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流言(1 / 1)

推荐阅读:

“你是太子,怎麼可以是孤臣?”

李承乾道:“父親難道不是孤家寡人?滿殿朝臣,父親能指一個出來,說他們一心為君,毫無私心嗎?臣做個孤臣,又有什麼稀奇的?”

李世民啞然,大臣又不是聖人,犧牲自己,成全他人,他還不至於自信到那個地步。

李世民道:“你還沒說,你的法子是什麼?”

李承乾道:“設皇商,配合此前推行新稅法充盈國庫,六部批出養兵的預算,那些因為世家大族吞並土地流亡的百姓,青壯年男子征召入軍營。臣讀過兩漢史書,漢初實行征兵製度,稱為“正卒”,適齡男子需服兩年兵役,其中一年在地方進行預備訓練,另一年在邊疆或選調入京師,漢武帝時期,為應對匈奴威脅,推行募兵製,軍人隻是軍人。大唐,可效仿先代,依據現實情況,妥善調整兵製。”

理解了李承乾為什麼說法子一出,言官會罵的很難聽,他已經可以想象一堆大臣在太極殿上麵紅耳赤,斥責君上與民爭利,隋煬帝、秦二世什麼的通通都能說出來。

“不抑製土地兼並,流民會越來越多,國庫的銀錢有限,終不是長久之計。”

李承乾道:“父親,府兵依托的是地,地在誰手裡,他們就要受誰的轄製。父親可還記得,臣之前總結隋亡原因,其中就有一條,世家大族豢養府兵,暗中翻雲覆雨。”

李世民沉思片刻,頓覺豁然開朗。兵農一體府兵依托土地,朝廷征召的兵依托於朝廷,朝廷指哪兒打哪兒。訓練出一支脫離世家的鐵軍,完全可以對世家大族進行反殺,再將得來的土地分給無地的兵士,間接抑製了土地兼並。多種兵製並行,也能緩解府兵戰力受到衝擊的困境,

“好是好,就是行事手段太過專斷。高明,你真的不忌諱史筆?”

李承乾道:“人活著都有許多無可奈何之事,死了之後史筆在人家手裡,怎麼寫由不得一個死人。”

“帝王的確是孤家寡人,但朝廷大臣,你還是不要得罪的太狠,太子不可以是孤臣,否則你走不到終點。不過,你有這份心性,朕很是欣慰。”

李承乾道:“父親說得臣都明白,流亡的百姓,不處理的話成了山匪賊寇,擄掠世家子弟要挾錢財,搶掠豪族,朝廷的將軍不可能提槍上馬去殘殺走投無路的百姓。臣的出發點,也是為了朝野大族考慮,也算不上孤臣。”

李世民點點頭,算是默認了李承乾的意思。

“組建新軍,高明可要親自參與訓練?”

“臣嗎?”

李承乾眨巴眨巴眼睛,他不止一次的當過大頭兵,還是臨時拉去湊數的炮灰,怎麼會懂得怎麼練兵?再說了,太子練兵,皇帝能放心嗎?

“對啊!高明,你來練兵。”

李承乾道:“練兵得要熟悉行伍,臣沒這方麵的經驗,隻怕練出來的兵用不了,白白浪費國庫的銀錢。”

“那高明可有訓練新軍的人選?”

皇帝還是在試探他是否有心奪權,李承乾道:“父親橫掃北方,為大唐一統立下不世之功,駕下猛將如雲,誰是最合適訓練新軍的人選,父親隨便挑兩個就是了。”

“你不用這麼謹小慎微,為父不是試探你的意思,是真的想要問你的意思。”

從前貶李世績,為李治安排後手,如今要他挑選練兵的人,在給他安排後手,李承乾心下酸酸的,道:“父親,臣是謹小慎微不假,可臣也是真的毫無實戰經驗。”

李世民道:“你之前的功課,在地方治理的問題上,責任能細化到各級官員,每一步該做什麼,還能考慮到各類突發情況,該如何最快解決,將影響壓到最低。難不成說,你一個身居高位的太子,對地方治理有經驗?”

這個經驗他真的有,隻是不敢說。

“這個可以類比,朝廷三省六部,官員職責明確,把地方官府當做一個小朝廷,隻是要考慮的問題不一樣而已。”

張阿難進來通報擺膳,李世民示意李承乾近前,道:“過來用膳,用完了你也早些回去歇著。”

李承乾上前,在皇帝對麵落座。張阿難收到皇帝目光,領著宮人退出殿外。

“父親,您可真厲害,臣調整飲食結構,足足緩了一個來月才適應過來,您這是說改就改。”

李世民默默吐槽:要不是李承乾吃不慣他的菜式,他至於吃這些清湯寡水嗎?

“偶爾換換口味,朕覺得挺好的。”

李承乾恍然大悟,吃慣了山珍海味,偶爾來兩頓清粥小菜調節一下。

“你既然選不出來,朕給你慢慢兒物色,你直接任命就是了。”說到這裡,李世民定定的看向李承乾,道:“你是太子,該給你的,朕都會給你。承乾,你不要讓朕失望,也不要讓你母親失望。”

用過晚膳,回到東宮,李承乾探望過蘇氏後,徑直去崇賢館,李象已經早早地等在那裡了。

昨日的沒整理,加上今日房遺直等人翻出來的資料,李承乾今日工作量偏大,查完李象功課,打發了李象回去,自顧整合起這兩日挑出來的文獻資料。

宮內按部就班工作的太子,並不知他做貞觀十三年製考主考官的消息,成功在長安城掀起一陣議論。

李世民收到消息,一怒之下摔了硯台,險些砸到了啃山藥茯苓糕的李治,兕子也被嚇得瞪大了眼睛。

阿兄送給他和兕子的山藥茯苓糕好吃,他和兕子拿來孝敬阿耶,結果被凶了不說還差點被砸了,李治當即就哭了。

李世民本就在氣頭上,一聽孩子哭,心裡更加煩躁,喝令李治閉嘴。

張阿難見狀,趕忙找來乳母將皇子和公主帶走,屏退了侍奉的宮人,上前勸皇帝息怒。

“盧家蔑視李姓,山東士族蹬鼻子上臉,朕要太子主考,就是告訴山東士族,告訴天下人,這個天下姓李。青雀這個孽障,同他那群門客說太子文墨不通,學識淺薄,不堪為主考。他到底長沒長腦子?山東士族踩到李家臉上,他身為李家兒郎,不覺得羞恥嗎?這個不爭氣的東西。套車,朕要出宮,去魏王府。”

張阿難趕忙往外走,這個勸不了,盧家扇了皇帝一巴掌,皇帝劈了一刀回去,山東士族助威跟皇帝打擂台,皇帝反手拆了擂台。正是誌得意滿之際,自己最寵愛的兒子幫著外人扇了皇帝一巴掌,皇帝的窩火可想而知。

“不了,朕不出去了,免得朕被他氣的頭疼。你去魏王府傳朕口詔,取消魏王乘坐步輦出入宮禁的特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