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撈富人的錢(1 / 1)

推荐阅读:

多年寫論文和工作報告的工作經驗,李承乾很快將大綱羅列出來,開始著手論述。

李世民湊上前去,瞟了一眼:“彆人寫文章都是一氣嗬成,你這個寫法倒是少見。”

牛馬電腦前麵碼字,老板背後死亡凝視,饒是李承乾定力不俗,此刻整個身子也是僵的。

“誰教你的法子?”

李承乾大腦飛速運轉,找背鍋俠!

陸德明?

不行,陸德明是啟蒙恩師,又是父親十八學士之一,陸德明的行文風格,父親多半知道。就是不知道,十八學士還有一堆活躍在朝堂,父親一問就露餡了。

李綱?

不行,李綱教他寫文章,可李綱曆經兩朝,李綱的行文風格,無人不知!

“兒見朝中有六部,其下又細細分工,明確各自職能。故有感而發,寫文時,先列出大概輪廓,再進行分析論述。”

李世民道:“舉一反三,高明……”

“陛下,司空長孫無忌、中書令房玄齡、侍中魏征求見。”

張阿難的聲音從殿外傳進來,李世民不由得皺眉,能到甘露殿來求見,必是要緊之事。

“傳!”話音剛落,李世民看向李承乾:“把你寫的東西收好。”

聞言,李承乾將打好的大綱折了揣進懷裡,又將案上文房四寶歸位。

長孫無忌等人進來時,但見皇帝龍精虎猛,半點看不出身體不適的樣子,又見一側太子,不由得回憶起早朝之事,三人心中有數,便不多言。

李世民徑自落座,道:“是什麼要緊的事情?”

房玄齡道:“吐蕃數次侵擾吐穀渾,吐穀渾可汗上疏,請求朝廷出兵。”

這段曆史,李承乾還是比較了解的,貞觀八年吐蕃曾經來長安求娶公主,由於態度惡劣,父親直接拒絕了。吐蕃使臣回去之後,本就不怎麼唐蕃邊境愈發的不安定。

貞觀九年,吐穀渾動亂,朝廷任命李靖為主帥,出兵平息戰亂,以吐穀渾作緩衝區,暫時緩和唐蕃衝突。

打仗燒錢,吐穀渾之戰過後,又有兩次國喪,國庫沒錢,所以父親就隻能忍著這口氣,任由吐蕃在邊境挑釁。

貞觀十二年,吐蕃公然侵入鬆州,入侵大唐國土,西南邊境陷入極端不安之中。

吐蕃此舉踩到了父親的底線,這一年八月,父親命侯君集為主帥,兵分四路打退了吐蕃的攻勢。此後,又遣文成公主和親,維持兩邦暫時的和平。

房玄齡道:“國庫空虛,暫時不能出兵,依臣的意思,忍一時之氣,以圖後事。大唐與吐蕃邊境,需要調撥兵馬,加強邊境的戍衛部署。這是我們幾個人商議出來的決斷,還請陛下聖裁。”

李世民何嘗不知這個道理,眼下也隻能這般,遂道:“準了,召民部、兵部諸卿兩儀殿議事。”

老板終於要走了,李承乾緊繃的弦鬆了,長舒了一口氣。

“太子愣著做什麼,一起!”

李承乾:……

放過打工人,可以嗎?

“臣遵旨!”

兩儀殿中,大臣們吵的熱火朝天,李承乾陷入沉思,眼下吐蕃正是瘋狂擴張的時候,可以的話,在其沒有攻入大唐國土之前,出兵吐穀渾,先掄對方一巴掌,挫其銳氣,以避免貞觀十二年吐蕃鐵騎踏破國土。

邊境戍衛部署也需要錢,出兵也需要錢,國庫沒錢,眼下就隻能忍。短時間內籌錢的法子,李承乾靈光一閃,見滿朝文武又悻悻的閉上嘴巴。

“太子,朕看你有話要說?”

李承乾愣了一愣,老板為什麼總喜歡盯著打工人?

