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秘密基地(1 / 1)

推荐阅读:

清晨的微光剛剛越過山巔,李明就已經收拾好行裝,準備啟程前往西藏。睡了一整夜後,他的體力已經基本恢複,源力也重新充盈體內,帶來一種溫暖的能量感。

營地門口,林雪和一名他不認識的中年男子正在等候。男子身著普通便裝,但舉手投足間透露著軍人的氣質。

“李明,這是王教授,”林雪介紹道,“國家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守夜人的高級顧問。他將和我們一起前往拉薩。”

王教授和藹地微笑,向李明伸出手:“久仰大名,李明同學。你在困難情況下展現的能力和冷靜令人印象深刻。”

李明回握他的手,感到一絲熟悉的源力波動—王教授顯然也是一名引導者,雖然能量特性與林雪和自己都不同。

“我們的飛機在臨汾機場等候,”林雪說明,“那是一架軍方特彆調配的直升機,將直接送我們到拉薩。路上約四小時。”

旅途平穩無事。直升機內部經過特彆改裝,比普通軍用直升機更加舒適。王教授大部分時間都在研究一本古籍,偶爾做些筆記;林雪則在檢查裝備和查看情報;李明則利用這段時間練習控製源力。

他發現自己對水的親和力確實異常強大。即使是機艙內濕度很低的空氣,他也能感知並聚集微量水分,形成小水珠在指尖跳動。更讓他驚訝的是,他似乎能夠感知遠處的水源,就像雷達一樣。

“水元素引導者,”王教授注意到他的練習,評論道,“這是罕見而強大的親和力。深淵文明中,水元素被視為生命之源,也是最難掌控的元素之一。你的天賦相當特殊。”

“每個引導者都有特定的元素親和力嗎?”李明好奇地問。

“是的,雖然有些人可以操控多種元素,但通常都有一種主要親和力。林雪的是光元素,能夠操控光和熱能;而我的親和力在於金屬元素。”

“這些親和力是怎麼決定的?”

王教授思考片刻:“部分由基因決定,部分由個人特質和生活經曆塑造。有趣的是,親和力往往反映了一個人的核心性格。水元素引導者通常適應力強,看似柔軟卻能穿石擊堅,就像水一樣。”

這個解釋讓李明若有所思。的確,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適應力強的人,能在各種環境中找到生存之道。但他從未想過這種特質會與某種神秘能力相連。

直升機開始下降,窗外已是拉薩的景色。布達拉宮巍峨地矗立在高原上,白牆紅頂,莊嚴神聖。李明想到那把隱藏在其下方的金屬鑰匙,不禁感到一陣期待和不安。

然而,直升機並沒有降落在市區或機場,而是繼續飛向城外的一片山區。最終,他們降落在一個被高山環繞的隱蔽穀地中。穀中有幾棟現代化建築,周圍設有嚴密的安保措施。

“歡迎來到朝陽站,”林雪介紹道,“守夜人在西藏的秘密基地之一,專門研究高原地區的深淵現象。”

他們剛下直升機,就有一隊人員迎上來。領頭的是一位中等身材的中年女性,鷹鉤鼻,銳利的雙眼,給人一種不怒自威的感覺。

“林上尉,王教授,”她簡短地點頭致意,目光落在李明身上,“這位就是李明?我是何梅,朝陽站站長。”

李明禮貌地問好,注意到何站長的製服與林雪的略有不同,肩章顯示她的軍銜更高。

“情況有變,”何站長直入主題,“我們需要立即開會,詳細分析你們的發現和下一步計劃。”

基地內部比外表看起來要大得多,明顯經過地下擴建。主控室設備先進,大型顯示屏上顯示著各種監測數據和地圖。幾名工作人員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氣氛緊張而專注。

“三天前,北京時間淩晨2點14分,我們的監測網絡檢測到布達拉宮區域出現了強烈的源力波動,”何站長站在中央顯示屏前解釋,“這與你們在九龍山發現的時間非常接近。隨後,當地監測人員報告了一係列異常現象:水井水位變化、儀器故障、甚至有目擊者稱看到古老建築物周圍出現了幻影。”

顯示屏切換到一組照片,展示了布達拉宮周圍模糊的光影,形狀類似於已經不存在的古代建築。

“這些是時間殘影,”王教授解釋,“當界門不穩定時,過去的影像會暫時滲透到現實中。這通常是源力泄漏的征兆。”

“更令人擔憂的是,”何站長繼續道,“昨天我們的偵察小組在布達拉宮西側發現了這個。”

