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主考官(1 / 1)

推荐阅读:

“鬼神之事,宮裡頭尤其忌諱,阿耶把這麼重要的事情告訴兒,太冒險了。”

才八歲的孩子,如此早熟,從前他的忽視究竟讓這孩子受了多少苦。

“阿耶回來的太遲了,讓你受苦了。”

李象滿眼疑惑,不解的問父親:“阿耶為何要這麼說?”

李承乾道:“你這麼大,合該天真爛漫,什麼都不去想,現在都知道宮裡頭忌諱鬼神,可見是沒少受苦。”

李象道:“阿耶之前注解《漢書》兒就在身邊,有一段關於漢武帝的,他的兩任皇後和太子都是因為巫蠱之禍被廢黜,下場淒慘,兒問過阿耶,什麼是巫蠱,阿耶說巫蠱就是鬼神之事。”

李承乾道:“告訴你這些,阿耶也是沒法子,說阿耶對你和弟弟一碗水端平,無偏無倚,可能嗎?禮法擺在那裡,你阿弟的出身決定了他會繼承阿耶的所有。阿耶的不偏不倚,就是一句空話。或者,把所有的寵愛給你,把權柄給你阿弟,你們彼此得不到的東西,逐漸成為各自的心魔,要我看你們兄弟相殘嗎?”

李象上前抱住父親,窩在父親懷裡,道:“阿耶放心,今夜之事,兒一個字都不會往外說。必要的時候,兒可以去死,保護……啊……”

屁股挨了一巴掌,李象撇撇嘴巴,有些委屈的看著父親,李承乾板著臉道:“死可以,彆死你阿耶前頭去。”

“知道了!”

李象又往父親懷裡拱了拱,打了個哈欠,道:“阿耶,兒困了。”

“困了就睡!”

李承乾抱著李象去內殿,父子兩人擠到一張榻上,和衣而眠,一直到雞人報曉,宮人進來伺候洗漱。

李象眼睛哭腫了,李承乾怕李象去弘文館被人笑話,遂道:“去弘文館說一聲,皇長孫身體不適,今日不過去了。”

“等等!”李象看向宮人,道:“你先下去,我和阿耶有話要說。”

待眾人全部退下,李象挽著父親胳膊道:“阿翁不喜兒孫懶怠學業,兒裝病被發現,阿耶要跟著受罰。他們問起,兒就說沒好好用膳,沒好好做功課受了罰。不妨事的,同兒一起聽課的叔父兄弟,都被家中大人罰過,不會笑話兒的。前日李欣就被四叔打了戒尺,左手腫的老高。”

李承乾揉揉李象腦袋,他這個孩子念書沒什麼天分,心卻是極細,性子也溫厚。

“不至於,你阿翁那裡阿耶去解釋。你去崇賢館等候房遺直、魏叔玉、李德謇三人,將阿耶鎮尺下壓著的那張紙給他們。”

剛穿回來,他和皇帝劍拔弩張,這事兒真的會被借機發難,現在他和皇帝是一種詭異的和平,皇帝不至於為這點事罰他。

早朝結束,李承乾跟隨皇帝到甘露殿,李世民很是欣慰,難得他不開口,李承乾親自上門。

“臣為李象告了假,怕鬨出什麼不必要的誤會,特來向陛下說明緣由。”

李世民道:“理由?”

李承乾道:“兒昨夜輔導李象功課,留宿宜春殿,為了些夢中事,哭了一場,象兒看臣哭,勸不住就跟著哭,眼睛都腫了,臣怕他去弘文館叫人笑話,給他告了假。”

李世民道:“又夢到你母親了?”

李承乾道:“故人故事,讓陛下見笑了。”

李世民道:“象兒是你第一個孩子,你疼他寵他朕能理解,可太子妃這一胎若是兒子,你把所有的心思都撲在象兒身上,準備如何處理庶長子和嫡長子之間的關係?”

他和李泰這巴不得中門對狙的關係,再看曾經在高宗朝被冤死的李恪,如何處理兒子與兒子之間關係,皇帝給他補課,皇帝敢補他不敢聽啊!

“臣心中有數,陛下放心。”

李承乾油鹽不進,李世民也不再多言,等兒子大了,起了爭端,李承乾自然就明白,他現在夾在青雀和李承乾之間有多為難。

皇帝留飯,李承乾也不推辭,宮人擺了膳,李承乾不由得感慨,皇帝這麼多年飲食習慣,說改就改,都不帶過渡的,狠人!天知道,李世民吃得叫一個味同嚼蠟,還要裝出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來。

午後兩儀殿朝議,高士廉進言,長安居住的山東地區舉子聯名上疏,希望貞觀十三年的製考,主考官由身份貴重,大姓之人擔任。

盧家的人昨日才進大理寺牢獄,山東士族今天就開始反撲了,跟皇帝中門對狙,李承乾不禁感慨,家大業大的底氣啊!

應了山東舉子所求,法辦盧家詔書就成了笑話,身份貴重的大姓。不應的話,這群出身世族的大臣步步緊逼,皇帝讓步的可能性太小,到時候憋一肚子火,他的日子就難過了。

大唐立國才二十來年,大規模消殺世族不利於社會穩定,打壓更偏向溫水煮青蛙。想到這裡,李承乾起身向皇帝拜了一拜,道:“陛下,臣毛遂自薦,做貞觀十三年製考的主考官。”

李世民頓了片刻,旋即一笑,盧家一案的起因,就是盧家自恃大姓,藐視李姓皇族,太子做主考官,身份絕對夠貴重,至於李姓大不大,就看誰想去大理寺陪盧家人了。

王圭道:“太子殿下年紀尚幼,隻怕不能服眾。”

李世民看向王圭,直接避開李承乾的年齡,道:“山東舉子說要身份貴重,大姓之人做主考官,太子都不能服眾,要朕親自去做主考官?參考的舉子,名諱籍貫朕這裡有備份,明年的製考若是有人缺考,一律以欺君之罪論處,此事就這麼定了。”

李承乾又道:“陛下,臣身份特殊,主持製考,拔舉人才,有結黨之嫌。臣恐一但遭受彈劾,縱有陛下信任,臣亦羞見天顏。為避嫌起見,臣啟奏:明年製考,試卷統一糊名,由弘文館經學博士統一謄抄。臣與三省上官一同閱卷,如此一來,臣無結黨之嫌,保製考之公平公正,杜絕朝野議論。”

在場眾大臣看向李承乾的目光神色複雜,孔聖人之後的孔穎達都被送嶺南去了,誰還敢沒來由彈劾太子?

李世民饒有深意的看了眼李承乾,糊名,世家安插進去的人就要廢掉一堆,但閱卷之人還能依據字跡找到世家子弟。謄抄,堵死了依靠字跡找人的後路。

避嫌是假,以避嫌為名,規範製考,壓製朝廷官員拔舉世家子弟濫竽充數才是真。李承乾的目的,在場眾人心知肚明,偏偏東宮太子的特殊性,避嫌這個理由,在場沒有任何人可以反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