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金陵,寒酥明顯的話比往常還要多。
“小姐,您以前不愛出門,我聽說了,您一直都在姑蘇的宅子裡待著。
姑蘇是好,但是金陵也好。
彆人都說金陵是虎踞龍盤之地,又是江南讀書人必來之地。
有人不是還寫了詩嗎?夜泊秦淮近酒家嗎?
我記得小的時候,到元宵節的時候,夫子廟那裡可熱鬨了,都是花燈。
父親會換上常服,帶著母親,把我放到肩膀上帶著我們一起去看花燈。
我記得可清楚了,沿著秦淮河,就在貢院前麵那裡,一排的手藝人賣著花燈。
有宮燈,八角亭子燈,兔子燈,還有荷花燈。
最好看的就是荷花燈了,有這麼大的,還有這麼大的,各種大小,都掛在那些攤子上。
遠遠的看過去,就像是天上飄著荷花一樣呢!
還有賣糖葫蘆的。
父親就會買一串糖葫蘆讓我拿著,但母親不讓我多吃,說我小,吃多了牙齒會壞了的。”
寒酥越說眼睛越亮。
她好像又回到了那個父母恩愛,家裡沒有變故的時候。
葉辭書看著寒酥,眼裡也有點心疼。
要是沒有那些事情,寒酥現在也是一個千嬌百寵的千金小姐,應該也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吧!
“小姐,我沒彆的意思,我不是說現在的日子不好。
其實我挺知足的,我沒有想的太多。”
寒酥見葉辭書盯著自己看,忙解釋了幾句。
她真的很珍惜現在的日子,當初在教坊司的那三年,後來被十二爺救出來後,一路顛簸著到了姑蘇,後來進了葉家……
真的,她很喜歡現在的生活。
公主殿下說了,人都是眼睛看著前方走路才能走的快,走得遠。
要是一直盯著身後看,永遠走不遠的。
她記下來了!
所以她也要看著前方,一直往前走。
“我沒說什麼啊!我就是聽你說的那些事情聽入了迷。
我喜歡聽你說那些事情,你也說了,以前的我都是待在家裡的,身子不好,能看到的熱鬨也不多。
來,和我多說說。”葉辭書說著還給寒酥倒了杯茶。
寒酥這才笑彎了眼。
四小姐是好人,肯定沒有想的太多。
於是,寒酥繼續說著自己記憶裡的事情。
“父親和母親的感情好,很少紅過臉。
唯一一次不說話還是因為父親把家裡的銀錢都拿去修河了,母親沒有銀錢送姨母的生辰禮才生氣的。
我記得可清楚了,父親對著母親伏小做低了好久,母親才和父親說話的。”
“你父親把家裡的銀錢都拿去修河了?修的哪裡的河啊!花了多少銀子啊!”葉辭書很驚訝。
她知道烏青雲清廉,但沒想到他會把自家的銀錢拿出去修河啊!
“就是金陵城外的那條河。
一到春汛的時候,隨著江水上漲,那條河也漲水。
那年在春汛前下了好大一場雨,父親找人看了,那些工匠們都說要是河堤不加高加固的話,肯定要出大事。
父親忙活了好多天,然後回家後把家裡的銀子都拿出去修河堤了。
後來春汛來了,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大。
金陵外麵卻沒被淹,就是父親修的河堤的功勞。
後來好多老百姓見到父親都跪下給父親磕頭,感謝父親呢!”說到這裡寒酥非常驕傲。
“那花了多少啊!”葉辭書好奇的問道。
“好像是五千兩銀子,是我們家所有的錢了,母親那幾天天天嘀咕,我就記得了。”寒酥說道。
“五千兩銀子就把那條河的河堤都修了?”葉辭書非常驚訝。
金陵城外的那條河她還是知道的,很長,也很寬……
五千兩銀子就把河堤給加固加高了?有點不可能!
“嘿嘿,父親說他隻修了北岸的河堤,南岸的沒修。”寒酥小聲說道。
“為什麼?”葉辭書也下意識的壓低聲音。
“好像是南岸住的是官員勳貴,北岸是普通百姓。
父親說,勳貴家都有錢,不缺那點銀子,自然會有人幫著解決的。
百姓們不一樣,百姓們隻能指望官府。”寒酥認真說道。
葉辭書從這些話裡聽出了一些內容。
首先,當年烏青雲想修河堤的時候,肯定是找了河道衙門的。
但河道衙門沒給銀子,或者說拖著銀子不給。
沒辦法,烏青雲才拿了自己的銀子去修河堤了。
一來銀子少,不夠修全部的河堤,二來,烏青雲也知道,真的要發大水了,那些勳貴家肯定不會讓自己被淹的。
所以,他隻修了靠著百姓這邊的河堤。
“當時母親生氣,說日子沒法過了,家裡這麼多人,好不容易積攢下的銀錢都被父親拿走了。
還說,春汛年年有,那是不是要年年都拿銀子出去?
好,父親愛民,但至少也給家裡留點過日子的錢啊!
後來,父親說了,修了那一次的河堤至少能管十年以上,他是找的江南有名的修橋大師的大徒弟修的河堤。
母親才沒有說話的。”寒酥又說道。
“江南有名的修橋大師的徒弟,那人很厲害嗎?”葉辭書忙問道。
“嗯!可厲害呢!他修過好多橋,又好看又耐用的。
父親說他有魯班之才,他叫李子木,現在的話應該三十多歲吧!
後來父親把他推薦到河道衙門做事的,再後來父親出事了,那個人也不知道去了哪裡。”寒酥說話聲音越來越小。
葉辭書哦了一聲。
能被修橋大師收做徒弟的一定是個人才。
但那樣的人才河道衙門應該不會重用的。
重用了那種人,河道衙門還會每年問朝廷要修河道的銀子?
“今年江南雨水多,估計明年的日子又不好過了。”葉辭書歎了口氣。
寒酥趕忙點頭。
“嗯,明年日子不好過,所以一定要早早的把河堤修好。
父親說了,農民的日子最難過,就指著老天爺吃飯呢!”
主仆倆一邊說話一邊吃點心。
就在兩人喝茶吃點心吃了個八成飽的時候,綰娘輕輕敲了下門。
“葉算師,十二爺讓人給您送了點心來了。”
“點心?誰家的點心?”葉辭書有點好奇。
難道是金陵城哪家有名又限量的點心。
“不是!是寧王府的。
寧王府有個廚娘做的梅花糕是金陵一絕。
十二爺嘗了覺得不錯,讓人給您送了一份過來,是十二爺身邊的護衛親自送回來的。”綰娘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