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宋文豪 > 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

第12章 陸北顧的未來計劃(1 / 1)

推荐阅读:

“總之,李知縣此舉是給了我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接下來兩個月,我需全力準備縣學考試,詩賦、墨義、帖經都得補上。”

“你專心讀書便是,家裡總歸有我在。”

裴妍的聲音很輕,卻像一根細線,穩穩地係在陸北顧心頭。

“對了。”

她忽然想起什麼:“你額頭這傷當真隻是磕的?”

方才王嬸在邊上,她不好細問,怕是陸北顧在縣學被同學欺辱。

“當然,走路讀書入迷,不小心罷了。”

吃完飯,陸北顧到院落門口坐下,靜靜地思考了片刻。

之所以來這裡,是因為房間裡實在是太黑了,而這裡好歹還有月光,能讓他在地上拿石子劃拉的時候大概看清楚。

陸北顧拿著石子,在沙地上根據時間的緊迫程度,寫下了他需要麵對的三件事情。

一、一周後隨李磐去見那位“很重要的人”。

二、一個月內賺到足夠購買書籍和去合江縣租賃房屋的錢。

三、兩個月內彌補其他非常薄弱的科目,考過縣試,順利升入州學。

從時間上來講,似乎最不著急的就是準備縣試,但實際上,陸北顧對此是最著急的。

因為縣試,決定了他能否從縣學升入州學!

在大宋,士大夫地位確實是高。

但問題是一般人都“光看人吃肉不看人挨打”,沒人會提從縣試到州試再到省試,一步步考上去,到底是一個多麼低到令人發指的錄取率!

就拿還不算正式科舉考試的縣試來講。

合江縣學過去幾年每年能通過縣試的平均人數,是5人!

——相當於縣試是2左右的錄取率!

上次旬測,不考詩賦和策論,考的是帖經和墨義,他的成績是帖經丙中,墨義丙下,在縣學排第198名。

自己在合江縣學220人裡基本上是墊底的水平,想要在短時間內彌補詩賦、帖經、墨義被落下的功課,達到名列前2的水平,談何容易?

更何況,表麵上還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準備縣試,但這裡是有信息差的,那就是千萬不要拿現代的交通速度來衡量古代。

成都至合江走水路順長江而下速度稍微快點,但返程也得六七天,而合江到成都如果趕時間是不能溯江走水路的,必須得走沿江鋪設的陸路官道。

雖然大宋的官道建的還算很完備,每隔20裡有個遞鋪,每隔40裡則有驛站,但兩地之間走陸路,就算是騎馬,隻要不是玩命狂奔,那也得十天左右才能到。

再加上在成都也不可能隻待一天就回來吧?

故此,表麵上還有兩個多月才考縣試,實際上陸北顧隻有一個月出頭的準備時間了。

而提高成績這件事情不僅時間緊,而且任務重。

因為他除了策論,其他都得補上來。

考試內容裡,詩賦、墨義、帖經這三項,裡麵最好提升的是帖經,隻需要死記硬背即可。

尋常士子隻要肯下苦工夫背《論語》,十道題也能對個六、七道。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考試的時候除了會記不清以外,出題的人也可能很變態。

變態到什麼程度呢?

把前後內容都裁了也就算了,甚至隻給考生留一兩個字,而這一兩個字往往是在《論語》裡重複出現過的。

舉個最極端的例子,題目上就倆字,“子曰”。

當然,實際情況肯定沒有這麼極端就是了,多少會給點提示的。

至於怎麼判斷到底原文到底是哪句,那得看標點符號。

嗯,幸好宋代已經出現了標點符號。

要是穿越到宋代以前,那就得自己研究句讀了。

但不管怎樣,論語通篇也就一萬來字,這具身體的記憶能力雖然差點意思,但陸北顧有自己的記憶方法。

因此,他認為短時間內把帖經提升到對八、九道題,甚至運氣好點十道題全對都不成問題。

至於詩賦,則需要多熟悉韻腳、格式、題材,繼而進行大量的訓練,準備出一些固定的模板。

所以詩賦提升起來也不算特彆難,隻是所需的時間比較多。

對於陸北顧而言,最難的,其實墨義。

墨義雖然是從《春秋》和《禮記》這兩本書裡出題,但這兩本書可不簡單,尤其是《春秋》,出了名的“微言大義”。

而經學自兩漢至大唐一向是世家門閥賴以傳家的根基,正因如此,在漫長的傳承過程中,同一部經書,誕生了許多理解不同的學派。

不同學派,對於同一句話甚至同一個字,給出的解釋都是不一樣的就連大宋朝廷,也沒法給出一個帶標準答案的題庫出來。

再加上“慶曆興學”以後,朝廷鼓勵對於墨義的出題,要側重考生的個人理解。

所以,雖然有些問題是有公認的標準答案的,但也有很多問題壓根就沒有。

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因為宋儒更舍傳注而直求經義,其實更注重發掘《春秋》的史學特性,很多墨義題考的是對《春秋》裡曆史事件的理解。

而即便是考傳注的題目,也是有跡可循的,除了去啃春秋三傳或者《五經正義》裡相關內容,也可以直接研究“宋初三先生”,即胡瑗、孫複、石介這三位大儒對於《春秋》、《禮記》的著述。

其中孫複是北宋前期最重要的春秋學者,此人以“尊王”作為春秋大義的主旨,解經與春秋三傳多有不同,著有《春秋尊王發微》十二卷、《春秋總論》三卷。

《春秋尊王發微》這本書在如今大宋儒學界的影響尤其深遠,而這本書也是墨義考試參考書之一。

所以,陸北顧研究墨義,需要揀重點來,花最少的時間提升最多的成績。

“在清明節後的旬測,最起碼要讓帖經和墨義的測試成績,進入到縣學前20名!”

“兩個月內,在保持策論在甲中以上的水平的同時,要把帖經提高到甲下以上,詩賦提高到乙上以上,墨義提高到乙中以上,進入到縣學前5名!”

“如此一來,才有機會進入州學!”

陸北顧用鞋底蹭掉了炭筆劃出的痕跡,跺了跺腳。

而除此之外,他心裡還裝著事,那就是寒食節過後,他還要隨李磐去見那位“重要的人”,到時候要說的話也得提前思量好。

畢竟,自己的計策說出來可是有點驚世駭俗

至於錢的事情,陸北顧隻是有點發愁。

雖然不管是大量購書,還是辦理籍貫遷徙所必須租賃的房屋,都是需要錢的。

但陸北顧相信,以自己的才華,肯定能解決這個問題,不必再讓嫂嫂費心。

饒是如此,當他起身看到院裡那沒了賬簿的石桌,還是由衷地感歎了一句。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