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企劃報告(1 / 1)

推荐阅读:

父親葫蘆裡賣什麼藥,李承乾暫時摸不透,可自打過李泰之後,他們父子基本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但凡穿回來在貞觀四年之前,沒有兒子李象,往後也不娶蘇氏,他乾架的對象就不是李泰了。

“是關於河東,河西的治理,還是以梁惠王的治理舉措,結合孟子提出意見,延伸出來關於地方治理問題的探究?”

李世民道:“有區彆嗎?”

李承乾頓了一頓,道:“臣觀曆代典籍,也分析過地方治理。私以為,地方治理若要落在實處,必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當地的人情物理和風俗習慣,治理的基礎的是百姓,不能安撫住百姓,下發的政令就很難落實。當地豪強士紳,強壓地頭蛇盤身縮首,降低政令落實的難度。

當地的自然環境,荀子講:天行有常,製天命而用之,前提必須對天行有一定的了解。譬如陛下給的河東河西地區,每年的降水大概是多少?集中在什麼時候?當地林地的覆蓋情況,以及地勢的走向等等。

地方治理,必須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人力還好說,物力和財力能否得到保障。戶部下發的財物,能否全部到達當地,足不足以支撐當地治理。

流官製還要考慮,上一任朝廷官員在治理途中,有沒有留下什麼後患,需要防患於未然。以上這些,還是臣能想到的,真正治理起來,要治理好一個地方,考慮的因素隻會更多。”

李世民笑笑,雖是推辭之言,到底比之前藏著掖著,一問三不知的好。早這樣不就好了,兔崽子,果然還是欠收拾,打幾頓就知道好歹了。

“若是後者,臣還能寫,引申出來的治理,範圍擴大了,寫出來的東西,哪怕立足於實際,也是大而空。若是前者,臣對河東河西地區,除了知道他們大致位置,老百姓種植糧食種類,以及當地有哪些豪強士紳,其他的一概不知。”

李世民道:“所以呢?”

李承乾道:“所以,如果是以前者為題,要臣總結河東河西治理條陳,臣寫了也無甚大用,您可以直接打臣一頓比較乾脆。”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以後者為題,不過不是關於河東河西的治理,是關於京兆地區的治理。朕給你時間,按照你自己說得那些考慮因素,一個月夠不夠?”

李承乾躊躇片刻,道:“能不能多給些時間,臣保證不浪費一日時間,就是怕一個月時間不夠。”

李世民道:“可以,那就兩個月。”

李承乾道:“如此一來,臣必須帶人出宮,實際查訪,早朝之後臣就不參與兩儀殿的議政了。”

李世民點點頭,道:“朕給了東宮自由出入宮禁的權力,這兩個月你可以隻上早朝,不參加兩儀殿朝議。”

李承乾狂喜,辦公室跟老板以及公司高層參與決策,自己帶著員工下基層調研,前者得名得利,後者單純苦力。

有進取之心牛馬陪在老板身邊,伺候好老板。他是一個混吃等死的無上進心牛馬,乾完苦力,名利給老板,他輕輕地來,輕輕的去就好了。萬一被廢或者早逝,妻兒還需要老板照拂,老板不能得罪。

“那臣告退了!”

李世民不語,擺擺手,示意李承乾可以滾了。

回東宮找了套粗布衣裳,命人套了馬車,準備好筆墨乾糧,帶了兩個信得過的內侍,出了長安城。騎馬其實更方便,可曾經摔馬斷腿,李承乾內心對騎馬還是有些陰影的。

數日後上朝,長孫無忌突然開口:“太子殿下,您這臉色,可是有疾?”

李承乾日益加深的膚色,這半年太子兩次病倒,長孫無忌不由得多了句嘴。

“國舅是指我變黑了?”

