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一行人來到夥房。
李平安按照小忠子指點,從櫥櫃裡取出洗淨的碗筷,盛了滿滿一碗白粥,又用筷子串了六個白麵饃饃。
一口粥一口饃,甜的李平安頭暈目眩。
小忠子隻盛了碗稀粥:“咱家剛進宮時,也似你這般能吃,日子久了就嫌棄了。”
李平安狼吞虎咽顧不得回話,心底生出疑惑。
世上怎會有人嫌棄白麵饃饃,他恨不得睡在白麵堆裡才好。
四人吃飯時,陸陸續續有太監來夥房,幾大筐白麵饃饃轉眼見底,十幾桶白粥喝得隻剩稀湯。
李平安注意到,來吃飯的太監多是成群,極少單個兒。
偶爾有幾個形單影隻的太監,要麼橫行霸道,人人避讓,要麼低頭彎腰,縮頭縮腦。
小忠子三人吃完飯,各自去宮殿當值。
李平安最後又喝了碗飯湯溜縫,撐得肚皮滾圓,將小忠子說的適量吃喝拋在腦後。
不是小忠子說的不對,實在是十二年的饑腸轆轆,哪裡控製得住食欲。
“孫扒皮家平日裡吃糙米野菜,年節才舍得吃白麵,早知道當太監能吃得這麼好,前幾年就該進宮,阿姐或許不會餓死……”
李平安揉著脹痛的肚子,後悔卵子割晚了。
獨自走在宮道上,沒了小忠子三人領路、庇護,李平安不自覺地佝僂著背,遇見人就躲邊上讓路。
出了夥房向東,轉過兩道宮牆就是教新來太監內功的地界,名為內武堂。
門敞開著,傳出亂哄哄的閒話聲。
李平安進去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尋了個不起眼的角落坐下,悄悄打量內武堂的太監們。
多是十來歲的少年,亦有幾個成年太監,嗓音低沉厚重。
其中最為惹眼的是個十四五歲壯實少年,臉型方正,膚色略黑,肩寬體闊,身形頗為健碩。
七八個小太監眾星捧月般圍著,接連不斷的獻殷勤、拍馬屁。
李平安聽了幾句,明悟少年受追捧的緣由。
“小桂子,武道根骨極佳,被教授內功的周公公收為乾兒子,難怪這麼多人捧著……”
不由心生羨慕,若是自己有個厲害乾爹,何至於小心翼翼走路,也可以在威風凜凜。
不多久。
門外進來個老太監,看模樣少說六七十歲,臉上溝壑縱橫,褐斑密布,身形佝僂嶙峋,走路一步三晃,仿佛隨時會栽倒。
然而這麼個大半截入土的老太監,半隻腳邁進門,堂內霎時間鴉雀無聲。
小太監們迅速各自回座,正襟危坐,目不轉睛。
老太監凹陷渾濁的雙眼掃過,所有人噤若寒蟬,目光在李平安身上停了停,嗓音尖細如針。
“翻開《蓮花寶典》第一頁,跟著咱家念,紅塵縛心,白蓮渡厄,一念寂滅,萬相皆空……”
念誦聲明明輕若蚊蚋,卻能進入每個人耳中,森冷、陰柔的聲音就像一條蛇,在人的耳朵裡鑽來鑽去。
李平安連忙翻開桌上唯一的書冊,上麵的字半個都不認識,隻能呆板的跟著老太監念誦。
功法書冊頁數不多,攏共千八百字,翻來覆去念了幾遍。
李平安念的頭暈眼花,七竅通了六竅,書上的字變成小人,你來我往的比武對打。
最終隻認得封皮上的四個字,讀作《蓮花寶典》。
老太監合上書冊,也不管太監們學沒學會,吩咐道。
“你們好生念誦參悟,學會了就去旁邊靜室打坐練功,小桂子,隨咱家來。”
小桂子彎腰撅腚的跟在乾爹身後,臨出門還不忘回頭炫耀,對同學們露出個得意的笑容。
李平安顧不得羨慕彆人有乾爹,迷茫的翻看《蓮花寶典》上的文字,急的汗流浹背。
小忠子說過,練功差的會發配去倒夜香。
李平安並不怕倒夜香,便溺在村裡可是好東西,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遇見糞便都要撿回家積肥。
然而他心心念念的是尚膳監,那裡有吃不完的白麵饃饃。
“我……咱家該怎麼辦?”