屏幕顯示了一張照片:一個金屬碎片嵌在岩石中,形狀和材質與九龍山洞穴中那個沉默守衛極為相似。

“守衛已經在這裡活動了,”林雪凝重地說。

“不隻是活動,”何站長糾正,“他們在搜尋。根據我們的情報,至少有三個守衛單位在布達拉宮區域被目擊,雖然它們使用某種隱形技術避開了普通人的視線。”

這意味著競賽已經開始—李明和守夜人與沉默守衛正在爭奪同一件憑證。

“鑰匙的具體位置在哪裡?”何站長轉向李明。

李明回想從晶體核心獲取的影像:“布達拉宮下方的一個地下空間,看起來像是一個古老的修行洞窟,被後來的建築掩蓋了。入口處有一個特殊的符文標記,形狀像是三角形中有九個小圓。”

王教授立即在平板上畫出這個符號,向大家展示:“這是深淵文明中知識守護者的標誌。這個符號在西藏地區的一些古老遺跡中也有發現,但一直被誤認為是佛教符號。”

何站長點頭:“我們有布達拉宮的詳細地圖,包括旅遊區之外的區域。但要在不引起注意的情況下搜索地下空間仍然是個挑戰。”

“更大的問題是沉默守衛,”林雪指出,“如果他們也在尋找入口,我們很可能會再次遭遇衝突。”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分成兩組行動,”何站長解釋了計劃,”第一組由林雪帶領,包括李明和特戰隊員孫強,負責尋找憑證;第二組由王教授領導,配合基地技術團隊,在外圍建立乾擾網,減緩守衛的探測和行動。”

她轉向李明:“你的源力感知能力對定位入口至關重要。另外,根據記錄,隻有繼承者才能安全取出憑證,其他人觸碰可能會觸發防禦機製。”

這項任務的重量突然壓在李明肩上。雖然他在九龍山已經經曆了一次危險,但那更多是被動應對;而現在,他將主動深入一個可能有多個守衛巡邏的區域,尋找一件他們同樣想要的物品。

“什麼時候行動?”他問道,努力保持聲音平穩。

“今晚午夜,”何站長回答,“屆時人流最少,守衛也傾向於在這個時間段活動。在此之前,你們需要熟悉地形、裝備和應急預案。”

會議結束後,李明被帶到一個準備區,那裡有特製的裝備等待他:源力增強服、通訊器、應急醫療包以及一些特殊工具。

林雪在旁邊對他進行簡短的培訓:“這套服裝能夠增強你的源力控製,同時提供一定的防護。通訊器采用加密頻道,即使在強源力場中也能保持信號。記住應急預案:如果我們被分開,立即前往預設的彙合點;如果遭遇無法對抗的守衛,優先撤離而非硬拚。”

正當李明熟悉裝備時,一名年輕的士兵走了過來,自我介紹道:“孫強,特種作戰小組成員,這次行動的火力支援。”

孫強看起來比李明稍大幾歲,身材魁梧,目光銳利。他遞給李明一把特製手槍:“源力彈藥,對付守衛的有效武器。雖然我希望你用不上它。”

李明接過武器,感到一陣不適。作為一名學者,他從未想過自己會需要使用槍械。

“不習慣?”孫強注意到他的表情,“相信我,麵對那些機器,你會希望有一些火力的。我在九龍山的軍方報告中讀到了關於那個守衛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擔憂。”

“它們真的有那麼強大嗎?”

“根據我們的分析,那隻是一個偵察單位,戰鬥能力較弱。真正的戰鬥單位據說一個就能摧毀一支裝甲連。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找到那些憑證,在事情失控前阻止他們。”

這段對話讓李明更加緊張,但也強化了任務的緊迫性。他不是為了個人榮譽或好奇心而戰,而是為了防止一場可能的災難。

下午,李明得到了短暫的休息時間。基地為他安排了一個簡單但舒適的房間。他躺在床上,嘗試平靜心緒,思考著即將麵臨的挑戰。

突然,他注意到床頭櫃上有一個他沒見過的小包裹。打開一看,裡麵是一本古舊的筆記本和一張紙條:

“這是我祖父的日記,他曾是第一批發現布達拉宮下秘密空間的探險者之一。也許對你有所幫助。—林雪”

李明好奇地翻開筆記本,發現內頁是一個老人的詳細記錄,描述了1956年一次秘密考察的經曆。根據記錄,探險隊在布達拉宮下發現了一個預示佛教傳入前的古老洞窟群,洞窟中有不符合當時任何已知文明的符文和裝置。

特彆引人注目的是一段描述:

“第七天,我們進入最深的洞窟。牆上的符文在燭光下竟然發出淡淡的藍光,仿佛活物一般。洞窟中央有一個石台,台上嵌著一把金屬器物,形似鑰匙。丁教授嘗試取出它,卻被一股無形力量彈開,昏迷三天。離開時,我繪製了詳細地圖,但總感覺某些轉彎和路徑在回憶中變得模糊,仿佛那地方本身具有迷惑人心的能力”

