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衡五歲喪母,薑老伯爺繼妻李氏所生之子薑桓自小聰慧,讀書做事處處高薑衡一籌,老伯爺曾有心請封薑桓為世子。
但還沒等到請封,薑老伯爺便被人設陷貪墨出了事。
為了填補虧空,薑三老太爺主動找到老伯爺,提出為薑衡求娶薛明珠。
當時李氏也跟老伯爺提起願意為薑桓求娶薛明珠,考慮到薑衡是長子,又從小喪母,薑老伯爺不想落下不待見亡妻之子的口實。
思慮再三,老伯爺以薑衡與薛氏年齡相當更合適一些,拒絕了李氏。
薛明珠嫁到薑家後,果不其然替老伯爺填補了虧空。李氏也樂得清閒,將管家之權交給了薛明珠,至此才有了承安伯府的安生日子,讓薑老伯爺得以體麵致仕頤養天年。
也正因如此,薑衡雖駑鈍,但老伯爺再未多言,直接請封他為世子。這一切,都是薛明珠為他爭取而來。
哪裡知道,當年被老伯爺送出府去的表姑娘,居然做了薑衡的外室。
真是恬不知恥!
薑三老太爺手中的鳩杖頓在地上篤篤有聲,“老大,多少聲名顯赫的世家大族最後沒落,皆是禍起蕭牆,如今林氏子做出殘害手足,買凶殺人之事,你怎麼看?”
林依芸看事情不妙,急著上前辯解:“三叔,這事有些誤會。”
“呸!”薑三老太爺啐了一口道:“好個不知羞的東西,我和老大說話,你多哪門子的嘴?”
林依芸瞬間臉色慘白,站在一旁氣得簌簌發抖。
“三叔,“薑衡上前道,“今日之事你不要隻聽薛氏一麵之詞“
“那好,我不聽她一麵之詞,你告訴我這是怎麼回事?”薑三老太爺手中鳩杖指著林依芸,“當初你娶薛氏時,你父親便將她送了出去,為何今日她卻在這裡?”
薑衡默了默,“三叔,她好歹為我生了兒子,承了我薑家血脈“
“血脈?”薑三老太爺哼笑,“你薑衡沒有兒子嗎?還需要外麵那些來曆不明的女人為你傳承血脈?”
這話說得屬實難聽,薑衡敢怒不敢言,麵色漲得通紅。
薑三老太爺瞥他一眼,絲毫不顧他的羞窘,又問:“老大,你打算怎樣懲治你那買凶殺人的逆子?”
薑衡正色道:“軒兒確實犯了錯,我準備罰他在祠堂跪三日,好好跟薑家祖先認錯。”
薑三老太爺不置可否,他轉頭對薛明珠和顏悅色道:“老大媳婦,這樣懲罰那逆子,你滿不滿意?又願不願讓林氏進府?”
林依芸一張臉氣得發青,她好不容易熬死了老伯爺和薑老夫人,沒想到這老不死的會出來作祟。
薛明珠怎麼可能讓她進府?這不明擺著是要斷了她和孩子們的念想?
不管了,今日不管薛氏願不願意,她橫豎是要進府。
錯過了今日,恐怕以後再沒有機會,為了軒兒她豁出去了。
“我不滿意。”薛明珠不卑不亢,冷然道:“林氏母子想要我兒的命,豈能輕描淡寫去祠堂跪三日便能相抵?況且,他以什麼身份去祠堂?”
“軒兒是辰兒的兄長,他身上流著我薑家的血脈,怎麼去不得祠堂?”薑衡有些氣急敗壞。
“可他沒有上薑家族譜,便算不得薑家的人。”薛明珠嗤然:“三叔同意了嗎?”
“沒有,”薑三老太爺搖搖頭,一臉茫然“我沒有同意。”
薑衡氣結,“三叔”
“我沒有聾,不用那麼大聲。”薑三老太爺一臉不滿,手中拐杖在薑衡麵前重重敲了敲。
“三叔,”薛明珠鄭重道:“我嫁進薑家多年,圖的便是薑衡穩重可靠,承安伯府能夠遮風擋雨。如今得知薑衡居然是這樣一個心口不一的虛偽小人,實在讓我難以接受。”
“更何況虎毒尚不食子,隻要一想起他包庇外室子讓辰兒受了那麼多苦,我這心裡便又氣又恨。”
“夫妻之間若是心生恨意,還如何過下去?我說要與薑衡和離絕不是氣話,還望三叔成全。”
“胡鬨!”薑三老太爺道。
沉默片刻,又語重心長歎道:“老大媳婦,我知道你受了委屈心裡咽不下這口氣,但你有沒有想過,你若是和老大和離了,兩個孩子怎麼辦?你當真放心將她們交給彆人。”
“好了,和離的話你以後也不要再說了,今日三叔便替你做主。”
他一雙渾濁的眼睛看向薑衡,沉聲道:“老大,從今往後你便將放在林氏身上的心思收了,至於林氏和她的孩子,日後你便不要再管,亦不入得入薑家族譜。”
“三叔,”薑衡趕緊反駁,“芸娘為我生了兩個孩子,我若是不管他們,你讓他們怎麼辦?”
“那你這個家要怎麼辦,真的散了嗎?”薑三老爺手中的鳩杖重重敲在青磚上,恨鐵不成鋼道:“辰兒和皎皎不是你的孩子?你還有什麼不滿足?”
“這不一樣。”薑衡梗著脖子:“我與芸娘自小兩情相悅,若不是父親當年要我娶薛氏,我如何會拋下芸娘。這麼些年我對不起她們母子,若是讓我不管他們,我做不到。”
“好一個做不到,”薑三老爺眸光幽深,“當年你父為何逼你娶薛氏,你早該心知肚明!這十數年安生日子,你怕是過糊塗了!”
“我並沒有要拆散這個家的意思。”薑衡轉而懇求薛明珠,“若是你答應讓芸娘母子進門,我定然不會虧了你和兩個孩子。”
薛明珠冷笑,“伯爺還真是想得好,我與林氏母子勢不兩立,你還想讓我答應讓他們進門,真是好笑!”
“承安伯是要讓薑氏淪為平陽城的笑柄嗎?“老人渾濁的眼珠死死盯著薑衡,“薑家從來就沒有過和離,你當薑家是市井之家?”
薑衡被訓斥的灰頭土臉,一臉狼狽。
一直站在旁邊默不作聲的林依芸突然拔下發間銀簪,抵住咽喉淒然道:“表哥,是我不好,是我讓你為難了。”
她轉向薛明珠,眼淚簌簌落下:“還請夫人答應讓軒兒和瑤兒進府,讓他們能夠有父親的庇護,不似我這般孤苦無依,嘗儘飄零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