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台新部署的服務器正在吞吐著整個東南亞區域的er流量。
而它們搭載的,正是華興自主研發的高斯數據庫20測試版。
“第七次全鏈路壓測失敗。”徐璐的聲音從通話器裡傳來,“菲律賓倉庫的庫存同步延遲突破300毫秒,曼穀海關報關單堆積超過閾值”
“我知道了。” 馮亦如突然起身,胸前的麵包屑一點也不優雅,“我知道哪裡出問題!肯定是鐘耀祖團隊那邊改的事務鎖機製!”
玻璃門被推開,帶著黑框眼鏡的年輕人端著咖啡晃進來,“馮工,我新改的鎖機製能讓馬來西亞倉吞吐量提升18。” 鐘耀祖特意加重“提升”兩個字的發音。
這個天才少年的意思也很明顯,這鍋老子不背,這隻是個新玩意兒,你不能指望他樣樣都行。
最特麼討厭既要又要還要的。
機房溫度驟降十度。
這種劍拔弩張的場景,在陳默的“壓強式投入”模式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吵夠了嗎?”
有些低沉的男聲從門口傳來時,所有人都像被按了暫停鍵。
陳默提著幾袋熟食晃了進來,黑色olo衫被汗水浸透後背,實際上他剛看完周衍做的《分布式數據庫技術規範》。
“馮工,你帶蘇琳複查日誌壓縮模塊;鐘耀祖去優化新加坡節點的鎖機製;徐璐聯係馬尼拉現場做數據清洗。”他邊說邊把熟食分給眾人,“吃完馬上乾活,十二點開軍令狀會議。”
這是華興沿襲二十年的“三三製”:三小時睡眠、三餐在現場、三班倒攻堅。
當年研發首台程控交換機時,鄭非帶著團隊在機房裡睡了整整四十六天。
“陳總,王啟明又在鬨。”林雨晴小跑著遞來電腦,“他說我們的存儲過程不符合標準。”
陳默瞥了眼監控屏上跳動的警報,“告訴王工,他要是能把oracle的兼容層代碼縮減30,項目結束後我給他單獨請功。”
話音剛落,主控台突然爆出刺耳蜂鳴。
顧南舟頂著雞窩頭從測試區衝出來:“泰銖彙率波動觸發死鎖了!曼穀海關係統要崩!”
所有人像聽到衝鋒號的士兵般撲向各自終端。
馮亦如的鍵盤敲擊聲如同暴雨,鐘耀祖的電容筆在數位板上劃出殘影,蘇琳乾脆跪坐在機櫃前直接修改起底層驅動。
這就是華興的比較擅長的“軍團作戰”模式。
當四百名工程師以機房為戰壕,當二十個攻關小組像特種部隊般協同,任何技術堡壘都會被這種壓強碾碎。
早上九點三十五分,當陽光穿透防輻射玻璃,大屏上的錯誤日誌終於清零。
馮亦如癱在轉椅上,看著實時監控屏上平穩的綠色曲線:“東南亞核心業務切換成功,高斯數據庫20扛住了。”
陳默卻沒有笑。他盯著屏幕上077的冗餘數據誤差,這個數字就像紮在眼中的刺。
要知道在金融級業務場景,萬分之一的誤差都意味著災難。
“大家辛苦了,先各自休息幾個小時,下午還有雙周總結會議。”
他突然轉身,“葉蓁蓁,記得把你的sql優化方案帶上,周衍重新設計負載均衡算法。”
然後又轉頭對林雨晴說道,“記得通知王啟明”
話音未落,機房監控中心傳來葉蓁蓁的驚呼:“快看!壓測數據跳升了!
所有人圍到屏幕前,高斯數據庫的吞吐量曲線正在穩步攀升,從8萬ts開始逐步突破9萬、10萬,最終穩定在105萬ts。
“成功了!” 鐘耀祖用力拍著顧南舟的肩膀,“ls樹加上動態鎖粒度調整,真的成了!”
馮亦如湊近屏幕,仔細查看日誌:“鎖衝突下降了40,但寫放大還是超過預期。”
蘇琳調出另一組數據:“不過事務處理延遲控製在了150s以內,比oracle的200s還要低。”
陳默看著興奮的眾人,心中卻清楚這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
高斯數據庫要真正替代oracle,不僅需要技術突破,更要在生態兼容性、行業適配等方麵下功夫。
當天下午。
王啟明的手指在投影幕布上敲出悶響,激光筆的紅點穿透會議室彌漫的咖啡香味。
這位前sa首席架構師的白襯衫穿得很板正,身後投影著密密麻麻的oracle數據庫er圖。
“我提議逐步替換現有單體架構。”他的聲音讓正在敲代碼的馮亦如猛然抬頭,thkad的鍵盤聲戛然而止。
這句話像扔了顆深水炸彈,在作戰會議室激起千層浪。
馮亦如“啪”地合上筆記本電腦:“你在開什麼玩笑?你知不知道我們剛通過東南亞業務壓力測試,現在說要拆java寫的核心交易模塊?”
最近陳默已經很久都沒有看到優雅馮亦如了,早已被暴躁馮亦如代替。
“正是知道才要改。”王啟明調出曼穀海關的異常數據流,紅色標記很刺眼,“現有的集中式事務管理就像春運火車站一樣擁堵。”
他指尖輕點鼠標,影像突然分裂成數百個光點,“如果改用a服務化架構,每個業務單元獨立部署”
鐘耀祖突然舉手打斷:“跨服務事務需要兩階段提交,你知道xa協議的性能損耗嗎?我們前兩天剛把鎖衝突壓下來。”
感覺會議室場麵又要開始火爆,林雨晴悄悄把空調調低兩度時看見陳默靠在門邊剝橘子。
她有的時候真心覺得這個大佬的心是真大。
“詳細說說服務劃分策略。” 陳默突然開口。
王啟明眼睛一亮,幕布切換出模塊化設計圖:“每個服務對應獨立數據庫實例,通過自研中間件進行路由”
王啟明都沒說完,馮亦如“嘭”的一聲拍在會議桌上,“太理想化了!”
他太氣了,感覺王啟明就是來添亂的,自己好不容易帶著團隊走通了壓測,對方剛加進來就逼逼賴賴。
前兩天有人要說要重構,今天又有人說要準備替換原有架構。
會議桌上的電腦屏幕直晃。
馮亦如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接著說道,“德國稅務模塊有217個定製存儲過程,這種架構怎麼兼容?”
“需要做sql翻譯層。” 葉蓁蓁調出自己連夜寫的deo,“我用王工的思路重構了歐洲物流模塊,t指標提升35。”
會議室突然安靜,大家都在消化剛剛的信息。
周衍推了推眼鏡:“負載均衡算法可以配合新架構調整,我這有基於一致性哈希的方案”
馮亦如感覺太難了。
自己的親兒子被幾個外人聯合起來說得跟一無是處,就特麼的火大。
那就彆怪他使出誰來改誰背鍋的絕招,“高斯好不容易推進到了通過的業務壓測階段,推倒重來的風險誰承擔?”
陳默咽下最後瓣橘子:“雨晴,訂二十份宵夜。核心組留下,其他人先回去休息。”
等最後一個普通工程師離開後,他反鎖會議室:“來,現在放開吵。”
王啟明深得教員的精髓,主打就是一個“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他率先發難,他調出甲骨文數據庫的io瓶頸圖:“傳統架構就像老式火車頭,我們要改造成動車組”
“然後脫軌嗎?” 馮亦如冷冷打斷對方,他打開三年前的容災演練報告,某個邊緣節點故障導致全局回滾的案例赫然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