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外,王莽冷漠的注視著這一切。
效忠於他的死士們無情的屠戮著禁軍侍衛,向著未央宮發起進攻。
死士們離未央宮每近一點,王莽都能如癡如醉的感覺到,自己距離掌控更近了一些。
沒有哪個男人能拒絕這種誘惑。
當年高祖劉邦第一次前往秦都鹹陽,便看到了大秦始皇出巡。高祖劉邦看了許久,等到秦皇走後,他才感歎道:“大丈夫當如是也!”
人人欲為天子也!
誰不想威儀天下,享受萬民供奉,駕封九五之尊!
王莽不覺得自己錯了,即使再讓他選擇一萬次,他依舊會選擇造反。
他所求,乃是成為天下共主!
……
未央宮中,新帝劉欣已然被嚇得瑟瑟發抖:“遼東王,是叛軍殺過來了嗎?”
劉慕白歎息一聲,道:“陛下,事已至此,臣也無能為力了。”
他恨,恨上天為何不能再給他一個月的時間。
隻要一個月!
他自信能帶著邊軍回守長安,平定亂局!
但現在一切都來不及了,王莽是個聰明人,也知道不能給他任何機會。
隻是遼東王這個名號,便象征著奇跡。
所以王莽選擇了先下手為強,斷絕了劉慕白創造奇跡的可能性。
“靖祖啊,後世子孫劉慕白不孝,終究還是沒能守住大漢。”
劉慕白長歎一聲,持劍走向殿外。
新帝見狀,趕忙出言阻攔:“愛卿,外麵都是叛軍,你還出去作甚?”
劉慕白回頭看了他一眼,眼神平靜:“陛下,臣肩負遼東王之名,如今就算是死,臣也隻能戰死,絕不可能苟活!”
隨後,他便義無反顧的走了出去。
……
秋風颯颯,寒意徹骨。
叛軍已經殺至殿前,正欲衝進未央宮時,卻忽然又停下來腳步。
隻因,劉慕白此刻持劍而出,守在殿門之外。
一人,一劍,守一國!
大丈夫當如是也!
他用最平靜的語氣說出了最凶狠的話:
“敢上前者,孤皆斬之!”
二百年大漢,九世遼東王,數次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到,此非天命乎?!
這一刻,劉慕白仿佛不是一個人,他的身後還站著劉安、劉潛、劉厭等八位遼東王的英靈虛影!
他攜九世之天命,為大漢守最後一道國門!
三千死士,竟被一人之氣勢鎮的節節後退,無人再敢上前!
“遼東王,果然大丈夫也!”
忽然有人高喝一聲,旋即死士們便讓出了路,讓其走上前來。
眾人皆懼,唯獨王莽毫無懼色,直視劉慕白:“遼東王,可願為吾之臣?
吾可立下血誓,漢室如何對待遼東王,王莽及後人有過而不及,願世代奉遼東王為座上賓!”
雖然王莽自己也清楚,遼東王是阻擋他篡漢最大的敵人。
但他更想將這個敵人收為己用。
誰不想擁有一個世代忠心耿耿,且頗有能力的遼東王呢?
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收服對方。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
而遼東王的氣節,無人能出其右!
果不其然,下一刻劉慕白便嘲諷道:“憑你也配?”
他甚至不屑於再對王莽這個篡漢逆臣多說一個字!
王莽歎息了一聲,退至眾人身後:“動手吧。”
……
這一日,劉慕白一人一劍,擋三千死士,力竭而亡。
……
《古今英雄錄》:西漢英雄之多,數不勝數。
可如果說起悲情英雄,應該沒有人能超越第九代遼東王劉慕白了。
他一生都在想著匡扶漢室,竭儘全力最終也未能如願,最終攜九世之烈,戰死於未央宮外。
或許他真的有機會去拯救腐朽的大漢,但這些機會最終被漢成帝劉驁給毀掉了。
但遼東王的故事並沒有到這裡就結束了。
劉慕白為大漢最後留下了兩把劍。
第一把劍,自古中國尊重所有忠義之人。
劉慕白死了,但他的死卻也卻也激起了天下人的憤怒。
王莽雖然篡位成功,但他的皇位尚未坐穩,便要去麵臨全天下人為遼東王的複仇。
第二把劍,則是他的兒子劉沉月。
……
綏和二年秋,王莽發動兵變,攻入皇宮。
遼東王劉慕白戰死,王莽逼迫漢帝劉欣禪位。
同年,王莽入高祖廟拜受,禦王冠即天子位,改國號為“新”,王莽為“新始祖”。
隨後,他改長安為常安,稱“始建國元年”。
自此,西漢滅亡,共一百九十六年。
王莽篡位之後,近二十年的時間裡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裡、哀鴻遍野,仿佛上天都在懲罰他的不義。
赤眉、綠林、銅馬等地紛紛起義,斥責“王莽殺遼東王,上天憎惡,故降天罰”之名,起兵反莽。
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劉慕白留下的第一把劍,便已經讓王莽建立的新朝出現了裂紋。
更始元年二月,西漢宗室劉玄被擁立為帝,建元“更始”,是為更始帝。
同一時期,更始漢軍中還有一對兄弟被分彆受封為大司徒與偏將軍。
這一對兄弟,哥哥名為“劉縯”,弟弟名為“劉秀”。
……
遼東一村鄉裡,耕夫們正忙著收拾莊稼,卻忽然注意到有一隊騎兵策馬而來,所過之處塵土飛揚。
為首者是兩個健壯的漢子,看上去年長的是哥哥劉縯,而比較年輕的則是弟弟劉秀。
“秀兒,你確定這窮鄉僻壤裡居住著那位末代遼東王的兒孫?”
劉縯有些懷疑的問道,“雖說我沒見過遼東王,但義軍們到現在都打著他的名號反莽,他的兒孫會居住在這種破地方?”
那位遼東王是何等的鼎鼎大名,雖然已經死了二十多年,但天下人至今對其尊崇至極!
萬民至今仍奉靖祖為帝!
但是自從劉慕白死後,便無人再知曉遼東劉氏的下落,隻是細細碎碎的有些傳聞,說是末代遼東王之子已經返回遼東,居住在一座無名的鄉村裡。
但這些話聽聽就好了,沒有人當真。
唯獨有一人卻對此信以為真,甚至不惜跨越千裡,跑到遼東尋找蹤跡。
劉秀凝眉說道:“兄長,我來之前也不確定遼東王的後人是不是住在這裡,但我現在有些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