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鞭打快牛2(1 / 1)

推荐阅读:

此刻屏幕上紅、黃、藍三色區塊刺目:李媛負責的紅色核心項目占比42,而新人的藍色實踐項僅占18,中間的黃色複檢項幾乎空白。

更讓胡卻敢感到刺眼的是考勤係統裡,李媛近一個月加班21次。

而小王和小楊的加班記錄停留在6次,備注欄清一色寫著 “學習流程文檔”。

胡卻敢好像悟了,他後背慢慢貼上沙發。

這會兒他這才反應過來之前羅偉同私下找他抱怨:“李媛的方案都快寫成教科書了,我們根本插不上手。”

當時自己還覺得這是骨乾員工的價值,自己團隊的骨乾是真能乾。

現在才後知後覺好像不是這麼回事兒,所謂 “價值” 早已變成枷鎖。

陳默再次用胡卻敢熟悉的趕蒼蠅手勢把他趕出了辦公室,並讓他先自行消化,晚上再叫上李媛一起聊聊。

胡卻敢一臉鬱悶走出陳默辦公室的時候,一種名叫“快樂”的情緒立馬轉移到了王銘身上。

六點五十分,會議室的燈光把李媛的影子拉得老長。

她看著胡卻敢抱著筆記本進來,坐在位置上稍顯隨意,果然,陳總的嫡係部隊就是不一樣。

陳默坐在主位,把桌上擺著三杯茶其中的兩杯分彆推到二人麵前,“李媛,先說說你的想法。”

李媛盯著桌麵,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口。

突然瞟到胡卻敢的筆記本上貼著自己去年幫他整理的流程優化手冊。

“我不是不想帶新人,” 她整理了一下思路,然後緩緩開口道,聲音比預想中平穩,“但小王連基礎的數據校驗都做不好,每次出錯都要我從頭返工,實習生小楊連流程節點都記不住。”

胡卻敢的筆記本 “啪” 地翻開,露出密密麻麻的待辦事項,其中 “新人培訓” 被劃了三道橫線。

其實上周王銘的徒弟錢鑫悄悄來跟自己告密過,說是在茶水間聽到的對話 —— 小王對小楊說:“反正有李姐兜底,咱們隨便混混就行。”

當時自己忙著做彆的事情,沒顧上深究。

跟錢鑫道謝以後就繼續忙了,這麼看起來好像確實有些敷衍。

陳默調出oa係統的報錯記錄。

最近一個月,新人負責的模塊出錯率高達37,而李媛負責的模塊隻有5。

“知道為什麼財務不批資源嗎?” 他敲了敲屏幕,“他們看到的是你的部門隻有一個人能乾活,其他人都是影子。”

胡卻敢的喉嚨動了動,陳默當初借給他那塊寶璣之前的話又在他耳旁響起,“管理者的價值不是自己能扛多少活,而是讓團隊每個人都能扛活。”

那時候他似懂非懂,這會兒通過實踐才明白,自己一直把 “骨乾” 當盾牌,卻忘了盾牌需要支架。

“從明天開始,” 陳默轉向李媛,“你負責製定新人培訓計劃,每周三下午抽兩小時親自帶,考勤算在部門培訓積分裡。”

他又看向胡卻敢,“你負責審核培訓效果,新人出錯率超過15,算你的ki。”

胡卻敢的筆在筆記本上停頓了三秒,這是陳默教的 “決策前沉默”。

但他此刻背上全是冷汗,顯然他自己已經意識到了問題。

自己所謂的 “管理” 不過是把難活堆給李媛,把輕鬆的分給新人,還美其名曰 “鍛煉”。

實際上鍛煉需要教練,而不是把學員直接扔進深水區。

“李媛,你願意再給胡總三個月時間嗎?” 陳默的聲音柔和下來,“最近幾個月來,相信你也能看到胡總肉眼所見的成長,人總是要摔跟頭才能學會走路嘛。”

李媛看著胡卻敢,發現對方不好意思的朝她笑。

她腦海裡出現的畫麵竟然是去年冬天自己加班到深夜時胡卻敢默默放在她工位上的那杯熱奶茶。

杯身上還貼著歪歪扭扭的便利貼:“彆太累,流程優化不是百米衝刺。”

“好。” 李媛突然笑了,“但胡總得答應我,每周五下班前和我對一次項目進度,彆再玩‘消失’了。”

胡卻敢連忙點頭,手指在筆記本上飛快記錄。

晚上九點,陳默辦公室的燈還亮著。

胡卻敢在門口站了好一會兒,看著對方對著屏幕皺眉,也不知道對方在愁什麼。

又過了一會兒,他鼓起勇氣開口:“默總,我是不是特彆失敗?”

陳默沒抬頭,對著胡卻敢笑了笑。

他指了指旁邊的椅子,調出胡卻敢的管理評估報告,“你的流程效率提升率是全部門第二,這說明你有想法,隻是沒學會分擔子。”

胡卻敢盯著報告上的 “潛力管理者” 評語,心裡才總算好了過一些。

今天李媛在三人溝通完後主動和自己攀談了幾句,也算是說了句軟話:“其實我不是想換部門,隻是不想被當成永動機。”

確實, 自己搞“快鞭打牛”確實是在管理上的懶惰,結果差點把省力的路走成了絕路。

“下周例會讓李媛主持技術評審。” 陳默臨走前把一個u盤塞給胡卻敢,裡麵是去年存儲事業部立項會的錄像,“學學林總是怎麼給下屬搭台的。”

他心情很好地還跟胡卻敢開起了玩笑,“讓你見識見識什麼是你的林皇,無限猖狂。”

胡卻敢也不看足球,搞不懂陳默忽如其來的爛梗。

不過他心裡的石頭落了地。走出辦公室時,發現蓉城研究所又已經是燈火通明。

深夜十點,李媛坐在工位上,看著新的項目分配表,發現自己的名字旁邊多了 “培訓導師” 的標簽。

五分鐘後,關掉最後一台顯示器。

準備離開時發現工位上多了盒蒸汽眼罩,便利貼上是胡卻敢狗爬式的字跡:“下周一給你批三天調休”。

她打開微信時看到胡卻敢剛發的消息:“明天早上九點,我們一起給小王和小楊做培訓計劃,你負責講數據校驗,我負責講流程節點。”

李媛和陳默都不知道的是,胡卻敢今天下午在會議室練了二十遍如何開口道歉。

但恰是這些看起來笨拙的模仿和練習,卻成為胡卻敢成長的印記。

這一晚,胡卻敢在筆記本上寫下新的管理筆記:“快馬需要的不是鞭打,是方向;管理者需要的不是適應,是學習。”

蓉城的夜漸漸深了,窗外的蟬鳴聲漸漸低下去。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