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王莽的恐懼(1 / 1)

推荐阅读:

新朝國都,常安(長安)。

皇宮之中,時年六十餘歲的皇帝王莽坐在龍案之後,翻閱著案台上來自各地的軍報。

他眉心間帶著憂鬱,由此可以見得新朝的國情並不樂觀。

事實也確實如此,自從他篡漢稱帝以來,便一直在遭遇天下人的反對,不僅僅是言辭上的口誅筆伐,更有甚者直接揭竿起義了。

譬如東郡太守翟義,打著為遼東王劉慕白複仇,匡扶漢室的旗號,起兵十餘萬,擁護嚴鄉侯劉信為天子,三輔二十三縣十餘萬人起而響應。

王莽派大軍前去鎮壓,用了接近一年的時間,耗費了巨大的代價,才將勉強將翟義等人的叛亂平息。

然而翟義的叛亂還隻是一個開始,後續的叛亂接連四起,新朝軍隊忙的焦頭爛額,卻也來不及去兼顧各地,他們平叛的效率遠遠趕不上叛亂出現的速度。

一起叛亂尚未平定,便已經又有十起叛亂誕生了。

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宦官匆忙的走進殿內:“陛下,陽關傳來八百裡加急!”

王莽對此早已習以為常,平靜的問道:“又是哪個地方叛亂了?”

“陛下,不是叛亂!”宦官的麵色驚懼,“是靖祖後人出現了啊!”

王莽卻聳了聳肩,無奈的說道:“靖祖的後人一年能出現十幾個,這種小事還有必要稟報嗎?”

不是王莽不重視,實在是這種事情發生的太多了,讓他對此感到有些麻木。

自從末代遼東王劉慕白死後,其子劉沉月不知所蹤,便一直有人假冒自稱是靖祖的後人。

一年下來,能有十幾個靖祖後人的出現,有的人自稱是劉沉月、也有人自稱是末代遼東王之孫,更有甚者自稱是靖祖私生子的後裔。

但這些人的目的都隻有一個,那便是想要以此來號召民眾,加入他們造反的軍隊。

而且還真的有不少百姓信了他們的鬼話,當即便丟下了鋤頭,提起刀去跟著他們造反了。

由此也可以見得,靖祖在大漢百姓們心中,威望有多麼大了。

最開始的時候王莽還會驚懼不已,因為他是真的害怕靖祖的後人來找他報仇。

他抓了不知道多少假冒的靖祖後人,最後卻發現沒有一個是真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莽也逐漸放下了戒心,連他自己都覺得,靖祖後人或許是真的死絕了。

“陛下,這次不是假的,是真的!”宦官急切的說道,“一個叫劉秀的叛軍頭領,不遠千裡親自前往遼東尋找靖祖後人的蹤跡,最終請了一個叫劉九思的年輕人出山,據說是第九世遼東王劉慕白之孫!”

“劉慕白的孫子有那麼多嗎?”王莽不由笑出聲來,“朕這些年,殺了幾十個遼東王的孫子,難道這些人都是真的嗎?”

“陛下,那個叫劉九思的年輕人,他手上有遼東王璽!那遼東王璽經過了鑒定,已經確定是真貨了!”

聞言,王莽的笑容逐漸定格在了臉上。

這年頭,靖祖後人可以作假,但遼東王璽是做不了假的。

這東西是高祖所賜,有各種防偽手段,想要偽造堪稱難如登天,全天下也隻有一枚!

第九世遼東王劉慕白死後,王莽為了尋找這枚王璽,曾派人徹查過長安的遼東王府,甚至連遼東的那座王宮都搜過了,最終卻沒有任何下落。

這枚王璽能帶來的影響力太大了,甚至能與天子手中的傳國玉璽並列!

王莽最終尋找王璽未果,便不惜一把火將遼東王府燒掉,並宣告眾人,聲稱遼東王璽已經在大火中燒成了灰燼。

誰都沒有想到,時隔幾十年,遼東王璽居然又一次現世了!

王莽強壓下心中的不安,問道:“你是說,一個叫劉秀的叛軍頭目,找到了攜帶遼東王璽的靖祖後人?”

“回陛下,確實如此。”

“那個叫劉秀的人,在陽關有多少兵馬?”

“劉秀與他的兄長劉縯,兵少將寡,在作亂的初期,甚至是騎著牛上陣,後來才稍有起色,但依舊不算強大,總共也就幾千兵馬。”

“……”

王莽沉默片刻,道:“傳朕旨意,命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四十二萬大軍,攻打陽關!

務必要誅滅劉秀為首的叛軍,擒下那個所謂的靖祖後人劉九思,把遼東王璽帶回來!”

此刻的他已經動了真火。

為了劉九思,他願意舉國之力,隻為出兵攻打一個小小的陽關!

……

陽關城中,一眾義軍的將領們正好奇的打量著身著素衣的年輕人。

那年輕人一襲素衣勝雪,眉目如畫,氣質儒雅隨和。他身形修長,衣袂翻飛間更顯飄逸出塵。

“娘嘞,那個就是遼東王的孫子?”

“真稀罕啊,這靖祖的人就是不一樣啊,長嘞真牛逼啊!”

“真嘞假嘞啊,俺可聽說有好些個冒充靖祖後人的家夥,真要是遼東王的孫子,能跟咱們這些貨混在一起?”

“那還能有假,人那王璽你沒看到?金的,看著就牛逼,咋可能是假的!”

“就是,俺可聽說過,靖祖的後人都長得賊俊,你瞧這小夥,長得那麼牛逼,肯定錯不了,絕對是真的!”

這些義軍將領大都是草根出身,沒什麼文化。

他們本來就是農民,不知道誰吼了一嗓子說“活不下去的跟老子來,有飯吃”,然後就掄起鋤頭造反去了。

劉秀聽到這些話尷尬的滿頭大汗,恨不得用腳趾頭在地上摳出一道縫鑽進去。

他趕忙帶著歉意的對劉九思說道:“九思先生,我們軍中的這些都是粗人,說話也比較土氣,還望先生不要怪罪他們。”

劉九思卻笑著擺了擺手,說道:“這算不上是什麼事,當年高祖皇帝四十多歲的時候尚且默默無聞,卻隻用了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天下,成為我大漢的開國之祖!

今日的無名之輩,來日便有可能名揚天下。

我觀諸位將士,定能如樊噲、夏侯嬰等人般,成為大漢複興的功臣名將!”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高祖劉邦,四十七歲在村口看狗打架,五十四歲成為天下之主。

在劉九思看來,劉秀便是下一個劉邦,而軍營中的這些將領,在未來也都將立下從龍之功,成為複興大漢的名將!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