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的工作就由他盯著,挺好的。”陳平說道。
他從口袋裡麵摸出煙,給張學昌和黃正富兩個人一人遞了一根。
張學昌拿出自己的好茶葉,泡了一壺茶,給陳平倒了一杯,“陳鎮長,來,喝杯茶。”
“兩位主任在鳳山鎮工作多年,而且主要是管著企業方麵的事情,對鳳山鎮的企業了解也比較的清楚,對於鳳山鎮未來企業的發展和經營,有什麼好的提議都可以說一說。”陳平接過茶水,說道。
以前想嘗一嘗張學昌的茶葉,很難,寶貝的不得了,現在主動泡茶給他喝。
權力的確是個好東西。
鳳山鎮是貧困鄉鎮,沒有什麼資源,地理位置也不是太好,想要發展還是得要在企業方麵做出一些成績。
利用企業的發展為鳳山鎮提供財政收入,同時,也能夠為鳳山鎮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幫助居民發家致富。
鳳山鎮不像是一些地廣人稀的地方,地廣人稀的地方,一戶人家能夠分十幾畝,二十幾畝的田地,甚至於說能夠達到上百畝,都是沒有多大問題的。
田地這麼多,種糧食就能夠賺到錢,哪怕一畝田地的糧食隻有非常微薄的收入,但量起來了也能夠發家致富。
可像是人口比較稠密的地方,一戶人家可能就一兩畝的田地,這點田地也就隻能夠保障不餓肚子,然後有額外的一些糧食交公糧,或者是賣點錢,換點現金,買些生活必需品。
指望著靠這點田地改善生活,彆說一兩年,就是10多年,20多年,也基本上改善不了。
人口稠密的地方,真正能夠改善生活的,是找到一份工作,或者是自己經營一些小的生意,尋求旁的收入。
這也是為什麼**十年代好多農村家庭都非常的貧窮,可能一個月才吃一頓帶葷腥的肉食,有些家庭連孩子上學的學費交不起,幾塊錢,十幾塊錢的學費也會一直拖著,導致自家的娃在學校被另眼看待,自尊心受到了強烈的侮辱。
90年代往後,私營單位越來越多,招工的需求越來越大,再加上老百姓的打工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好多村裡的人外出打工,收入比種糧食要劃算的多,也要穩定的多。
旱澇保收。
夫妻兩個一年在外麵打工,節省一點,能夠存下一些錢。
村裡最先蓋新房的,大部分都是外出打工的家庭,不過這也導致了另外一種局麵,就是留守的兒童增多了,子女跟父母之間的感情變淡了,再加上孩子沒有父母照料,有時候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導致悲劇的產生。
陳平就是農村出生的,所以對這種情況他了解的非常清楚,挨著城郊的農村可能還要好一點,畢竟離著城市近,找工作要稍微方便點,做生意成本也要低些。
各方麵的意識會更強烈,跟社會沒有那麼脫節,能較快的適應社會的改變,稍微的沾點時代紅利的光。
而人口稠密,比較貧窮的地方,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少,導致自身改變的速度放緩了不少。
淨流出人口數是比較多的省份,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四川,包括廣西,這些省份外出打工的人都是比較多的,要麼是人口稠密的省份,要麼就是人均種植麵積比較低,到處都是山川,不適合種植,隻能夠出去打工。
對於外出打工這一點,實際上也是無奈之舉,誰不想跟子女,跟父母待在一起,但就像是談對象時經常說的那句話一樣:雙手抱著你,就沒法去搬磚,雙手去搬磚,就沒法抱住你。
很多地方的工廠和企業比較少,就業的機會非常的少,隻能夠是外出,尋找就業機會,打工賺錢。
前世,陳平在鳳山鎮的領導乾部崗位上麵沒有做出多大的成績,隻是按部就班,熬資曆,憑借著學曆,最後慢慢的晉升,對鳳山鎮的企業,對鳳山鎮的老百姓實際上沒有什麼特殊的貢獻。
但這一世,他決定做些事情,既能夠幫助自己提升政績,同時又能夠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何樂而不為?
“陳鎮長,你這才剛上任沒多久,馬上就想著幫助企業發展,實在是難得。”張學昌說道,“我們都應該向你學習。”
“你就彆拍我的馬屁了。”陳平笑了笑,“得到領導的看重和信任,將我提拔到這個位置,負責企業改革和經營的問題,肯定得要做出一些事情出來,否則不是辜負了領導的信任嗎?”
“再一個,鳳山鎮出成績的企業越多,就說明我在這個位置做的越是那麼回事,越是有政績,而張主任和黃主任,你們如果在企業的改革和經營的過程中出了力,自然也能夠分攤到不小的功勞。”
“我借調到羅田縣去的時候,還遇到了周長國周主任,他日子現在過得挺舒坦的,按照正常的情況,他退居二線,肯定不是往縣裡去,多半是去其他的地方,到縣裡去算是高升了,就因為罐頭廠做出了成績,所以他才有這個待遇。”
“如果再多幾家罐頭廠,張主任和黃主任你倆是不是能夠挪個位置,也能去縣裡?”
企業的改革和經營思路方麵,陳平能提出意見,作出指導,也比較有信心,但是負責具體操作的事情,還得要有手底下的人去做。
張學昌和黃正富兩人在鳳山鎮做了許多年的乾部,已經成了老油子,雖然有向上攀爬的心思,無奈能力方麵有所欠缺,兩人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有點擺爛的心理。
有機會的時候就折騰兩下,沒有機會的時候就躺平,已經沒有了年輕那會兒的衝勁。
陳平在他們的額頭前懸掛了一塊肉,給他們點燃了希望,而且還拿出周長國作為例子。
果然,聽到陳平這個話之後,張學昌和黃正富兩個人都激動了起來。
“老周就是運氣好,碰到了陳鎮長,隻是打打下手,跟著陳鎮長你後麵做事,就分得了不小的功勞,等於是連跳兩級,到縣裡去養老。”張學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