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禮是一位勤於做事的皇族子弟。
老十三曾多次向雍正舉薦他。
而雍正後來,也非常欣賞和重用這位十七弟。
在臨終時,雍正更是將老十七安排為了乾隆的輔政王大臣之一。
所以,他雖然素來體弱,但在兼任鑲藍旗滿漢都統後,還是常親自下鄉,查看城外駐防區的旗務,了解在城外的底層旗人情況。
隻是……
現在的允禮行走在亂山雜遝、迭石犖確的鄉村,查看到這些屬於弘曆旗分佐領的旗人生活大為改善,且都對弘曆表現出非常熱忱的敬意時,他就頗為感動,為之熱淚盈眶。
因為,他能夠因此感受到,弘曆是多麼洞察有德,而謹慎勤能,才會在悄無聲息間,讓其統禦下的旗人在境遇上有如此大的改善,而得到這些旗人的擁護。
這讓他也願意相信,弘曆將來若真為大清皇帝,則必為聖主仁君,而能夠讓大清底層旗民過得更好,也會讓大清更加昌盛!
當允禮在繼續往鑲藍旗所在地行進時,就見有旗人還在茅屋前後開始栽樹。
允禮為此問一旗人:“這栽的是什麼樹?”
“回果郡王,奴才準備也多栽些桃樹杏樹這些,明年也能得些鮮果,如果長得不錯,也能給上麵的主子敬奉一些,聊表一下心意。”
這旗人在允禮身邊的人介紹了允禮的身份後,就如實回答起來。
允禮點了點頭,接著就對隨行的鑲藍旗該佐領的致仕官員伊爾根覺羅·春山笑著說:“他們現在倒是願意種果樹了。”
“四爺有德,讓奴才等旗分佐領下人,即便再貧困,也能靠在化肥廠做工而掙錢賣炭過活,更重要的是,四爺,還讓五爺通過造辦處造了一種泥爐,在用上四爺讓人造的蜂窩炭後,在燒煤時非常省煤。”
“所以現在許多人家都因此願意燒煤,也就願意栽不用砍伐的果木了。”
伊爾根覺羅·春山回道。
允禮頷首:“就是我之前在一人戶裡看見的那種裡麵抹泥的爐子和堆放的那些圓柱狀石炭?”
“正是!”
允禮為此撫掌而笑:“善哉!”
接著,允禮就看了一眼滿目荒蕪的山村說:
“或許,將來等這裡的旗戶多栽上萬株果木,就不愁這裡不能蔥蘢茂鬱,而不見村屋也!”
……
……
“若真能讓直隸旗人聚居地多林木而蔥鬱起來,那水土也更易保固住。”
“這樣一來,水患也能少發生許多,下遊漢民的田地也會少些衝刷,朝廷也能每年在直隸少花許多治河賑災的錢,錢就能隻用來擴寬驛道,而更利運輸了。”
允禮在回京,向兼管八旗所有旗務的老十三彙報起此事,說起許多旗人自發栽種果木以及桑榆楊柳等木時,老十三也就說出了這番感慨。
允禮為此點頭笑著說:“但這也隻是弘曆的旗分佐領才有如此現象,大多數旗地連燒柴都成問題,哪裡還會去種果木。”
老十三道:“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十三哥說的沒錯,最重要的是,能主動讓旗人生活改善的是弘曆!”
允禮說後就一臉凝重地看向了老十三。
老十三也為此頷首:“但也不能隻讓弘曆一人辛苦,我給四哥建議一下,把你調去任上三旗的都統,先在上三旗推廣弘曆的做法,也設廠讓旗人務工,解決旗人生計問題,同時也推廣新的燒煤之法和追肥之法。”
允禮想了想道:“那最好也向漢人推廣,這樣才有更多的人買肥料買煤。”
“這是自然,戶部這邊會這樣做的,你到時候先去見見弘曆,向他討教討教,無論如何,你改善上三旗的旗務,對他將來也是好事。”
“好!”
允禮應了一聲,且很有感觸的對老十三說:
“弘曆是我大清之福啊!”
“因為汗阿瑪是真心的在上天庇佑他,你應該已經知道,他府裡已有兩位格格懷孕的事,所以足可見,他有多得汗阿瑪在天之靈的眷顧。”
老十三笑著道。
允禮點頭:“也對,估計著,他將來也能和汗阿瑪當年一樣,多子多福,使我大清也跟著多人多福。”
盛夏天熱,蟬聲聒噪,口乾生火。
好在弘曆現在不缺解暑的新鮮瓜果。
此時的他,就正與兆佳紫晴這裡品嘗著新到的西瓜,且一邊吃著一邊享受著侍女用團扇扇來的微微清風。
而他現在,之所以在兆佳紫晴這裡待著,則是因為他待會需要帶兆佳紫晴去見老十三。
因為,老十三主動派了人來請他去用晚點,弘曆自然也不好推辭,且知道老十三夫婦是想借機見見兆佳紫晴,便打算待日頭沒那麼毒辣時,就與兆佳紫晴一起過去。
且說,雍正也給老十三賜了一所圓明園附園,名喚交輝園,為的是,讓多疾的老十三也方便避暑養身。
所以,弘曆要去見老十三倒也不用走多遠的路。
“四爺,這西瓜真甜!”
