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星河矩陣 > 第十四章 天文知識(上)

第十四章 天文知識(上)(1 / 1)

推荐阅读:

廖大偉把芯片放到電腦裡,大屏幕上出現了廣闊的宇宙星河動態視頻。圖像隨著他的解說進行展現:“宇宙是天地萬物,是廣漠空間和其中存在的各種天體以及充滿物質的總稱。宇宙是我們所能觀測到的一切存在之物,從最微小的粒子到巨大的恒星,再到龐大的星係和星係團,都是宇宙的一部分,其中還包括我們看不見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一直以來,人類都在探索宇宙的起源,並且提出各種理論來試圖解釋。大爆炸理論證據主要來自連個方麵:光譜紅移現象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愛因斯坦起初也懷疑過,1929年,在哈勃的觀測結果公布後不久,愛因斯坦公開承認自己之前的觀點的觀點有誤,並放棄宇宙常數的個概念。大爆炸理論雖被廣泛接受,但爭議性很大;但它是基於我們觀測上的事實,愛因斯坦不得不也敗下陣來。郝秋岩剛才也說了,那是糊弄小孩子的。奇點的神秘之處在於,這樣的一個點,似乎是憑空出現的,沒有前因,沒有來由,就像無中生有的神話。

辯證唯物主義哲學認為,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可以轉換不同的存在形式,但本質上是永久存在,永久不滅的。宇宙是普遍永恒的物質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從空間看無邊無際,它沒有邊界,沒有外形,也沒有中心。

假設承認宇宙之外還有東西,就否認了世界的物質本性;從時間看宇宙無始無終,它沒有起源,沒有年齡,也不會終結。假設承認宇宙有起源,就會導致創世說,實際上也否認了世界的物質本性。在這裡要說的是,唯物辯證法本身的提法就是個哲學上的悖論,所謂悖論是無法存在的事物。之所以說它是悖論,就是這種說法把物質孤立化,絕對化了,是無法構成存在的事物。

就像是隻有左邊沒有右邊,隻有前麵,沒有後麵,隻有外麵,沒有裡麵你不覺得這裡麵荒謬嗎?辯證唯物主義的內涵,比如強調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第一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並且,物質是不斷運動的,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同時我們要用聯係、發展和矛盾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我們所處的世界是可以認知的,人類的認知過程是螺旋上升的等等。那麼,物質決定意識,比如說人死如燈滅。而社會現象是,人死了燈滅了沒有?

唯物辯證主義,是基於我們所能眼見到世界,是基於我們狹隘的視覺認知;就如我們隻見明不見暗,難道你看不到的它就不存在嗎?看似有邏輯,實則漏洞百出。悖論這個觀點,並不是我一個人認為。比如說,就拿在座的各位,有沒有說我是個沒有靈魂的人,沒有吧。你承認自己是有靈魂的,那你拿出來給我看看,能不能拿出來?拿不出來嘛,所以說,不要恭維唯物主義,它對於我們生活是沒有實際意義。當然了,我在大學課堂上不能這樣講,要保住我的飯碗。(大家跟著笑)

人們眾目所及的都是具體的有限的事物,而宇宙指存在於無限的空間與時間之中,所有的事物,在有限中又包含著無限。通過科學的抽象邏輯證明,不能把無限看成是脫離有限而存在的東西。這就是說,直接感覺到的都是有限的事物是無限的,無限存在於有限之中。這一堆話有點繞,意思就是說,在你信誓旦旦的時候,多問幾個為什麼。大家緩一緩,有點跑題了。現在回到天文學上來,對於渺小的人類而言,夜空中的星星如永恒。早在人類誕生之前,它就已存在。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是我國天文學創作,它把中天的恒星分為二十八群,且其沿黃道或天球赤道(地球赤道延伸到天上),所分布的一圈星宿。

由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組成。上古時代我國古人在靠近黃道麵的一帶仰望星空,將黃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若乾個區域,稱之為二十八宿,又將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為東、南、西、北四宮,每宮七宿,分彆將各宮所屬七宿連綴想象為一種動物,以為是“天之四靈,以正四方”。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曾廣泛應用於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學及星占、星命、風水、擇吉等等術數中。不同的領域賦予了它不同的內涵,相關內容是非常龐雜。

有關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記載,最早見於戰國初。以文物考查的話,隨縣出土的戰國時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麵首次記錄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稱。史學界公認二十八宿最早用於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學史上的地位相當重要,一直以來也是中外學者感興趣的話題。除天文之外它還可以可以劃分當時的時節,也就是當成日曆使用。

