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顓頊經盧聖一番指點,為了促進大同世界的發展,與巫族聯姻,娶了九鳳為妻,一生不再另娶,善待九鳳,幫助巫族,為兩族融合立下汗馬功勞。顓頊在位期間大力展農耕水利,幫助兩族人民發展農業。
因為三皇中神農、軒轅還為道門三聖門下玄都法師及廣成子之徒,且三皇盛世之所以能夠出現,道門群仙也都是出了大力的,是以顓頊在位期間改革宗教,下令同一信仰,廢除各部落各自信仰的大小神靈,回歸正統,親自淨心誠敬地祭祀天地祖宗,為萬民作出榜樣,恢複祭拜洪荒六聖二賢。
顓頊任命官員黎負責民政,以撫慰萬民,勸導百姓遵循自然的規律從事農業生產,鼓勵人們開墾田地,使社會恢複正常秩序。在他的帶領下,人族在三皇時代的基礎上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步入昌盛,可謂功勳卓著,乃是一位澤被宇內,功德蓋世的帝王。
雖然顓頊在未像那軒轅一般立下千秋功業,可也證得了五帝之位。五帝的功德雖然不向三皇那樣多,可也是不小的。由於收顓頊為徒,教導了顓頊,盧聖也分得了顓頊教化人族功德的近兩成之多。
最後,顓頊將人族共主之位禪讓給自己的弟弟高辛,是為帝嚳。後顓頊退位,往火雲洞,潛心修道。
高辛母親在洛水衙邑遊玩之時,突然一陣大風襲來,迷糊間就見一道人從雲端漫步而來,但見那道人袖袍一揮,天空雲氣滾動,從九天之上飛落團團青光繚繞的雲氣,從地底升起股股黃色煙氣,二者纏繞,化為龍虎,刮起狂風暴雨,撲到其懷,一陣陣痛,產下一男孩,為高辛。
正是高辛乃是感天地靈氣而生之。
高辛在小時候遇到一位道人,紫袍裹身,手持寶杖,自號菩提,拜其為師,學習禮儀教化,文章錦繡,地理天文,其實這菩提便是盧聖所化。
他受盧聖點化,聰以知遠,明以察微。普施利物,不於其身,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脩身而天下服。普遍施予恩澤於眾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聰目明,可以了解遠處的情況,可以洞察細微的事理。
他順應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嚴,溫和而且守信,修養自身,天下歸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鬱,其德嶷嶷。其動也時,其服也士。
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鐵刹山八寶洞內 ,度厄真人從外麵進來,對盧聖稟告:“弟子奉師尊之命,輔佐高辛帝,已完成任務,回來向師尊交差!”
這個時候,由於三皇已立,而五帝又不能夠憑借著自己治理人族所得的功德成就萬劫不滅之身,且在人族中的威望也比不得三皇,所以眾聖也隻是派遣弟子下界傳道,而沒有派遣弟子,收他們為徒,或輔佐之。盧聖派度厄真人下山化為大臣輔佐高辛。
盧聖笑道:“善哉,善哉,輔助人主,教化萬民,行人間道,有大功德。”到取鐵鏟山池中,取金鱗一縷精血,手中九華杖一指,引動周天星辰,接引紫薇星辰之氣,在一片星光彌漫間,一道紫氣生成,裹挾精血直落三河,精血化為三條金鱗,為帝嚳之妃陳鋒氏所食,後所生一子,為放勳。
帝嚳年老之後退位,他的妻子娵訾氏女所生的兒子摯接替了他作為人族共主。可是摯上任沒有幾年就病死了,眾人隻好推舉帝嚳的另一個妻子陳鋒氏女生下的兒子放勳接任。放勳在接任人族共主之後,改自己名號為堯。
