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李總司令和國府宣傳機構的全力推動下。
《中a央日報》、《大公報》、《申報》……
全國各大報紙,都在頭版頭條,用最醒目的標題,刊登了嶧城大捷的消息!
“國軍精銳351旅,嶧城城外痛殲日寇!”
“奇跡!劉文鋒將軍率部主動反擊,擊潰板垣等兩大師團!”
“神秘裝甲部隊顯神威,日寇坦克不堪一擊!”
“不到兩小時斃傷敵五千,創抗戰以來最大殲敵記錄!”
“犯我龍國者,雖遠必誅!揚我國威,壯我軍魂!”
一條條激動人心的標題,配上戰地記者模糊卻依然能看出激烈戰況的照片。
雖然未必是嶧城現場,但報社總有辦法。
而這一條條的報道,瞬間點燃了整個龍國!
從陪都渝城,到孤島淞滬,再到淪陷區的北平、金陵……
無數的報紙被搶購一空!
茶館裡,街道上,工廠裡,學校裡……
到處都是議論紛紛的人群。
“號外!號外!嶧城大捷!咱們打了大勝仗了!”
“真的假的?打贏了板垣征四郎?”
“報紙上都登了!還能有假?劉文鋒將軍的351旅,把鬼子打得屁滾尿流!”
“聽說劉將軍用了新式坦克!比鬼子的厲害多了!”
“真的?!咱們也有坦克了?!”
“那可不!報紙上寫了,叫什麼……裝甲部隊!一衝上去,鬼子就垮了!”
“太好了!太好了!蒼天有眼啊!”
“劉將軍真是咱們龍國的戰神!”
“對!戰神!殺光那些狗娘養的小鬼子!”
壓抑了太久的民族情緒,在這一刻,如同火山般噴發出來。
無數百姓熱淚盈眶,奔走相告。
勝利的消息,像一股暖流,驅散了籠罩在人們心頭的陰霾。
劉文鋒這個名字,和他那支戰功赫赫的351旅,成為了希望的象征。
人們一遍又一遍地念著這個名字,仿佛這樣就能汲取到力量。
之前因為劉文鋒殺俘事件而產生的些許爭議,此刻早已被巨大的勝利喜悅所淹沒。
在國家危亡,民族存亡的關頭,沒有什麼比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更能凝聚人心!
“劉將軍威武!”
“351旅威武!”
“中華必勝!”
山呼海嘯般的歡呼聲,響徹在龍國大地的每一個角落。
無數雙期盼的目光,穿越了千山萬水,彙聚到了小小的嶧城。
他們期盼著,這位橫空出世的年輕將軍,能夠帶領龍國軍隊,打跑侵略者,光複河山!
……
淞滬,租界。
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館內,幾個穿著長衫,戴著禮帽的男人,正圍坐在一張桌子旁,低聲交談。
桌子上,攤開著一份《申報》。
頭版那巨大的標題,格外引人注目。
“真沒想到……劉文鋒居然真的做到了……”一個中年男人放下咖啡杯,語氣中帶著難以置信的感慨。
“是啊,以一個旅硬撼日軍兩個師團主力,還打贏了……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旁邊一個戴眼鏡的男子推了推眼鏡,眼神複雜。
“關鍵是,他動用了裝甲部隊!我們之前的情報,隻知道他裝備精良,沒想到……”
“這劉文鋒,藏得可真深啊!”
“現在全國都在傳頌他的名字,渝城那邊,恐怕要坐不住了吧?”
“哼,某些人,當初可是想方設法要整垮劉文鋒,現在看到人家立下如此大功,不知是何感想?”中年男人冷笑一聲。
“管他們怎麼想!隻要能打鬼子,就是好樣的!”另一個一直沉默的男子,猛地一拍桌子,低吼道。
“劉將軍這一仗,打出了我們中國人的威風!打掉了小鬼子的囂張氣焰!”
“說得對!痛快!真是痛快!”
咖啡館裡,類似的議論聲,在各個角落響起。
即使身處淪陷區的邊緣,勝利的消息,依然讓這些心係國運的人們,感到無比的振奮和鼓舞。
……
北平,一座幽靜的四合院內。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正拿著放大鏡,仔細閱讀著一份偷偷傳進來的報紙。
當他看到“嶧城大捷”、“斃傷日寇五千”等字樣時,拿著放大鏡的手,都忍不住微微顫抖起來。
“好……好啊……”老者喃喃自語,渾濁的眼中,泛起了淚光。
“我中華,後繼有人!後繼有人啊!”
他放下報紙,走到窗前,望著灰蒙蒙的天空,仿佛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
金陵,這座飽受日寇蹂躪的城市。
殘存的百姓,在日軍的鐵蹄下艱難求生。
然而,嶧城大捷的消息,還是通過各種隱秘的渠道,悄悄地流傳開來。
在一個破敗的角落,幾個衣衫襤褸的漢子,圍在一起,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
“聽說了嗎?徐州那邊,咱們打了大勝仗!”
“劉將軍!是劉文鋒將軍!他帶著兵,把小鬼子打慘了!”
“真的?殺了多少鬼子?”
“報紙上說,殺了五千多!”
“五千多!老天爺!這是真的嗎?”
“千真萬確!聽說劉將軍有鐵甲車!比鬼子的還厲害!”
“鐵甲車……”
“要是……要是劉將軍能打回金陵就好了……”一個漢子聲音哽咽,想起了慘死的親人。
“會的!一定會的!”另一個漢子用力點頭,眼中燃燒著複仇的火焰。
“劉將軍殺了那麼多鬼子,早晚有一天,他會打回來的!替我們報仇!”
希望,如同黑暗中的火種,在這些飽受苦難的人們心中,悄然點燃。
劉文鋒的名字,成為了他們咬牙堅持下去的動力。
……
全國上下,因為嶧城的一場大勝,而陷入了巨大的狂歡和激動之中。
劉文鋒,這位年輕的少將旅長,一夜之間,成為了萬眾矚目的民族英雄。
他的名字,他的事跡,他的351旅,成為了報紙上、廣播裡、人們口中談論最多的話題。
無數的讚譽、敬佩、期望,如同潮水般湧向他。
甚至有人開始將他與曆史上的名將相提並論,稱他為“抗日戰神”、“國之乾城”。
然而,身處風暴中心的劉文鋒,對此卻似乎一無所知,或者說,毫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