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
一聲悶雷響破夜空。
屋內悶熱,李哲本就睡得不踏實,猛的睜開眼,緩了幾秒,腦子才徹底清醒。
壞了,黃瓜苗在院子裡。
“啪嗒……”李哲拉下燈繩,跳下土炕,拽開堂屋木門栓,走出院子。
屋外陰雲密布,天氣陰沉,潮乎乎的風卷著土腥味。
眼瞅著要下雨了,李哲不敢耽擱,拿起一塊靠在牆邊的木板,跑到了黃瓜苗旁邊,將一盆盆黃瓜苗放到木板上,搬進屋裡。
木板麵積一平米左右,一次能裝近百盆黃瓜苗,跑個十來趟就能搬完。
李父聽到動靜,也走出堂屋,抬頭望著陰沉沉的天,“早該下了。”
他也抄起一塊木板,幫著李哲搬運黃瓜苗。
父子兩人一起乾,速度明顯加快了。
“大半夜的作啥妖呢?”王秀英趿拉著布鞋出來,看著擺在堂屋的黃瓜苗,“都擺這堂屋還能下腳?往西屋勻兩摞。”
李哲搬運了六七趟,黃瓜苗都挪進了屋裡,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天空已經淅瀝瀝的落下雨滴。
“嘩……”
雨水越下越大,豆大的雨滴猶如瓢潑一般。
李哲坐在屋內卻沒有多少安全感,瞅了瞅房頂,又望了望地麵。
這棟土坯房太舊了,地下還遺留著地道,李哲很擔心它會提前倒塌。
“爹,咱家房基底下是不是還留著地道?”
“有,往年村裡家家戶戶都有地道,前些年都已經填了。咋想起問這個了?”
如果地道沒填,還有補救措施。
現在地道已經填埋,說明回填泥土沒有夯實,雨水衝刷後造成塌陷;如果補救,需要將地道重新挖開夯實回填泥土,不說工程量有多大,挖掘過程就可能會造成塌陷。
父母也不可能同意他這麼做。
“爹,咱家的房子太舊了,一下雨就掉牆皮,房子下麵遺留著地道,我真怕一場大雨把房子衝塌了。”
“呸呸呸,瞎說什麼呢。”老李臉色一變,房子的毛病他能不清楚,奈何家裡沒錢蓋新房,他也沒轍。
“爹,你要不困就來西屋,咱倆合計合計建大棚的事。黃瓜苗已經栽上了,還是放在大棚裡踏實。”父親這幾天的表現,李哲看在眼裡,心裡也清楚,他隻是不反對,並不代表就支持自己建大棚。
建大棚是個大工程,李哲一個人很難完成,他需要獲得父親的支持。
老李皺皺眉,略一遲疑,還是跟著兒子走進西屋。
父子倆坐在炕沿上,李哲說道,“黃瓜苗已經栽種了,二十天左右就要移栽,我準備著手建大棚了。”
老李往東屋瞅了一眼,低聲問,“你想咋弄?”
“明個兒我去買建造大棚的材料。要是下午回來得早,咱爺倆去地裡看看,確定建大棚的位置。”
“才剛進九月份,地裡的玉米還沒熟透,現在就施工,那地裡的莊稼咋辦?”
“提早收割。”
老李皺眉道,“現在割了玉米肯定會減產。”
“損失多少,我補貼上。”
“我跟你娘合計合計。不早了,睡吧。”老李打了個哈欠,起身離開了。
李哲也沒指望他能利利索索的答應自己,那也不是他的作風。
雖說幾十年不見父親,有些事已經記不清了,但哥哥的性格和父親相似,他和哥哥相處了幾十年,對哥哥的性格再了解不過。
他哥屬於那種猶豫猶豫的性子,沒有主見,很少拿主意,要麼被人推著走,要麼被事推著動。
隻要他沒有明確反對,就問題不大。
這也是為什麼李哲要先買建材,後選地址,錢花了,沒有退路,老李就隻能跟著他乾。
……
清晨,雨後的空氣格外清新。
趁著天氣涼爽,李哲沒吃早飯就出門,去了後麵的趙家。
“柱子。”
看著院門半開著,李哲推門進了院子,大黃趴在牆邊,瞅了一眼,又低下頭,一副無精打采的模樣。
李哲瞧它肚子更大,應該快下崽了。
“哥,進來坐。”趙鐵柱站在門口招呼了一聲,“吃早飯沒,坐下一塊吃點。”
方桌東側擺著一個黃色篦子,裡麵裝著四個兩盒麵的饅頭,旁邊還有一碟鹹菜絲和醃辣椒。
這飯菜雖然簡單,卻比李家要強不少。
李哲也不跟他客氣,坐在桌子旁,拿起兩盒麵的饅頭,就著鹹菜吃起來。
鹹菜是用醋拌過,吃起來十分爽口。
李哲吃了兩個饅頭,又喝了一碗熱水溜溜縫,“上次托你打聽塑料薄膜有消息了嗎?”