堯接任人族共主後,決定求師訪道,於是向族人詢問大賢所在。有人言道,說是在博望山上幾十年前來了一位神仙,善於算卦,無一失手,頗有名氣。據人說道,那神仙已經是長壽不死之身,這麼多年過去,那神仙相貌依舊不曾變化。
於是,堯打點行李獨身前往博望山,跋山涉水,曉行夜宿,月餘才來到博望山。堯下馬,率領隨從一路往博望山山巔而來,此時正值陽春三月,風光秀麗,但見:
和風飄動,百蕋爭榮:桃紅似火,柳嫩成金。
萌芽初出土,百草已排新,芳草綿綿鋪錦繡,嬌花嫋嫋鬥春風。
林內清奇鳥韻,樹外氤氳煙籠。絮飄花落,溶溶歸棹,又添水麵文章。
堯心情舒暢,且行且觀,隻見此處妖邪不見,祥瑞時現,當為大賢所在,聖人所居。
隻見山巔之上隻有一座四四方方的茅草屋矗立,茅草俱是清淨瑤草所製,清香撲鼻,不知道是何物頂梁支柱乃是稀少的北海紫檀香木,紋路細密筆直,沒有絲毫瑕疵。
堯一見這外部之景,救治其內有大德,居茅草落魄之所,卻用高雅清淨之物,為聖人高潔之士所取,一收隨意姿態,整理一番衣襟,朝屋中而去。
跨過門檻,陡然一暗,在走幾部,卻有陡然大放光明,隻是這光柔和溫潤,無絲毫突兀、刺目之感,抬眼一看,就見此間空間極大,外麵看也就幾十平米大小,實際上載裡麵足足有幾百平米之大,地板鋥亮有光,為一種說不出的石材鋪就,青濛濛的,泛著淡淡光輝,迷蒙神秘,一股仙家氣息迎麵而來。
茅屋正中央有一蒲團,上麵端坐一手持拂塵,身穿青色道袍的道長,隻見他星眸燦燦,恍若明珠,修眉入鬢,剛毅不屈。
在這道人背後有一香案,案幾之上有一香爐,爐中幾抷黃土,其中插有三根拇指般粗的香,色呈金黃,異香襲地,嫋嫋香煙散發著淡藍似青的煙嵐飄飄蕩蕩,渲染的這茅屋如同道家道場,道氣盎然,清靜無為,給人一股寧靜的感覺。
即使堯不由一陣放鬆,如同再度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渾身如同浸泡在溫泉之中,毛孔舒張,自由呼吸。
堯上前拜會這道人,在麵前席地而坐,一拱手言道:“我隻想問道長一句,可知我所來何事?”說完目光炯炯地盯著盧聖。
盧聖啞然失笑,微笑不語,半響,才慢慢悠悠的答道:“伏羲日月之德,神農慰民之功,軒轅統一之業!”
伏羲因為日月之德被奉為天皇,神農因為救死扶傷而為地皇,軒轅因為打敗蚩尤,統一人族,三人皆是天下共主,功德廣大,為人族所記,四時祭祀,不敢擅忘。
堯一時之間臉色變幻如萬花筒,一會驚喜,一會疑惑,一會驚懼,一會懷疑,一陣變幻之後,起身拂起衣服下擺,跪在盧聖麵前,叩頭三下,言道:“懇求老師教我妙計良策,以建不世之功。”言辭急促,神情激動,血色上湧,滿臉通紅。
盧聖起身不語,走入後堂在,有一唇紅齒白、頭挽雙髻的小道童出來給幾人奉茶,脆生生的言道:“我家老爺要午休了,各位請便。”說完不待堯詢問,一溜煙就消失在門後。
堯疑惑不解,退出茅屋,在一紫竹之下站立,緊皺眉頭,思量究竟這老神仙為何不願收自己為徒。
一隨從看不過眼,對堯言道:“那小道士絨毛還未褪去,乳臭未乾,那些靈驗之說未必可信。如今在酋長麵前還裝起大爺來了,不知好歹。酋長你能拜他為師,他不知道幾世修來的福分,如今還不領情,把您晾在這裡。大不敬!”說完還憤憤不平,粗聲喘氣,呼哧呼哧作響。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大不敬”,憑什麼人家就因為你一句拜師之語,就收你為徒。堯頓時覺醒,自己看來需要誠心拜師。
於是,堯跪在茅屋麵前,烈日炎炎,跪在一片灼熱黃土之上,頭頂圓日高懸,汗滴滿身,如同冒水。