長孫無忌點點頭,道:“日日相見原看不出什麼,可殿下跟大臣們站在一起,就十分明顯了。”

李承乾尷尬一笑,天天曬太陽能不黑嗎?貞觀高層骨乾不知他下基層調研的事情,父親不願意聲張,他自然尊重老板的意思。

“聽禦醫說,多曬曬太陽能強身健體,我也試試。”

長孫無忌:……

“禦醫的話,也不能全信,這個時節日頭毒辣,殿下彆把自己曬壞了。”

李承乾拜了一拜,道:“多謝國舅掛心,不妨事的。”

長孫無忌搖搖頭,他看得出李承乾萬事不上心,不在乎,但他不理解。皇帝不讓魏征授課,又不許太子參加兩儀殿朝議,換做任何一個太子都要著急。

李承乾現在隻想儘快完成老板要的企劃報告,繼續做他的隱身太子,苟過到貞觀十七年壽終正寢,死之前把妻兒送嶺南去。

早朝後照常出宮,趕在宵禁之前回東宮,整理當天調研結果,做出報告分析。

殿外內侍高聲通傳,李承乾看了眼一側漏刻,亥時正,晚上九點前後,這個時候不好好休息,來他這做什麼?

這一次好歹讓人通知,不是突襲,李承乾放下筆,起身尚未離座,父親已經迎麵過來,他下拜見禮。

“起來吧!”

李世民在李承乾座前停下,落座之後開始翻看案上的東西:“早朝過後,京兆尹求見,說太子登門,翻了京兆地區的縣誌。”

“一方治理,河流水文,自然災害就要考慮其中。這些東西,非一朝一夕能得來,眼下最好的途徑就是縣誌。”說著,李承乾上前從鎮尺下抽出幾張紙來,雙手奉給父親:“這是臣在翻閱縣誌之後,對京兆地區水文特點,結合自然災害發生的時間,總結出各中關聯因素,以及防患的手段。請陛下禦覽,若有不足之處,還請陛下不吝賜教。”

領導翻閱的空隙,李承乾又整理了另一摞資料,等著領導看完,繼續向領導彙報工作進度。

李世民看完,不由得吃了一驚,李承乾對信息的整合分析,相應問題對應措施的製定,落實,每一步各級官員該做什麼,突發問題如何處理等。有理有據,考慮充分,處事老辣,不像個初出茅廬的太子,倒像是久經官場沉澱,廝殺出來的封疆大吏。

“還有這個,這是臣整理出來,京兆地區幾大門閥他們的田畝情況,名下佃農的數量,背後牽扯的勢力範圍。還有京兆地區有地可耕百姓的數量,無地流……”險些脫口而出一個民字,李承乾暗道好險:“流離百姓的數量,還有數年來京兆地區,門閥士族兼並土地的次數,田畝數量等等。臣也做了分析,以及如何著手……”

李世民懶得聽場麵話,直接接了李承乾遞過來的資料,翻閱起來。

李承乾又取出一摞子資料出來,等著李世民看完,繼續彙報進度。

半個時辰左右,李世民看完了李承乾送上來的資料,仍是意猶未儘,道:“沒了?”

李承乾道:“京兆地區土壤情況,關聯糧食種類合理分配種植,山川地勢是否能夠因勢利導解決夏季的乾旱問題,保證農業灌溉,這個臣還得繼續查,需要一些時間。”

李世民示意張阿難上前,道:“東西朕拿走了,高明要查的,繼續查,時間管夠。”

李承乾攔住張阿難,李世民皺眉,道:“高明,這是何意?”

“陛下,這些東西臣還要用,等結果全部出來,臣需要將所有的信息進行整合,包括治理的措施,也必須根據最後整合的條件進行適度調整,您現在不能把他們拿走。”

李世民道:“朕不要你的東西,隻是抄一份留用,抄完了叫人給你送過來。”

李承乾搖搖頭,拒絕,萬一中途出了問題,相當於加班加點查了一堆資料,分門彆類做了一堆的world文檔,結果最後整合關頭,電腦炸了,所有文件灰飛煙滅,牛馬的命也是命。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