“廊方市裡有個國營廠,咱鎮上還有個鎮辦廠。聽說早先是一家廠,後來鬨分家。市裡那個體麵些,貨全價高。鎮上這個估摸小,勝在便宜。”
“我想去這兩家塑料廠看看,你今兒個有空嗎?跟我跑一趟。”
“中,趁著涼快,咱現在就走。”趙鐵柱起身,去院子裡套馬車。
兩人坐著馬車趕往萬安鎮,上午的天氣不算太熱,吹著微風,夾雜著泥土的氣息,彆有一番風味。
萬安塑料廠位於萬安鎮北側,位置有些偏,如果不是趙鐵柱帶路,很難找到這裡。
塑料廠東側是一排白色圍牆,中間掛著‘大乾四化’的橫幅,門左側掛著塑料廠牌子,右側掛著工會委員會的招牌。
塑料廠的大門開著,門衛室外坐著一個頭發花白的老頭。
“籲……”趙鐵柱駕著馬車停在門口,將馬鞭扔到車上,笑著說,“劉大爺,您老忙著呢。”
劉大爺抬頭,陽光有些刺眼,眯起眼睛,“是你小子呀,又來廠裡拉活?”
“這是俺哥,要買塑料薄膜,我就把他介紹到咱廠裡來了。”
“那敢情好,俺帶你們進去。”劉大爺站起身,瞅了李哲一眼,領著兩人進了塑料廠。
三人繞過中間的小花壇,往右手邊走了不遠,劉大爺喊道,“小馬,出來一下。”
右手邊第二間辦公室走出一個穿工裝的青年,瞅了瞅李哲兩人,又對著劉大爺問,“大爺,啥事呀?”
“這兩位同誌要買塑料薄膜,你接待一下。”劉大爺說完,又望向趙鐵柱,“業務上的事你們跟他談,馬車俺看著。”
“謝謝劉大爺。”
老頭揮揮手,牽著馬車走了。
穿著工裝的男子招呼道,“兩位同誌,我姓馬,是咱們塑料廠的銷售員。你們需要什麼產品跟俺說。”
李哲說道,“我們是來采購農用塑料薄膜的,需要保溫性好,透光,結實耐用,厚度在012到015毫米之間。”
姓馬的銷售員說道,“我帶你們去樣品室,那裡有我們廠生產的所有產品,想要什麼自己挑。”
樣品室是位於銷售科不遠的一個小倉庫,裡麵擺放著各式各樣的塑料產品,以臉盆、塑料桶、塑料杯等日用品居多,還有一些常見的塑料管、塑料布、塑料膜具。
姓馬的銷售員指著樣品室的西牆角,“我們廠一共有兩款塑料薄膜,就在那邊擺著,價格都是四塊錢一平米。”
李哲走近一瞧,有一款塑料薄膜是黑色的,透光率太低,不適合做棚膜,但可以做地膜。
還有一款是透明薄膜,摸起來有些粗糙,用手指敲擊發出的聲音有些沉悶。
李哲拿起透明塑料薄膜,對著光亮的地方照射,看到其中夾雜著不少的氣泡,他放下了塑料薄膜,問道,“咱廠還能生產其他類型的塑料薄膜嗎?”
姓馬的銷售員搖頭,“暫時沒有這種計劃。”
“行,那你先忙,我們合計合計。”李哲給趙鐵柱使了個眼色,兩人走出了樣品室。
趙鐵柱小聲問,“哲哥,這個料子行不?”
李哲用隻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說,“那款塑料薄膜表麵不光滑、厚度不均勻、其中還有雜質,會影響薄膜透光度和強度。
透光度差會限製蔬菜光合作用,影響蔬菜生長。同時也會導致溫度低,影響大棚的保溫。”
其他的建材可以將就,比如說沒有專門育苗器,李哲可以用報紙製作,這並不影響。
但棚膜不行,必須嚴格把關,透光性、保溫性、耐用性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