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始終在主位上坐著,是不打算自己動手找字典了,李承乾打發走兒子,親自取了字典給皇帝。
“加上之前的,這裡統共是三千字,臣以南梁顧野王《玉篇》為準,對其中收錄的16917字進行釋義,還錄進去了些自南梁至今新字,現在大概完成字數總額的六中之一。”
李世民道:“朕之前就很疑惑你這個排版,這是後世的排版?”
李承乾道:“字典是工具書,存在就是為了輔助學習。臣來的時代,小學一年級就要求配備,七歲的娃娃隻要啟蒙,就可以使用部首或者拚音進行查閱,大唐沒有拚音,注音用的是反切法和直音法結合的方式。至於排版,陛下,當下的書《玉篇》《說文解字》之類,也算是字典,但太複雜了,沒點兒文化根本看不懂。”
李世民道:“七八歲的娃娃都能用,那你直接拿那個時代的拚音標注。”
李承乾道:“我們那個時候可以用,是因為我們從小學拚音,眼下大唐的讀書人沒學過拚音,用拚音標注,部首查出來讀不出來,這字典就廢了一半。”
李世民道:“朕可以下詔,在大唐推行拚音。”
李承乾道:“不可能的,未來可以推廣拚音,是因為義務教育,適齡孩子都有學上,能夠將政令貫徹到底,大唐現在不具備這個條件。”
李世民道:“什麼是義務教育?”
李承乾道:“簡單一點的說,就是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國民教育,是國家以法律的形式保護每一個人的受教育權,提高整體國民素質。義務教育之下,六七歲以上的孩子,如果沒有到學校接受教育,且父母拒絕孩子到學校接受教育,父母是要吃牢飯的。”
李世民道:“學校有學費,還要給先生的束脩,那如果上不起學呢?”
李承乾道:“義務教育學費全免,隻掏書本費,國家有補助,小學書本費一般不會超過三百塊,初中在五百塊前後,高中不在義務教育之內,學費和書本費要貴一些,不過絕大多數家庭掏的錢。老師的束脩,也就是工資,無論那個學段,都是國家發放,不需要家長掏。隻要不上私立學校,或者公私合營的學校,就不用擔心上不起學。”
李世民道:“三百塊放在那個時代,是個什麼水平?”
李承乾道:“臣回來之前,二三線的普遍工資是三千塊。隻要父母要求不高,支撐九年義務教育是完全可以。”
“後世的國家,彆的不說,國庫是真的有錢,能讓全國適齡孩子入學,這是大唐目前做不到的。那麼大學呢?大學貴不貴?”
李承乾笑道:“這得看上什麼大學,本科一批和二錄取,國家公立大學,學費一般不會超過五千塊的。私立大學或者公私合辦,那個費用就高了。”
李世民道:“承乾,你上的大學,那個小吏給你掏了多少學費?”
李承乾哈哈大笑,道:“家父家母一分沒掏,臣高考成績之後,母校就給了十萬塊獎勵,加上大學的獎學金,各種補助,直接包圓了四年大學開銷。家父家母每個月給零花錢,存到節假日,出去旅遊采風。”
“他們每個月給你多少零花錢?”
李承乾道:“三千塊。”
李世民道:“折算到貞觀年間是什麼水平?”
李承乾道:“當下一鬥米五文錢,一貫錢可買二十石米。唐製一石米折合現代一百三十斤,買一石最便宜的米三百塊左右,折合下來,貞觀年一貫錢約等於六千塊。”
李世民道:“你現在的俸祿是多少?折合那個時代多少錢?”
李承乾道:“八千錢,折合起來是五萬塊左右。”
李世民道:“你在後世做小吏,一個月俸祿多少?”
李承乾道:“四千多塊。”
李世民道:“那個小吏一個月給你三千塊,你的工資也才四千塊,朕一個月給你五萬塊零花錢,你為什麼不想點兒朕的好?”
李承乾:………
“時代不一樣,這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話題。”
不討論就不討論,李世民道:“那個字典,你能寫得快一些嗎?”
李承乾道:“當然可以,陛下給臣批假。”
李世民道:“一個多月三千多字,還是在忙著前朝事宜的前提條件下,朕給你批五個月的假,能不能弄完?”
李承乾道:“崇賢館人手不夠,陛下能再抽調些人進來嗎?”
李世民道:“可以,朕下令再調一批,朝中尚未領職的功臣子弟進崇賢館幫你。”
李承乾拜了一拜,道:“多謝陛下。”
“未來三個月,耤田禮你必須參加,朕的耤田你必須去照顧,其他的時間你都可以撲到字典上麵。朕希望在今年五月份,能看到《貞觀字典》問世。”
李承乾道:“陛下放心,臣必定不辱使命。”
李世民笑而不語,隻有在涉及公事的時候,他和李承乾才會心平氣和講話。不過,同李承乾鬥嘴,也挺好玩兒的。
李承乾道:“在此之前,臣可以抽出兩日時間去九嵕山拜祭母親嗎?臣有很多的話,想跟母親說。”
“朕讓有司安排。”
太子祭母,是仁孝之舉,李承乾明白皇帝的意思,有司安排,儀仗從京師到九嵕山,沿途官員百姓看了,都要稱頌太子仁孝,可於他而言母親真心疼愛他,不能被當做商品消費。
“不要大張旗鼓,臣就想換了便裝,安安靜靜的去九嵕山,同母親說些話。”
李世民思索片刻,道:“行,朕讓常何領十個玄甲軍士,隨行保護你的安全。”
李承乾謝過皇帝,又想起魏叔玉等人在崇賢館的怨聲載道。
“陛下,您能不能彆老去刺激大臣們,您知不知道,房遺直他們為這些事情,在崇賢館怨聲載道。”
李世民道:“誰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他失而複得的孩子,憑什麼不能說?
李象能看懂《九章算術》的方田篇和粟米篇,又是一個擠兌魏征的話題,他怎麼可能會放過?
“承乾,你說他們費儘了心血,用後世的教育,培養出這麼優秀的你,驟然失子,是怎樣的生不如死?”
一刀捅進李承乾心窩裡,李世民拔腿就跑,絲毫不給李承乾回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