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臉上的笑逐漸消失,李承乾是懂得怎麼誅人心的。
“那你之前做出的火器,算不算高科技武器了?”
李承乾道:“勉強算個熱武器,科技有但談不上高,您也太給它麵子了。”
李世民:……
“時間太短了,臣要是有足夠的時間,慢慢兒研究,做出來的絕對比那個還要厲害。”
李世民道:“那朕是不是該謝謝你,沒有麵上討好朕,私下裡炸死朕。”
李承乾頓了一頓,估計是被他剛才那句話刺激到了,皇帝說話夾槍帶棒。
“您要不要聽聽您在說什麼?朝廷突然沒了個皇帝,會引來怎樣的變動。彆的不說,吐蕃和突厥殘部肯定要聯合周邊異族落井下石。隋末亂世才幾年功夫,武德一朝致力於南北統一,戰爭不斷,貞觀年間才整個開始與百姓休息,百廢初興,朝廷哪裡經得起糟踐?況且,沒有父子之情,陛下也是臣崇敬的君王。無論陛下信不信,臣都不會傷害陛下。”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總算聽到一句順耳的。
李承乾道:“陛下,武才人的事情,臣希望您三思而後行,要是沒有其他什麼事情,臣就去做預算報告了。”
李世民抬抬手,示意李承乾可以滾了。
李承乾起身拜了一拜,退出殿外。
李象已經解出題目,李承乾看過之後,找了宮人將兒子送回去。
加班回去太晚,安慰完媳婦兒,沒時間陪兒子,李承乾提前兩刻鐘回東宮了。
“殿下今日回來的這麼早?”蘇氏迎了上去,道:“妾身這就吩咐下人備膳。”
李承乾道:“這小家夥聽話嗎?有沒有折騰你?”
蘇氏道:“才兩個月,聽說婦人妊娠,要五個月之後,胎兒才會動。”
李承乾笑道:“希望這孩子聽話些,彆折騰他阿娘,不然的話,出來我要好好的收拾他。”
蘇氏道:“殿下給孩兒取好名字了嗎?”
李承乾默了默,李厥的名字出自成語允厥執中,意思是不偏不倚行中正之道,中正,貞觀也,也是他迎合父親,向父親示好的寄托。
李厥,也確實替他挽了一把聖心。孩子名字和寓意報上去之後,皇帝在東宮大宴群臣,多有賞賜。
曇花一現的榮寵,僅是那片刻,又跌回現實。思及過往,李承乾心下愧疚,作為父親他將孩子當做爭寵和取悅他人的物件,實在是有愧於為人父。
“覺,李覺。《尚書·大傳》中有這麼一句話,覺兮校兮,吾大命格兮。覺,乃是賢者,智者之意。這個孩子,要繼承我的一切,這個名字再合適不過了。你覺得這個字好不好?不好的話,我再去翻書。”
蘇氏信佛,覺通悟,聰慧之意,她對這個名字十分滿意,蹲身向太子拜謝。
李承乾下意識去扶,沒讓蘇氏行禮,道:“父親給孩子取名,為父之責,怎麼還要你向我拜謝。”
蘇氏道:“妾身隨口一說,殿下如此重視,妾身受寵若驚。”
李承乾笑道:“蘇卿要這麼說,等這個孩子啟蒙,我都不敢親自把他帶在身邊教導了。”
蘇氏愣了一愣,大族男子薄情,孩子將來的成就,同家主的疼愛和托舉密切相關,何況她嫁的是太子,太子願意親自啟蒙教導,父子情意和地位都是往後的孩子不能及的。
“象兒近來撲到算學上了,朝廷明經有算學,可到底不是正途,製考的內容就是朝廷治國的策略,妾身覺得象兒的功課,還是要以儒學和老莊為主。”
李承乾苦笑,萬般皆下品,惟有從政高,古今如是,理解,特彆理解!
“象兒是殿下長子,通算學沒什麼,沉迷算學傳出去不好聽,對他的名聲也不好。”
天下母親無不愛自己的兒子,隻要太子不動搖她孩子的地位,李象一個庶子,太子寵著,她也樂意好生養著。
李承乾笑道:“象兒的功課你也知道些許,我費了那麼大的勁兒,才稍稍好了些許。他喜歡喜愛算學,就隨他去,我也少費些心力。”
蘇氏默了默,沒再說話,她有心拉李象成材,太子要放任,她也沒必要為了李象和太子鬨的不愉快。
孕期口味偏重,小廚房照顧太子妃的飲食,李承乾不好隻挑自己喜歡吃的,就囫圇吞棗每個都淺嘗幾口,他敢保證,他要是挑了,第二天蘇氏下令全換成他的口味了。
蘇氏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封建世家女子,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跟家裡生產資料的擁有者搞好關係,生下孩子,成為下一代生產資料的擁有者,以自己為紐帶,實現母族和夫族的合作共贏。
什麼樣的土壤,養出什麼樣的花,蘇氏連私下見麵不行禮都接受不了,他要是去說什麼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夫妻平等,沒有君臣之分,蘇氏估計會認為他瘋了。
用過晚膳,看著蘇氏睡下,李承乾離開麗正殿去崇賢館,李象看到父親,老遠就撲了上去。
“阿耶……”
李承乾一把將兒子抱起來,道:“我給你找幾本算術書,你自己先看,看懂了最好,看不懂為父教你。不過咱們約法三章,我不要求你滿腹經綸,你至少要有點墨水在肚子裡,免得將來人家之乎者也把你套進去,你連怎麼被賣都不知道。”
李象點點頭,道:“阿耶都不在東宮,魏叔叔、房叔叔、杜叔叔、尉遲叔叔他們還要過來,他們都不過年的嗎?”
李承乾笑道:“為父要是黑著張臉,提著戒尺罵你不上進,你敢往我身上蹭嗎?”
李象聽得一哆嗦,道:“不敢!”
李承乾道:“你魏叔叔他們也是這麼想的。”
“那魏叔叔他們也挺可憐的,算下來兒真好命,兒要不是阿耶的孩兒,就兒那個功課,戒尺都不知道挨了多少了。”
李承乾刮了下李象鼻子,道:“回去早些睡下,為父給你備課,明早照常過來自學。”
李象撇撇嘴巴,戀戀不舍的拜彆父親,一步三回頭的離開崇賢館。
李承乾歎氣,過幾年這孩子成年成親,搬出東宮,封王外出就藩,再見麵就難了。從前感慨空巢老人,真想到自己做空巢老人,還是有些悲從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