李平安四下張望,看其他太監的動作,有人擺爛無所謂,有人磕磕巴巴的念誦,還有人互相請教。
大家雖然在一起學習,但是有人早來十天半月,已經學會誦讀功法。
李平安新來第一天,沒有相熟太監,但是為了白麵饃饃,壯著膽子向坐旁邊的太監小榮子請教。
“榮公公,您能教咱幾個字麼?”
小榮子本不想理會李平安,在他眼中麵容黢黑粗糙、土裡土氣的鄉巴佬,將來就是倒夜香、洗馬桶的命,沒資格與他說話。
然而聽到“公公”二字,通體舒泰,臉色由陰轉晴。
“哪幾個字?”
“這,這,還有這。”
李平安請教小榮子前二十個字,再多了怕記不住。
小榮子尖著嗓子念道:“紅塵縛心,白蓮渡厄,一念寂滅,萬相皆空。氣走任脈,血逆衝關,玉枕如焚,玄牝生寒!”
李平安用心記下,反複誦讀幾遍,恭敬道:“多謝榮公公。”
小榮子眯起眼:“你叫咱家什麼?”
李平安麵露疑惑:“榮公公啊,莫不是咱叫錯了?”
“不是,咱家想再聽一遍。”
“榮公公——”
“啊——”小榮子一臉陶醉。
在一聲聲公公中,小榮子臉笑成了菊花,知無不答的指點李平安念誦《蓮花寶典》。
“這土包子雖上不得台麵,倒是個識趣的,將來或許能有些成就,勉強值得結交。”
小榮子享受歸享受,心裡卻是門清兒。
隻與有用之人交往,無用之人懶得看一眼。
李平安不知對方心思,片刻不停的埋頭苦讀,到晌午時分,記住了三十多字,再多了就會記錯、記亂。
“照這個速度,一個多月就能念誦全篇功法,還能有四五個月用於打坐練功……”
晌午時分。
仍不見周公公、小桂子回來,太監們紛紛離開內武堂。
李平安再去夥房吃飯,早上六個饅頭還沒消化乾淨,又狼吞虎咽進去三個。
“當太監真好,一天竟然能吃三頓飯,還不用下地乾活!”
下午學規矩的地界,不在某個宮殿房間,而是一處露天小廣場。
秋老虎正盛,青石地磚曬得滾燙。
百多個小太監整齊站成幾排,低頭含胸,肩膀內收,背部微弓,雙手交疊腹前。
前方坐著個老太監,與周公公一般白發蒼蒼,整個人癱在太師椅上,雙目微闔似是在曬太陽打盹。
然而哪個小太監稍有晃動,老太監手中的黃豆就會彈過去,打在身上就留下個青紫血印。
李平安才站了一刻鐘,雙腿就抖如篩糠。
倒也不是怕苦怕累,站規矩總比種田輕鬆,但是鄉下小子天性好動,農閒時上山下河撒歡兒,哪受得了這般枯燥、約束。
啪!
一粒黃豆精準命中李平安小腿,疼得他齜牙咧嘴,強忍著才沒摔倒在地。
方才李平安親眼看到,有個小太監挨打後摔倒,老太監非但不憐憫,反而接連彈出黃豆懲罰,直至打的那人渾身青紫,
“桀桀桀……”
老太監發出夜梟般怪笑。
“莫怨咱家心狠嚴苛,內功練不好至多倒夜香,規矩學不好……可是要掉腦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