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李象的天分(1 / 1)

推荐阅读:

“陛下,您抓的臣手腕疼。”

李世民趕忙鬆開,李承乾迅速將手抽回來,低頭一看手腕紅了一片。還好皇帝病中無力,這要是平常,他手腕又要疼好幾天。

張阿難從殿外進來,將銀針遞給李承乾。

李承乾打開針囊,中醫發展最快的時代就是唐宋期間,繁榮的經濟,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中醫技術不斷被創新。元明清沒啥突破性進展,基本原地踏步。

李治晚年,中醫針灸就已經能夠抑製風疾帶來的頭疼。不過,李世民生在初唐,百廢俱興的時代,活著就行,哪裡有時間發展其他,自然享受不到這個福利。

“張翁,您先下去,我有話同陛下說。”

張阿難忙不迭退下,這活祖宗上次說的話他可都急著,什麼弑兄殺弟,逼父篡位……

能跑,他才不會就在這是非之地。

李承乾往皇帝身邊挪了挪,道:“臣曾親曆後世的亂世,如您所言,離開了您,臣大概就會想起後世被異族踏破山河的過往,又開始想著怎麼去改變。我們那個時代,家國情懷很重,這片土地之上,可以兄弟相殘,但不能被異族欺辱。”

李世民道:“朕明白了,你要給朕壓製病情,用朕的聲望幫你壓前朝的驕兵悍將,你要用你的學識,推行新政報效大唐。你希望在後世,這片土地,不會再有異族入侵。”

李承乾點頭,道:“這兩天主持朝議,聽到了‘遣唐使’這個名詞,臣很討厭,厭惡到骨子裡,恨不能將其飲血啖肉。如果可以,希望有朝一日,大唐可以發兵直接滅種滅族。即便不能,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也永遠隻配當狗。”

遣唐使來自倭國,李世民不知這個國家對中原大地到底做了什麼,之前他覺得李承乾恨他,可看李承乾對倭人的痛恨程度,李承乾對他的恨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倭人就那麼可恨嗎?”

李承乾冷笑道:“陛下不曾經曆後世,怎知那幫畜生對我華夏犯下的罪孽?後世華夏官方數據,據不完全統計,倭寇侵華造成超三千五百萬人傷亡。”

“什麼?”李世民驚的坐起身子,道:“大唐舉國才一千五百萬人,三千五百萬傷亡,承乾你認真的嗎?”

李承乾道:“那個時代,我們有四萬萬同胞,抗擊倭寇時有這麼一句話,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兒郎十萬軍。那一場戰爭,被很多人視為亡國之戰。”

“蕞爾小國,安敢……”

情緒上頭,李世民身子一軟往後倒,李承乾趕忙上前把人扶住。

“陛下,你彆激動……”

又來了,李承乾趕緊將人放好,關於預算報告的事情,他和皇帝有分歧,所以提前叫張阿難取了銀針過來,他這個決定,真是太正確了。

施完針,李世民的情況好了許多,李承乾扶著皇帝在榻上躺好。

“年下宴會臣都不去了,七天的年假,臣要去中書省,找個小一些的縣,做一份預算報告出來,以後的預算至少要是臣的標準,否則一律重做,做不出來就換人。”

說完,李承乾拿起預算的冊子,對著皇帝拜了一拜,道:“陛下若無其他吩咐,臣去中書省和尚書省查資料了。”

李世民看著李承乾離開的背影,不由得感歎,年假都不放過,這就是後世子孫的乾勁兒嗎?那得是一個什麼樣的時代,培養出這樣能乾的李承乾。

看到太子出來,張阿難趕忙進去伺候,李世民頭痛緩了許多,道:“你看太子現在多好?”

張阿難不明就裡,順著皇帝的話繼續道:“陛下神威無雙,太子殿下可是陛下苦心孤詣培養出來的儲君,肯定不會差的。”

李世民微微揚起嘴角,臉上十分驕傲。

貞觀初年,李世民下詔,五品以上官員年節輪流在三省當值,李承乾拿著尚書令的官印,人在尚書省,需要用的資料要去中書省和門下省找。

前來當值的官員,看到遊走在三省的太子,隻覺得天塌了,皇帝就是個工作狂,太子青出於藍,年節都不放過。皇帝喜歡休沐賜宴遊獵,太子不會喜歡休沐喊人辦公吧?

因太子上疏回護,吳王李恪和齊王李祐避免了一場責難,年節進宮方便正好拜見太子,他們幾次上門太子都不在東宮,問就是在三省,令二王十分無奈。

蘇氏和李象一起用膳,兩個人都有些味同嚼蠟。年節本是團圓的日子,家中的丈夫和父親出去加班了。

“母親,兒兩三日沒見到阿耶了,也不知阿耶什麼時候忙完。”

蘇氏道:“我也不知,你阿耶深夜回來,陪我說幾句話,叮囑幾句過後就直接回崇賢館睡了。前朝政事,我也不好問的。”

李象有些難過,父親定了規矩,到時間他必須回宜春殿睡了,他每日都在崇賢館等父親,父親回來先看望母親,沒等到父親回崇賢館,他就要被乳母抱回宜春殿了。

“你阿耶是太子殿下,未來的……”

說到這裡,蘇氏嘴角勾起一抹好看的弧度,出身尊貴,得夫婿敬重,身邊無妾室爭寵,夫婿又努力上進,美中不足的就是有一個庶長子,又是個極得夫婿寵愛的庶長子。

世家大族婚姻從不為情愛,能有最好,沒有不強求,夫婿對男女情愛不上心,但極其敬重她,皇太子內院隻她一個女人,她不是小肚雞腸之人,隻要李象這個庶長子不擋她兒子的路,她也樂意養著李象,輔佐嫡子,還能討得夫婿歡心。

“母親,您會算術嗎?”