二十八星宿:

東方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萁

北方玄武七宿:鬥午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胃昂畢嘴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中的一種星官體係,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形象和象征意義,代表著四季的變化和自然界的循環。這些星宿不僅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符號和形象。

在西方,人類的活動自古以來就與星星有著密切的聯係,比如通過觀察夜空中閃耀的星星即可知曉收獲期和雨期,或者循著星星的指引於茫茫大海之中航行。夜空中星星之間的奇妙排列也勾起了人們對其的幻想,他們熱衷於以自己的方式將星星聯係起來,並以各種動物和物體命名。它們後來被稱之為“星座”。

伊恩·裡德帕思在書中輯錄了天文學界據以劃分天空的88個連續星座,以及24個在曆史上出現過又被廢棄的星座,逐一介紹其名稱、起源和演變、相關的古希臘羅馬神話傳說及繪圖作品,還有它們所對應的中國古代星座。

書中最亮眼的當屬107幅珍貴的古典星圖,書中出現的幾乎每個星座,都配有約翰·波德、約翰·弗拉姆斯蒂德等近代重要天文製圖師精心繪製的星圖,體現著人類以科學精神探索星空時迸發的浪漫想象。

許多星座都非常有趣,比如摩羯座。摩羯是有著山羊的頭與前腿、魚的尾巴的神獸,叫潘(an)。它非常頑皮,會趁人不備出來嚇唬人,也是恐慌(anic)一詞的來源。書中提到,亞曆山大東征時期,“十二星宮”係統傳入南亞及周邊地區。後來古印度佛經中記錄了這一係統,並隨著西漢的“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中外對天上星星的標誌與解讀,表達了古人在黑暗混沌中創立秩序的渴望,也滋養了後世無數動人的文化文學藝術作品。

對於現代人來說,星空雖然依舊神秘浩瀚,但起碼已經有了科學層麵的認知。但對於古人來說,他們並不知道眼中距離極近的星星可能隔了許多億光年的距離。他們隻會以自己的樸素認知看待星星,在地球的不同角落仰望星空,構想世界的玄妙,將人類的生活乃至生死代入這浩瀚天空中。他們所運用的理性與想象力,直至今天仍然值得珍視。

1922年的第一屆iau大會商定了88個整理過後的星座的名稱和縮寫。在隨後的1925年的第二屆大會上,人們提出需要規範星座的邊界,此提議在1928年第三屆大會上獲準通過。因此,iau定義了88個星座,其中包括48個托勒密的星座,加上後來以南半球夜空為主創造的星座。第一屆iau大會使得長期以來混亂的星座規範起來,並對其進行了世界通用命名。

我們的銀河係是一個棒旋星係,直徑約為十六萬光年,這意味著光以每秒三四萬公裡的速度飛行,穿越銀河係整個銀河係都需要十六萬年,可以想象到銀河係的龐大。而且在銀河係中還包含約一千億至四千億顆恒星,我們的太陽係則是位於銀河係邊緣,一個叫做獵戶臂的懸臂上。

大家看大屏幕上的指示,箭頭所指向的就是太陽係,很渺小的嘞。它距離銀河係中心約二點六萬光年,在我們看來,銀河係似乎龐大到不可思議,但如果將銀河係放到宇宙的背景下,會發現他的龐大卻顯得不值一提,從宇宙的大角度視角來看,銀河係其實是極為渺小的存在,仿佛是浩瀚海洋當中的一粒微塵,那麼你知道銀河係到底有多渺小嗎?銀河係雖然約有十六萬光年,在事實上它不過是一個叫做本星係群的成員之一。

本星係群直徑約為一千萬光年,由五十多個星係組成,其中包括仙女星係和三角座星係等較大的成員。而本星係群又是位於一個更大的結構中,名為室女座超星係團,室女座超星係團直徑約為1。1億光年,包含一百多個星係群和星係團。更進一步,我們會發現室女座超星係團,也僅位於一個更大結構的一部分,這個結構被稱為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它的直徑達到五點二億光年,其中超過了十萬個星係,此時你或許覺得拉尼亞凱亞超星係團,已經大的不可思議,但事實上它也不過是可觀測宇宙的一小部分。

目前人類已知的可觀測宇宙直徑,大約為九百三十億光年,據估算其中最少約兩萬億個星係,我們的銀河係便是數萬億中的一個。現在我們能夠意識到銀河係到底有多渺小。它在宇宙種就如同一粒塵埃,而更讓人絕望的是,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在銀河係中甚至連一粒微塵都算不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