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重生後我隻做正確選擇 > 第237章 何民豐悟了1

第237章 何民豐悟了1(1 / 1)

推荐阅读:

八月的慕尼黑機場飄著細雨,何民豐把深藍色西裝搭在臂彎,快步穿過擺滿聖誕裝飾的免稅店。

即便在盛夏,德國人依然執著地提前五個月準備節日。

電子屏顯示ua327航班延誤的紅色標識時,他下意識看了眼左手腕的萬國表。

這是三個月前左總送給他的生日禮物,表盤邊緣刻著“供應鏈是門藝術”的德文花體字。

何民豐覺得太貴重了連聲拒絕,沒想到換來對方一句“灑灑水啦”。

他還是不敢收,卻發現對方把眯著眼睛看著自己,危險!

何民豐扯了扯嘴角,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接過禮物連說謝謝。

他開始很認真的思考愛裝逼這個病是不是會傳染,隻要誰和自己師傅接觸比較多就總是會有意無意的裝一個。

當細雨斜斜地撲在機場玻璃上時,何民豐已經靠在了商務艙休息室的真皮沙發上。

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快速滑動,處理著淩晨三點轉發的緊急郵件。

全英文的郵件裡夾雜著供應鏈係統的報錯截圖。

他盯著那串熟悉的er係統的報錯代碼,郵件回複得飛快。

這是源自於在it運維支撐部待了兩年的肌肉記憶,之前不就天天都處理這類問題。

“hans,通知慕尼黑工廠把a類物料清單再核對一遍。”左夢安的聲音混著機場廣播傳來,“告訴施耐德先生,我給他十五分鐘解釋為什麼上周的準時交付率掉到92。”

何民豐雙手還保持在筆記本電腦上敲擊,轉頭卻看見左夢安一邊打電話一邊來回踱步。

作為秘書的他同時也在電話會議裡,藍牙耳機裡傳來慕尼黑工廠計劃經理的辯解:“左先生,博世突然調整了芯片規格。”

“這不是理由。”左夢安停下腳步,皮鞋尖在地麵敲出篤篤的節奏,“去年我們幫博世消化了八千噸滯銷半導體,現在他們連提前48小時通知都做不到?”

何民豐注意到師傅教過的細節,當左總用鞋敲地時,說明耐心即將耗儘。

他迅速分彆從係統和數據庫中調取出供應商的相關信息:“施耐德先生,根據協議附錄七第32條款,博世應承擔本次變更產生的切換成本,具體金額正在核算。”

耳機裡突然安靜,左夢安讚許地挑眉,接過何民豐遞來的水果糖。

這是他們之間的暗號:當年輕助理能預判決策節點時,老總會獎勵自己一顆糖。

電話收線以後何民豐翻開輪崗手冊。

從3月加入供應鏈至今,他已經輪轉了物料管理、生產計劃、加工製造三個模塊,接下來兩個月就是深入采購與物流環節。

手冊裡貼著他在鬆山湖工廠畫的流程圖,用不同顏色標注著不同的it係統與供應鏈流程的銜接點。

這是陳默在他轉崗時特意叮囑他的,供應鏈體係裡獨屬於他技術出身的優勢:“更具備數字化視角”。

四個月前的新加坡樟宜機場,何民豐還看不懂這些門道。

彼時他剛輪崗到計劃部門,正對著滿屏跳動的數字發懵。

“小何,過來看這個。”左夢安在貴賓室的白板上畫著時間軸,“供應鏈計劃不是做數學題,這是用數據編織未來。”

如果左總不展開講,何民豐真覺得對方是在說天書。

此刻他聞著雪茄混著海南雞飯的香氣,看左總用紅筆圈住馬來西亞暴雨預警:“柔佛州的注塑廠停工三天,意味著檳城組裝線會在72小時後斷供。”

藍筆又指向越南的船期,“把模具緊急空運到胡誌明市,讓三號廠提前啟動b方案。”

當夜何民豐在萬豪酒店套房裡盯著天花板發呆,這會兒好像才終於明白陳默說的“杠杆率”。

左總一個決策撬動著二十三家工廠、八萬多名工人、價值九位數的物料流動。

這種震撼在輪崗到采購中心時達到頂峰。

何民豐跟著資深采購經理拜訪東莞連接器廠商,看著對方董事長親自演示新研發的防水b接口。

“左總說過,要把供應商當老婆養。”經理在回程車上傳授心得,“去年他們現金流緊張,我們提前支付了六千萬貨款。”

經理看何民豐一臉懵逼,笑嗬嗬的又說道,“其實這也是咱們鄭總的核心思維,要給上下遊留夠利潤。”

何民豐雖然不懂為什麼,但他覺得很牛逼就是了。

晚上回家便打電話問陳默,咱們鄭總格局這麼大的嗎?

陳默回憶了一下,說道,“確實有這麼個事。是前幾年鄭總在華興運作與交付體係奮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他以都江堰治水理念「深淘灘,低作堰」為喻,提出企業應節製自身利潤欲望,通過讓利上下遊實現產業鏈整體強健。原話是:低作堰,就是節製自己的貪欲,自己留存的利潤低一些,多一些讓利給客戶,以及善待上遊供應商。將來的競爭就是一條產業鏈與一條產業鏈的競爭。從上遊到下遊的產業鏈的整體強健,就是華興生存之本。”

還在何民豐感慨的時候,突然聽見陳默幽幽地問道,“聽說你昨天在和供應商的會議上睡著了?”

“師傅!那是時差還沒倒過來”

“左總最討厭找借口的人。” 陳默的聲音混著蓉城研究所的風聲,“錯就是錯,認錯和道歉就可以了。”

當何民豐一個月後再次供應鏈計劃中心時,牆上投影著全球物料需求的實時數據。

何民豐的辦公桌上堆著二十七個國家的月度需求預測表,excel文件裡的函數公式比他當年寫的代碼還複雜。

計劃部長老王扔給他一份德國工廠的產能分析報告:“小何,左總說你懂技術,看看怎麼把這些數據塞進咱們的新計劃係統。”

他花了三天時間比對新舊係統的數據字段,發現德國工廠的產能單位是 “標準工時”,而新係統默認 “機器工時”,這個細微差異導致需求預測偏差15。

在周例會上,當德國同事用蹩腳的英語強調 “我們一直用標準工時” 時,何民豐調出兩個係統的底層數據模型。

用中英文雙語解釋兼容性方案,最後指著屏幕上的數據流圖:“就像給齒輪上潤滑油,我們需要在接口處增加轉換模塊。”

左夢安笑著敲了敲會議室的玻璃:“小何,把你的方案寫成技術白皮書,抄送全球計劃中心。”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