“算術?”蘇氏目露不解,道:“會一些,你問這些做什麼?”

李象道:“兒有道算數題,學不會,年節弘文館師傅們放假了,阿耶也不在,兒找不到人講解。”

蘇氏皺眉,此前太子說起李象的誌向她就覺得李象沒出息,一個皇孫該學王佐之道才是。

“好男兒當學君子之道,治國之道,輔弼君上。朝廷明經科有算術,可到底是些偏門,上不得台麵,你是皇孫,不該在這些東西上浪費精力。”

驟然被嗬斥,李象心下難受,卻也隻能默默垂下頭聽訓。

麗正殿用過膳,李象回到宜春殿,餘下的兩道題,始終沒個頭緒,他決定去三省找父親。母親覺得學算術沒出息,可父親不覺得,還會親自教他。

走通訓門出去到太極宮,往前從恭禮門進去就是門下省,門下省往西,過左右延明門,經過舍人院,麵前左右兩座巍峨的建築就是尚書省和中書省。朝廷機要之地,李象不敢隨便進去,就抱著算數題在門口等。

李世民精神好了許多,到尚書省去看李承乾,正巧看到李象在門口守著,看到皇祖,李象忙上前行禮。

“這麼冷的天,怎麼在這裡挨凍?”

小孩兒手冰的出奇,李世民心疼孫兒且他急於同李承乾破冰,本就打算從李象下手,這麼好的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遂上前將人抱起來,裹在自己大氅裡麵。

“孫兒兩三日不見阿耶,阿耶之前留的算數題,有道算數題總是想不通,晚間見不到阿耶,隻能白日裡來等,路上說完,阿耶回去陪母親用過膳直接歇息,也不用再為孫兒功課費心。”

李世民頓了一頓,年節還不忘做算數題,可見是真的愛,可算術到底是不該皇家子孫去鑽營的東西。

“怎麼突然喜歡上算術了?”

李象道:“看阿耶算術,孫兒很是敬佩,阿耶就教孫兒,剛開始有些難,後來就越來越有意思了。”

李世民笑而不語,抱著李象到中書省,李承乾埋在一堆文獻裡,中書省執勤的楊師道和岑文本幫著做報表,李世民能感覺到此二人身上的怨氣。

十分理解,年節輪班已經很痛苦了,結果還要乾一堆的活,換他,他也一肚子怨氣。

李承乾與值班的楊師道和岑文本上前拜見,李象從皇祖懷裡下去,側身躲開父親行禮,待父親向皇祖行過禮他才單獨向父親行禮。

“太子在中書省,兩位卿家早些回去吧!”

可以走了,太令人開心了,楊師道和岑文本拜謝過皇帝,忙不迭就跑了,生怕遲上片刻留在這裡乾苦力。

李承乾走上前,太子妃有身孕,每日回去必定要探望,回去的本就晚,麗正殿耽擱回崇賢館,李象早就到了該睡覺的時間,被乳母帶走了。

“阿耶太忙了,這三日忽視了你。等忙過這段時間,有了空閒阿耶多陪陪你。”

李象道:“阿耶忙著正事兒知道,兒原本在門外等著,等著阿耶出來,一道算數題,阿耶路上講完,也不耽誤阿耶正事。”

“這麼冷的天,在外頭乾凍著?”李承乾忙上前去檢查兒子有沒有被凍壞,道:“我跟你說過,任何時候都不要為了任何人任何事糟蹋身體,兩道算數題算什麼?也值得你挨凍?下次再有這種事情,我就動戒尺了。”

上次冒犯皇祖被父親責了五記戒尺,第二日落座隱隱鈍痛,乍聽父親再次提起戒尺,李象下意識護住身後,又覺得失禮,兩隻小手半路停下,緊緊抓著衣袍。

李世民輕笑,看樣子,李象也挨過打,還以為李承乾不打孩子呢!

“題拿來,阿耶給你看看。”

李象從懷裡掏出算數題來給父親。道:“就是這一道,左、右兩列共二百二十人,左列原有人數十中之一到右列,右列原有人數十中之三到左邊。左右人數之比為六十三比四十七,問左右兩列原有人幾何?”

李承乾看罷,思索片刻,道:“這題不難,口算都能算出來,左列一百人,右列一百二十人。”

“承乾,口算,你認真的?”

“陛下,您可以質疑臣的品德,但不能質疑臣的計算能力。”

中考允許使用計算器,初中用了三年計算器,導致高中他的計算能力巨爛,開始隻是數學吃虧,物化合卷之後,物理陰間的計算,化學亂七八糟的配平,一堆計算,留給計算的時間不多。

算術能力不行,讓他吃了很大的虧,為了扭轉這一現象,他苦練口算能力,三位數乘三位數之下的計算,他十秒內口算正確率百分之百。

一道題,邏輯理順,下一步就是計算。

李承乾看完兒子的算數題,突然反應過來,這些題是小學五六年級的水平。李象生於貞觀四年末,現在是貞觀十三年初,一個八歲多,虛歲九歲的三年級娃,做了五六年級的題。李象在算術上麵,天才不夠格,但絕對是有天分的。

“之乎者也的聖賢書,你免得糊裡糊塗,勉強算中人之姿,我是費儘了心力給你輔導備課。算術上你是真有天分,早知道我直接教你算術。”

學好數學,物理和化學也能涉獵。政治人才哪怕遠離政治都很危險,技術人才就好多了。

“象兒,你真是生錯了時代,你要是……”李承乾刮了下兒子鼻梁,眼神裡滿是寵溺。“你既然有這個天分,阿耶這一生有關於算學的全部學問,必然傾囊相授。”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