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花小楷秀美,傅明彥卻無法判斷這讀者是男還是女。
接受舊式教育,懸腕練過字的,不管男女都可以寫出端正的楷書來。
《妻妾滿堂》有可能寫到了對方的心底,也有可能讓她(他)想到了生母,所以給出了這麼大數額的打賞。
傅明彥順手把錢攏在了一邊,因為這封毛筆所寫的信並無來信地址,所以也無法回信,他能做的是把這封信保存下來。
傅明彥心想著,能夠在70年代給出這樣打賞金額的讀者,隻要他之後還看自己的小說,打賞肯定會少不了的。
他的買房資金說不定都要靠著這位讀者來累積。
甚至可能會在某一天,他會見到這位給出巨額打賞的讀者,到時候這些信說不定就派上了用場。
傅明彥抬起眼的時候,看到了旁邊的顧玉惜手中拿著拆信刀正在出神。
他不由得用手指彈了一下對方眉心:“拿了讀者的這麼多錢,替我不安心?”
顧玉惜回過神後點了一下頭,六百實在是太多了,差不多比普通職工一年的工資還要多,更加了一張電視機券。
這是十四寸的電視機,是市麵上最貴的電視機票了, 估計少說也能賣到六百以上。
“這是讀者的心意,這個讀者可能並不缺錢,所以不吝嗇自己的打賞。”傅明彥說道,“你想想看曾經的孫姨。”
孫宜貞就是典型的不缺錢,尤其是在女兒馮文芷回來以前,也可能做出一擲千金的舉動。
“不說孫姨這種,還有一些人是家裡有海外的華僑不停地郵寄外彙券,家裡頭也不缺錢。”
在動蕩的十年裡,其實並不是家裡頭有海外的資本就會遭遇到批鬥這樣的事情。
國家外彙儲備奇缺,如果家人在海外定期郵寄巨額外彙,生活在國內的人反而會被當地的街道辦保護起來。
萬一批鬥的人沒了,國家的外彙任務怎麼辦?
國家收走那些外彙,給在國內收款的人兌換成外彙券,可以在友誼商店使用。
國內70年代的工資水平很低,但是國外的工資水平可不低,擁有海外關係的人,並且海外關係還能郵寄錢回來,是讓普通人羨慕不已的。
要不然等到80年代,為什麼人人都向往海外?
畢竟最動蕩的年代,都不一定被批鬥,可以過著滋潤的小日子。
傅明彥點了點信,“你看看這個人一手簪花小楷,應當本人也是個守舊的,在舊時代,若是遇到了喜歡的人,給出巨額打賞都是常事。李白不也接受了汪倫的資助,寫出了千古名篇《贈汪倫》。”
顧玉惜笑了起來,雖然也學過《贈汪倫》,卻不知道這首詩是汪倫的打賞而來。
顧玉惜捋了捋頭發,明亮的眼睛看向愛人,“你從哪兒看的?”
“你愛人要是沒兩把刷子,能寫那麼多東西嗎?多少了解一點曆史。”傅明彥笑了笑,他真的也就是隻多了解一點點而已。
“既然你這樣說,那我就放心了。”顧玉惜摸著這張電視機券,“咱們要賣掉嗎?”
顧家是有電視機的,這一張電視機券就多餘了。
“有效期是一年。”傅明彥看著有效期說道,“再等等吧。”
“也行。”
·
傅明彥拆開的第三封沒有貼郵票的信就是林奶奶送來的,關奶奶所寫下的信箋。
關奶奶很久沒有寫字了,力圖寫得板正,字就相對顯得很大了。
兩位老人的經曆被寫在了紙上,傅明彥還記得自己和劉昕武說了《妻妾滿堂》的內容梗概以後,對方覺得好。
傅明彥覺得,這封信裡的內容比《妻妾滿堂》還要好,因為真情實感是真實存在,所以動人。
尤其是關奶奶的生母可以說是個傳奇的人物,家道中落的女人做了姨太太,能夠爭取到女兒讀書的權利,更是在女兒要被送人的時候,帶著女兒從小小的宅院裡逃跑出來。母女兩人艱難在北京城留下。
傅明彥看著信明白了為什麼作者會有采風的習慣。
和不同人接觸,去了解他們的經曆,可以激發出創作靈感。
傅明彥給林奶奶、關奶奶回信以後,又繼續看信。
很快傅明彥就發現,最上麵的是《妻妾滿堂》的讀者來信,這些來信是屬於在《人民文學》雜誌發售以後,第一批閱讀的讀者。
他們或者本人是舊式女子,或者是舊式女子的兒女,寫下了一封封誠摯的信箋,表示感謝作者問潭的目光落在舊式女子身上,寫出了這樣的文章。
這些人有人有錢,雖然沒有給六百元的巨額打賞,但是也加起來給了一百多的打賞錢,這還不包括一些全國糧票。
這些人要麼很有感悟,如同林奶奶、關奶奶的信箋一樣,寫得很長,寫下了自身或者是家人的經曆。
讓在旁邊看到信的顧玉惜紅了眼圈。
對於顧玉惜而言,以前隻知道丈夫能寫出小說來,獲得不菲的稿酬,有一個作家身份讓她感覺到榮耀。
而現在,顧玉惜看著這封信,越發覺得作家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他寫了一個故事,安撫了這麼多人,讓他們心底熨帖。
一個晚上傅明彥幾乎都在回信,也沒來得及看下麵《雙麵人生》的讀者來信。
等到離開了書房,顧玉惜還在說:“是不是《妻妾滿堂》的讀者打賞熱情高一些。”
傅明彥點頭,“小眾文就是這樣。”
因為從未有人視線聚焦在封建後宅裡,這些被忽視的人頭一遭得到了視線的凝聚,回饋作者極大的熱情。
顧玉惜歪了歪頭,“你好像什麼都知道。”
她的目光盈盈,帶著如水的笑意,滿是丈夫的崇拜。
傅明彥捏了捏她的鼻尖,“也就多一點點。”
多了幾十年的閱曆罷了。
·
接下來一個星期,傅明彥抽空看了一些《雙麵人生》的讀者來信,處理了差不多大半箱的讀者來信,也感受到《妻妾滿堂》這種小眾作品的熱情。
又有各地的來信湧入到北京,短短一個星期,收到了接近五百封的讀者來信。
《雙麵人生》的讀者來信速度放緩了許多,《妻妾滿堂》的讀者熱情不減,信放在不同的箱子裡,已經堆積了四個紙箱。
看著書房的書櫃頂部已經被堆滿了,跑到書房來的顧子深對著姐夫哥比劃了一個拇指。