛陽的遼東嫡係,目前隻有劉知年一個人。

如果他死了,遼東劉氏在洛陽的嫡係血脈便就此斷絕了。

劉知年陷入到了迷茫當中,他本以為自己最大的任務是光複大漢。可現在看來,他最要緊的事應該是娶個媳婦,最好多娶幾個,然後努力的去多生兒子,壯大遼東劉氏嫡係血脈。

靠!

看到劉知年愣神的模樣,太子忍俊不禁道:“怎樣,現在願意隨孤一同郊遊狩獵了嗎?”

“臣遵命。”劉知年見推辭不得,無奈的點了點頭。

……

翌日。

春風得意馬蹄疾,上林苑草長鶯飛。

太子劉莊策馬揚鞭,身後跟著一眾羽林郎,當真是意氣風發。

劉知年雖不善騎射,卻也換了一身輕便的獵裝,騎著一匹太子特意為他尋來的性格溫順的白馬,尚還在嘗試馴服坐騎。

頭一次騎馬,劉知年的動作生疏,在馬背上顯有些手足無措,仿佛隨時都有可能摔下去。

來上林苑的不止他們二人,還有當今的漢帝劉秀與皇後陰麗華。

隻不過這二位並未參與狩獵,隻是在營帳裡休息,遠遠的看著太子與劉知年。

“皇後,你覺得知年這孩子如何?”漢帝劉秀輕捋長須,輕笑著問道。

陰麗華望著遠處馬背上略顯狼狽的少年,眼中浮現出一絲憐惜之色:“知年生性溫和、博學廣知,雖不善騎射,卻比朝中那些紈絝子弟強上百倍。”

說到這裡,她頓了一下,憂慮道:“臣妾聽聞,國都洛陽最近有不少功臣家族的二代子嗣飛揚跋扈,整日裡惹是生非,鬨出來了不少的禍事。”

“朕複國大漢才不過三十年,危機隱患便已經初見端倪。”劉秀歎道,“這都是無法避免的事情,隻能交給後世人來處理。”

“所以陛下才會重用知年,不是嗎?”皇後淡淡的笑道,“將朝中軍政大權交於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也隻有陛下能有這樣的魄力了。”

“他配得上朕的信任,自他接手禁中政務之後,各地災禍得以平息,各地的盜匪也銷聲匿跡,憑借著過人的政治手段,就連一開始質疑他的大臣們也都心服口服了。”

說到這裡,劉秀不由稱讚道,“以弱冠之年,而能處變不驚,謀定後動,此非天授之才而何?後世少年得誌者,當以知年為鑒也!”

漢帝對劉知年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深知自己已經沒有多少年的壽命了,為了大漢國運能繼續昌盛下去,他必須要謹慎的謀劃未來。

在他看來,自己死後必定會是太子劉莊繼承皇位。

人到了晚年的時候,總會變得焦慮起來,縱然是劉秀這樣的雄主也不例外。他也會焦慮太子劉莊是否能坐穩皇位,又是否能守住大漢的基業。

但當他看到劉知年之後,頓覺安心了下來。

有劉知年這位遼東王輔佐,何懼大漢不興!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