兆佳紫晴這時也在嘗一口後,就對弘曆說了一句。
“畢竟是底下人精挑細選的。”
弘曆說著就提醒兆佳紫晴道:“不可貪多,以免脾胃受不了。”
“嗯!”
兆佳紫晴乖巧的點了點頭。
弘曆也這時與兆佳紫晴閒聊著問她:“我聽說,令尊生前曾任過禦史?”
兆佳紫晴點頭:“先父做過軍中監糧禦史,隻是後來遇到野番劫糧。”
弘曆點了點頭:“令尊也算是為公殉職,忠烈之士,十三嬸養你們兄弟姐妹成人,也算是替朝廷而養你們。”
“姑父姑母一直把奴婢們視如己出。”
兆佳紫晴回道。
弘曆知道,若不是旗人規矩大,適齡女子不論身份高低,都得入宮參選秀女,而恰巧在兆佳紫晴進宮選秀女時,正是老十三被康熙冷落的時期,也就使得兆佳紫晴到現在還隻是一官女子。
“難怪十三叔和十三嬸素來節儉,看來也是因為要養的人不少,你應該很久都沒有見到兩人了吧?”
弘曆說到這裡,見兆佳紫晴眼睛有些紅,就笑了笑:“不提這個了,你小時候在十三嬸身邊生活時,平常都做什麼?”
兆佳紫晴回答說:“除讀書寫字外,就是練騎射,奴婢還練火銃呢!”
弘曆知道旗人女子的確會和男子一樣,會學漢文化與騎射,隻是,在聽到兆佳紫晴提到她練過火銃後,他就來了興趣,而讓人把老十六給他的那把自生火銃取了來,讓她在園內操演。
兆佳紫晴倒是很熟練的操演了一番。
“很好,賞吉祥如意金錁子兩枚!”
弘曆說著就讓李玉取了兩金錁子給她。
“謝四爺賞!”
兆佳紫晴喜不自勝,幾乎要跳起來,而不由得兩眼放光地看著手裡的金錁子。
“沒想到你會這個。”
弘曆知道兆佳紫晴父親走得早,且又清廉的很,而養她的老十三一家在康熙晚年日子也不好過,所以從小月銀不多,對金錢還是很在乎的。
但弘曆沒有因此鄙夷她,隻笑著道:“倒是沒想到你會操演這自生火銃。”
兆佳紫晴則回答說:“奴婢小時候在姑母家操演過這種自生火銃,說是一位姓戴的漢人造的,奴婢還有過改進的想法,但隻是後來入宮就沒機會了。”
“那現在你有機會,若能真改進的好,我還會重重有賞。”
弘曆笑著說了一句,他覺得給自己身邊的女子安排點事做也挺好,省得她們在後院無所事事,而過於把心思花在爭奪他的寵愛上麵。
兆佳紫晴聽弘曆這麼說,很是激動,立即行了福禮:“嗻!”
夕陽西沉後。
弘曆就帶著兆佳紫晴來了老十三的交輝園。
老十三和十三福晉見到兩人後,自然是笑容滿麵,十三福晉更是笑著笑著就擦拭起了眼角。
於是,老十三便讓十三福晉帶著兆佳紫晴去後園,見見兆佳紫晴小時候天天相處的表姐妹們。
弘曆則跟著老十三去了他的書房。
“四哥能讓紫晴去你身邊,我是很高興的,這孩子,也在我和你十三嬸身邊待了多年,幾乎就與自己的孩子一樣。”
“隻是她也沒跟著我們過幾天好日子。”
老十三也在帶著弘曆來他書房後,提起兆佳紫晴來。
弘曆明白老十三的意思,也就鄭重承諾道:“十三叔放心,侄兒會好好待她的。”
老十三點首一笑,且從馬蹄袖中,掏出一張地契來,放在了弘曆麵前:“我有一處莊田,在漫水河一帶,有三萬多畝水澆田,現在她既成了你的人,你且替她收下,權作我和你十三嬸給她的嫁妝。”
弘曆對此一驚,這讓他不得不承認,老十三對這兆佳紫晴是真好,不愧是重情義的十三爺。
弘曆也就收下了。
而接下來,老十三又說起旗務上的事來:“你十七叔給我說了,你在鑲藍旗很得人望,你的旗人都很感激你。”
“旗人是我大清之本,侄兒也是為了大清的社稷。”
弘曆回道。
老十三又突然問著弘曆:“那你覺得胤禧辦理《京師新報》也是為了大清的社稷嗎?”
弘曆微微一愣,隨後還是鄭重點頭:“當然!輿論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去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