一眾隨從大驚,勸說不停,隻得侍立一旁,用袖遮擋陽光,隻是杯水車薪,不足以用。
盧聖在後堂靜室,法眼觀照,頗為讚許的點點頭。姬堯一直跪倒黃昏時分,不見茅屋之內有人出來,漆黑夜幕拉住了天窗,一下子金烏西墜還似乎就在剛才,此時卻伸手不見五指。
堯一驚,為何今夜既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呢,抬頭一看,隻見烏雲滾滾,如同千軍萬馬從天機席卷而來,在一陣駭人心神的電閃雷鳴之後,豆大雨點迫不及待的降落下來,劈劈啪啪,打的人麵頰生痛,衣褲儘濕。
這雨下的迅猛,一時三刻之後就雨過天晴,烏雲如同氣泡般噗的一聲消失不見,醉人的迷蒙星空高懸頭頂蒼穹,深邃浩瀚,讓無數人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對大自然產生無窮的敬畏之心。
可是還不待姬堯從一場春雨之中回過神來,一場酷似寒冬臘月西北風般的東風吹來,拂過姬堯,渾身一片冰冷,瑟瑟發抖,一眾隨從雖然圍住,可是那風打著卷往裡麵鑽,呼嘯聲充斥耳畔。
結果,寒風未過,一陣正月瑞雪卻在這春日詭異降下,洋洋灑灑,如同柳絮。
正是彤雲密布,凜冽朔風。亂舞梨花,乾坤銀砌。空中銀珠亂灑,半天柳絮交加。行人拂袖舞梨花,滿樹千枝銀玉。
此雪似梨花,似楊花,似梅花,似瓊花:似梨花白;似楊花細;似梅花無香;似瓊花珍貴。
此雪有聲,有色,有氣,有味:有聲者如蠶食葉;有氣者冷浸心骨;有色者比美玉無瑕;有味者能識來年禾稼。團團如滾珠,碎剪如玉屑,一片似鳳耳,兩片似鵝毛,三片攢三,四片攢四,五片似梅花,六片如六萼。此雪下到稠密處,隻見江河一道青。
此雪有富,有貴,有貧,有賤:富貴者紅爐添壽炭,暖閣飲羊羔;貧賤者廚中無米,灶下無柴。非是老天傳敕旨,分明降下殺人刀。
須臾四野難分變,頃刻千山儘是雲。銀世界,玉乾坤,空中隱躍自為群。
真是一場好下,一直到三更時分才停下,就見到處銀裝素裹,而茅草屋前卻有一團凸起的雪堆。雪停之後,才見雪團抖動,露出幾個人來,儘皆嘴唇發紫,哆嗦不停,四肢僵硬麻木,直打寒戰。不時可以聽到一兩聲噴嚏之聲,在一片靜謐之中尤為響亮。
次日雄雞高鳴,曙光初現,魚肚泛白,太陽才姍姍來遲,在蔚藍的天空中儘情展示自己高貴溫暖的角色,也讓經曆了一夜驚變的眾人終於舒了一口氣。
正在這時,一個小道童,從陡然打開的門縫中彈出頭來,食指可愛的一抹鼻頭,似乎被凍的通紅,脆生生地言道:“外麵跪拜之人,老師請你進來!”言罷,也不管眾人,蹦蹦跳跳的回去了。
飽受摧殘的堯一聽之下,欣喜若狂,蒼白透青的臉上升起一抹酡紅,如同酒醉,就要起身,卻不想一個趔趄,腳麻抽筋,半響才恢複正常,不敢怠慢,推掉侍從,小心翼翼的步入茅草屋。
進入裡麵就見那道人依舊坐在昨日那蒲團之上。堯喘了口氣,好奇的打量這道人,但見他形容槁木,心如死灰,看似了無生機,待睜開眼睛,卻如包含整個宇宙,浩瀚無邊,生機勃然。
堯不敢怠慢,感覺上前拜倒,言道:“請老師慈悲,體諒弟子一片赤誠之心,以天下蒼生為重,懇請老師慈悲!”哽咽之中帶著哭腔,聲音嘶啞,想來也是感冒所致。
就在堯忐忑不安之上,耳畔傳來一聲,“你且起來,我有要事交代!”
見得其起身,盧聖看了堯,微笑言道:“為師菩提,此次乃順應天命,特來助你治理人族,創不世之功,享億萬功德,成就正果。”
堯一聽,哪裡還不明白盧聖已經收他為徒,激動之餘,又是一番三跪九叩,全了禮數。
從此,盧聖一心一意開始教堯地理天文,禮儀教化,治理萬民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