筆記最後附有一張手繪地圖,標注了從布達拉宮西側一個隱蔽入口到達那個神秘的洞窟的路線。這無疑將對今晚的任務有巨大幫助。

李明感動於林雪的體貼,同時也更加確信她是可以信任的。無論守夜人作為組織有何議程,至少林雪本人似乎真心希望幫助他完成任務,阻止沉默守衛的威脅。

傍晚時分,基地食堂提供了豐盛的晚餐,但李明胃口不佳,隻吃了一些高能量食物作為行動前的準備。

九點整,行動小組集合完畢。除了李明、林雪和孫強外,還有兩名技術人員負責監控和通訊支援。何站長親自為他們做最後的任務簡報。

“根據最新情報,至少有兩個守衛單位仍在布達拉宮區域活動。為減少可能的衝突,我們安排了調離行動,嘗試將他們引向假目標。”

顯示屏上顯示了行動路線:他們將使用隱形直升機靠近布達拉宮西側,然後徒步前往李明祖父筆記中標記的秘密入口。預計全程需要約三小時,如果順利的話。

“記住,”何站長最後強調,“憑證是主要目標,但你們的安全更重要。如果情況惡化,立即撤退。我們失去了太多優秀的人員,不能再冒險了。”

這句話讓李明猜測守夜人可能之前有過與守衛交鋒的慘痛經曆。

十一點三十分,行動開始。小組乘坐一架經過特殊處理的直升機,表麵覆蓋了某種能夠吸收雷達和源力波動的材料,使其幾乎隱形。直升機在布達拉宮西側的山坡上悄然降落,隊員們迅速下機,直升機立即離開。

夜晚的拉薩寒冷而靜謐。布達拉宮在月光下如同一座沉睡的巨獸,威嚴而神秘。小組啟用了夜視設備,沿著預定路線謹慎前進。

“源力讀數正常,”一名技術人員小聲報告,”暫時沒有檢測到守衛活動。”

他們找到了筆記中描述的入口—一個被岩石和灌木巧妙掩蓋的小洞。洞口窄小,僅容一人彎腰通過。

“我先進去,”林雪決定,“李明跟在我後麵,孫強斷後。其他人在外麵警戒,保持通訊暢通。”

林雪點亮一個特製的光源,鑽入洞中。李明深吸一口氣,跟了進去。洞道比想象的要窄,他不得不半蹲著前進。空氣中彌漫著古老的塵土氣息,混合著某種金屬的味道—源力的痕跡。

走了約十分鐘,通道突然變寬,他們來到一個小型洞廳。洞壁上刻滿了符文,正如筆記中描述的那樣,在光源照射下泛著微弱的藍光。

“這些符文”林雪輕聲道,“它們是活的。”

李明感到玉佩在口袋中變熱,似乎對周圍環境有所反應。他取出玉佩,發現它也開始發光,符文與牆上的圖案呼應著。

“這裡曾經是一個深淵前哨站,”李明突然意識到,不確定這知識從何而來,“用於監測高原地區的源力流動。後來被遺棄,又被當地人發現並改造成修行場所。”

林雪驚訝地看著他:“你怎麼知道這些?”

“我不確定,”李明誠實地回答,”這些信息突然就在我腦海中出現了,像是記憶,但不是我的記憶。”

“血脈記憶,”林雪輕聲說,“繼承者特有的能力。隨著你與深淵接觸越多,這些記憶會越來越清晰。”

他們繼續前進,通道開始向下傾斜,空氣變得更加潮濕。源力的濃度也在增加,李明能感覺到它如同微小的電流般流過皮膚。

通訊器突然傳來警報聲:“警告,檢測到源力異常波動!可能有守衛接近你們的位置!”

林雪立即做出決定:“加快速度。如果守衛已經發現這個地方,我們必須搶先找到憑證。”

他們幾乎是小跑著前進,很快來到筆記中描述的最深處洞窟。洞窟呈圓形,直徑約二十米,頂部懸掛著藍色晶體,提供微弱的光線。中央確實有一個石台,台麵上凹陷處嵌著一把金屬鑰匙,外觀古樸而精致。

“就是它!”李明快步走向石台。

就在此時,洞窟另一側的牆壁突然炸裂,碎石四濺。一個沉默守衛走了進來,比九龍山那個更大,裝甲更厚重,武器係統也更加複雜。它的光學傳感器立即鎖定了三人,特彆是正接近石台的李明。