“陛下誤會了,臣無話可說。”

李世民麵上不顯,心裡頭不爽,又開始同他陽奉陰違,兔崽子皮癢了!

憋著一肚子火,兩儀殿朝議散了,李世民將人帶到甘露殿,清了場。

“方才在兩儀殿,高明是真的無話可說?”

父親的語氣,明顯壓著火氣,李承乾目測,應該是被吐蕃犯邊氣的!

李承乾道:“眼下吐蕃統一各部,銳氣蓬勃,儘全力對外擴張,搶占領土,打吐穀渾是假,試探大唐的態度、底線、實力才是真。大臣們爭了這許久,根源還是因為沒錢,所以無論調遣兵力部署邊境,還是直接出兵討伐,都束手束腳。若能解決錢的問題,攻守就不成問題了。”

李世民道:“高明,有解決錢財來源的建議?”

李承乾道:“大唐的國庫暫時沒錢,但大唐不缺有錢人。天子腳下的長安,家財萬貫者數不勝數,若能從他們手裡拿來錢財,或可解一時之困。”

李世民笑道:“朕也知道大唐家財萬貫的有錢人比比皆是,可朕總不能直接派兵上門問人家要錢吧?”

李承乾道:“兒讀《管子》一書,書中有這麼兩個故事,一個叫做石壁謀,另一個是菁茅謀。阿翁祭日將近,父親或可對外說,阿翁在天有靈,見土穀渾蒼生蒙難,魂魄不寧,屢次向您托夢。”

李世民道:“然後呢?”

李承乾道:“父親至孝,不忍見阿翁九泉之下傷懷。故於承天門設祭壇,供奉阿翁神靈。阿翁心懷蒼生,父親請蒼生為阿翁祈福。還有阿翁的獻陵,也需要蒼生祈福。每日三更,朝廷官員會在承天門前發放魚牌令,持禁中魚牌令方可入內為阿翁祈福。祈福持續九九八十一日,承天門與獻陵各要三人,一日一換。長安城中富而不顯貴的大有人在,能為大唐高祖祈福,是莫大的榮幸,父親可下詔製作匾額褒獎,以資鼓勵。”

李世民聽明白了,道:“發出去的魚牌令,要捏在自己人手裡,長安城中的富人為了搶奪這份來之不易的殊榮,這一塊木牌絕不止萬金之數?消息傳播出去,想搶奪這份殊榮的就不止長安城的富人了。”

李承乾道:“大唐開國皇帝在天之靈記掛吐穀渾蒼生,吐穀渾上下怎能不感恩戴德?先帝之殊遇,當報之於繼承先帝衣缽的大唐天子。”

籌集出兵的費用,還收攬吐穀渾的人心,李世民滿意一笑,不過他眼下更關注另一個問題:“高明,你還讀《管子》?朕從前怎麼不知道?”

李承乾點點頭,科舉取士的士子,大多都是從末流縣令做起,一步步往上升。

民生建設是衡量朝廷官員政績的標準之一,民生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稅收就會穩定提升,政績就來了。

民生建設需要錢,他十分願意打豪紳的主意,如何不動聲色從豪紳手裡撈錢,再把這些錢投入到當地民生建設,他深有研究。《管子》一書,讓他受益匪淺。

“師傅隻教孔孟聖人之言,還有老莊之道,父親從前查問功課,問的都是師傅,何時問過兒?”

李世民略顯尷尬,輕咳了兩聲,斂財不是什麼上的了台麵的事情,為了戰事朝廷可以斂財,但不能由皇帝和太子提出來,方才兩儀殿李承乾要真敢說,他必定要斥責,計劃隻能無疾而終。

“高明的功課,什麼時候寫?”

老板盯著寫報告,李承乾頭皮發麻。

“父親,天色漸晚,兒能回去寫嗎?”

李世民道:“高明方才還委屈,朕從前查問功課,隻問師傅,忽略了你。現在高明做功課,朕陪著高明,不好嗎?”

一點都不好,他剛才完全是搪塞之言,解釋一下,為什麼老板不知道他看《管子》,父親是從哪裡看出他委屈的?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