“小心!”孫強大喊,同時拔出源力手槍,向守衛射擊。

能量彈擊中守衛的護盾,造成了輕微乾擾,但沒有實質性傷害。守衛抬起武器臂,對準李明。

林雪迅速反應,雙手聚集光元素,發射出一道刺眼的能量束,直擊守衛的光學係統。守衛被暫時乾擾,射擊偏離了目標。

“取鑰匙!快!”林雪喊道,繼續發動攻擊,為李明爭取時間。

李明衝向石台,伸手去拿那把鑰匙。當他的指尖接觸到金屬表麵時,一股強烈的能量波動從鑰匙傳來,但不是排斥,而是某種認可。鑰匙輕易地從石台上脫離,落入他的手中。

瞬間,整個洞窟亮起了藍光,牆上的符文全部活躍起來,形成複雜的能量網絡。守衛似乎受到了影響,動作變得遲緩,但仍在調整係統適應這種變化。

“撤退,現在!”林雪命令道。

三人向來時的通道跑去,但守衛已經恢複行動能力,發射了一連串能量脈衝。其中一道擊中通道頂部,引發小型坍塌,幾乎切斷了他們的退路。

“另一條路!”李明喊道,突然想起筆記中提到的另一個出口。他不確定這記憶是來自筆記還是血脈,但此刻顧不得多想。

他引導隊伍向洞窟另一側跑去,那裡有一個狹小的岔道。守衛緊隨其後,但由於體型原因,無法立即進入窄道。這為他們爭取了寶貴的幾分鐘。

新通道比主通道更加崎嶇,但李明憑借著某種直覺準確地選擇每一個分叉口。在他手中,那把金屬鑰匙也開始發光,似乎在回應他的引導。

“通訊中斷,”孫強報告道,嘗試聯係外部支援,“我們深入地下太多了。”

“繼續前進,”林雪堅定地說,“李明似乎知道路線。”

又過了約十分鐘的狂奔,他們終於看到了一絲光亮—另一個出口。然而就在他們鬆了一口氣的瞬間,通道中傳來震動聲。守衛可能找到了另一條路,或者直接打通了牆壁。

“它追上來了!”孫強警告,轉身準備斷後。

“不行,你不是它的對手,”林雪拉住他,“我們一起跑,一起出去!”

三人加速衝向出口,身後的震動聲越來越近。當他們終於衝出洞口時,發現自己身處布達拉宮下方的一個隱蔽角落,周圍是廢棄的古老建築。

“直升機!”林雪立即呼叫支援,這次終於恢複了通訊,“緊急撤離!重複,緊急撤離!”

通訊器傳來確認聲:“收到,兩分鐘後到達你們位置。”

就在此時,守衛破牆而出,全副武裝地站在他們麵前。它沒有立即攻擊,而是發出一係列機械音,似乎在傳達某種信息。

令所有人驚訝的是,李明發現自己竟然能理解這些聲音。

“歸還憑證,繼承者,”它說,“這是最後警告。深淵必須永遠封閉,防止曆史重演。”

“它在說話?”孫強驚訝地問。

李明點頭:”它警告我歸還鑰匙。它們認為重新開啟深淵會帶來災難。”

“不要相信它,”林雪警告,”守衛的程序可能已經損壞或被扭曲。它們不再服務於原始目的。”

守衛似乎理解了他們的對話,武器係統開始充能:“最後機會,歸還憑證,或者毀滅。”

就在這危急時刻,天空傳來直升機的轟鳴聲。守衛抬頭,似乎在評估新的威脅。這短暫的分神給了林雪機會,她集中全部源力,發動了一次強力攻擊,形成一道刺眼的光牆,暫時阻斷了守衛的視線和行動。

“跑!”她喊道,聲音因極度消耗而顯得虛弱。

直升機懸停在附近,放下繩梯。三人迅速攀上,守衛已經突破光牆,開始射擊,但為時已晚。直升機迅速升空,轉向基地方向飛去。

在飛機上,李明第一次有機會仔細觀察那把金屬鑰匙。它約二十厘米長,由某種未知金屬製成,表麵刻滿了與玉佩相似的符文。當他將兩件物品靠近時,它們之間產生了微妙的能量共振。

“兩件憑證已經找到,還有五件,”林雪虛弱地微笑,源力消耗讓她十分疲憊,“這是個好的開始。”

李明點頭,但內心充滿疑問。守衛為什麼能說話?為什麼它如此堅定地認為深淵應該永遠封閉?這場衝突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隨著直升機飛向安全地帶,他望向窗外的夜空,意識到這次勝利可能隻是一個更大、更危險戰役的開始。而他,一個曾經普通的考古學生,現在站在這場未知戰爭的最前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